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文佳 《新闻实践》2012,(5):39-40
曾几何时,"电波怒汉"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广播电台里,主持人一个个义愤填膺、语锋犀利,形成业界"怒汉"现象。这类节目目前有一定代表性的是杭州交通广播91.8《我的汽车有话说》主持人于虎。有关于虎的记忆是:光头、清秀、说话很冲。开车时收听"交通91.8",一不留神就听能到于虎的慷慨激昂。于虎节目的风格,最大的特点是"咄咄逼人"于虎以语调的高亢、语速的快捷,形成了咄咄逼人的主持"气场"。作为一档替汽车主人维权的《我的汽车有话说》,于虎扮演的是买车卖车或是交通事故中肇事方、受损方、保险商多方利益纷争中的“判官”角色。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之于广播意味着什么?北京电台台长汪良有一个特别强调的说法,"广播的硬件中最重要的是主持人,广播的软件中最重要的则是他们的主持。"就目前的情形而言,一位话语风格或幽默、或优雅、或激愤、或犀利的个性化主持人,不仅能够让他本人和所主持的节目脱颖而出,更能够带动一套广播节目的声名鹊起。人称"电台怒汉"、杭州交通91.8午间热播节目《我的汽车有话说》主持人于虎,无疑是目前杭城广播频率中最受争议的一位个性化主持人。  相似文献   

3.
工作始于兴趣,价值源于责任。也正是由于"责任、兴趣"激发了凤凰卫视主持人邱震海的工作动力和工作激情。作为一名主持人,也恰恰是责任塑造了他作为一个媒体人的价值。数十年来的主持经历造就了自己独特的主持风格和人格魅力,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折射出主持人的内在精神境界。他思想有深度,知识有广度,深刻、犀利的现场评论,总能给观众一些感思和回味。有人说他是一名主持人,也有人认为他是一名学者,而他认为自己是一名兼具二者优点的学者型主持人,对于他的评价,他的回应则是:"我的主持风格大家可以探讨,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凤凰卫视独具风格的时政节目主持人,观众对邱震海的认可在于其思想内涵可以艺术地传递给观众,每一次的主持都是走进观众心灵的沟通,以此获得观众情感的认同。前不久本刊记者有幸采访了邱震海先生,请他为读者讲述他学者型的主持人生,同时希望他的思想和经验给读者更多的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时代不断发展变化,播音主持的风格也要随之变化,从而更加适应受众的需求。本文结合融媒体时代对播音主持工作带来的挑战,分析播音主持风格的基本特征,依据当前行业现状剖析融媒体时代播音主持风格的培养策略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传统媒体行业也面临着转型和改变的问题。在融媒体背景下带,电视新闻播音主持风格需要创新和升级,既要坚持传统播音主持的优点,又要加快融入新媒体行业。电视新闻播音主持风格需要创新创作方法、创作形式、创新环境以及创作内容。本文分析了融媒体背景下新闻播音主持风格创新优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具有不同的主持风格是当前媒体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市场化竞争的充分体现,并且在构建自身的主持风格的同时也需要对原有的主持风格进行改革与创新完善,这样不但能够丰富的表现自己的魅力,还能够大幅度地提高自己对受众的亲和力,因此主持人必须要全面打造属于自己的风格并且不断进行创新。笔者对主持风格形成与创新途径进行分析,以期对广大主持同仁们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媒体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播音主持人的重要性愈加显著,同时对其要求也不断增多,通过播音实践,播音主持人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主持风格,但为了彰显个人的魅力,凸显自我的价值,播音主持人仍需不断探索与创新主持风格。本文主要阐述了播音主持人主持风格的形成与创新,旨在进一步提高播音主持人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加自如地应对媒体行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当google公司于2007年第一次提出"云计算"概念后,这一新技术即被业界众说纷"云"被消费者引颈期待,被媒体大面积地冠以"云中漫步"式的遐想。"有人认为云计算无所不能,甚至能够解决全球的饥饿问题。"戴尔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部门John Igoe带有  相似文献   

9.
老年节目是一档对象性节目,节目的属性和内容决定了节目的主持风格。如何发展个性,体现独特风格,展现自我魅力,不但是节目的要求,也是受众的要求。笔者认为,老年类节目主持风格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对节目宗旨、节目特色、节目对象的把握。  相似文献   

10.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凭借自身极具个性魅力的主持风格,受到了业界专家的肯定和广大观众的欢迎,成为我国新时期优秀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代表。本文旨在分析崔永元主持风格的特点,并探寻其形成的原因。崔永元个性化的主持风格来源于其自身的个性风格,其人格魅力更决定了他的主持魅力。  相似文献   

11.
对媒体报道中的暴力素材和现实暴力的发生二者间有无直接联系的问题,学界当前对此探究的差异很大:有人认为人们对媒体中的暴力素材观摩后有了对暴力的综合体验之后,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模仿媒体报道中的施暴画面进行施暴,有人认为现实暴力的发生有很多复杂原因,暴力和犯罪的成因并不在媒体;还有人认为媒体当中的暴力素材增加了整个社会暴力的比率.本文拟从新的视角来探讨应采取何种策略使媒体暴力的影响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12.
工作始于兴趣,价值源于责任。也正是由于"责任、兴趣"激发了凤凰卫视主持人邱震海的工作动力和工作激情。作为一名主持人,也恰恰是责任塑造了他作为一个媒体人的价值。数十年来的主持经历造就了自己独特的主持风格和人格魅力,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折射出主持人的内在精神境界。他思想有深度,知识有广度,深刻、犀利的现场评论,总能给观众一些感思和回味。有人说他是一名主持人,也有人认为他是一名学者,而他认为自己是一名兼具二者优点的学者型主持人,对于他的评价,他的回应则是:"我的主持风格大家可以探讨,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凤凰卫视独具风格的时政节目主持人,观众对邱震海的认可在于其思想内涵可以艺术地传递给观众,每一次的主持都是走进观众心灵的沟通,以此获得观众情感的认同。前不久本刊记者有幸采访了邱震海先生,请他为读者讲述他学者型的主持人生,同时希望他的思想和经验给读者更多的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剖析北京电台的音乐节目《边走边唱》主持人麦麦的主持风格,他在节目中活力四射的表现和节目本身的贴合度极高,赢得了很多普通听众和学界人士的好评。他的语言风格,主持方式对如今的广播节目主持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彭兰 《传媒观察》2014,(10):15-15
正新华报业在青奥会报道中所做的一些媒体融合的新探索,使我对媒体融合概念的认识有了一次升华。过去说媒体融合,讲的就是媒体机构内部的融合或是业务的拓展,这次却把媒体融合从机构内部的融合变成了机构之间的融合,甚至可能是媒体机构与其它行业之间的合作。媒体融合,我一直认为不能简单等同于所谓的全媒体化。"全媒体"在业界和学界存有争议,甚至有人反对这个概念。我对这个词,也是比较犹豫  相似文献   

15.
汪涛 《视听纵横》2002,(4):90-91
在目前我国电视节目类型中,综艺节目是发展最快、最红火的。综艺节目主持人也是主持人中最活跃、最耀眼的一个群体,同时由于开放程度加剧,境外电视综艺节目的流入,不同主持风格的碰撞和融会,使目前的综艺节目主持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其中我认为最有代表性的便是表演对主持风格的渗透,或说是主持中带有强烈的表演特色,也就是“作秀”。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主持人也从坐在那里念稿子,演变为灵活多样,新颖各异的主持风格。近些年,日渐形成体系的主持人行业,催促着从事这一行业的专业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角色感和内在修养。因为这个行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又因为不同媒体、不同栏目对主持人的要求规范各有不同,人们似乎也不会用整齐划一的标准来看待、约束主持人,所以生活中我们会看到不同栏目、不同风格的人物活跃在主持的岗位上,但是最近我们特别容易听到“本位”这个词,我们也会形成一种社会共识,就是本色的主持应该是眼下比较流行的主持风格和模式。很多看似截然不同的名主持都被冠以本色主持人的称谓。  相似文献   

17.
汪冰 《新闻世界》2014,(2):19-21
《第一时间》在坚持"以民为本"舆论监督报道风格的同时,积极组织、参与大量的公益活动,体现出的是媒体服务百姓的精神,彰显的是栏目的文化品位和社会责任感。这种理念追求,是《第一时间》内在品质的体现,也让《第一时间》的媒体品牌形象和影响力不断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8.
综观各个电视台的节目你会发现,每个电视台都有自己的风格,同一个台的不同栏目也都各具风采。在媒体市场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一个台、一档节目只有形成与众不同的风格才能打造出自己的品牌,赢得一定的受众群。作为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要为此而努力,也必须在节目主持上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本文拟就主持人的主持风格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金星作为当前中国电视界唯一的女性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其主持风格带有独特的女性意识.她是一位变性人,特殊的生命经历使她观察世界的视角既不同于男性又异于女性,独立又妥协的女性意识对她的主持风格既有影响也有制约,反映了当今社会主流媒体对女性思想的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20.
评论(言论)是媒体的声音。现在,媒体之间的竞争已从以往的独家新闻之争进入到独家评论之争。为了增强竞争力,各类晚报、都市报乃至不少日报都纷纷开设了言论(时评)专版。广电媒体也开设了谈话、评论类栏目。那么,如何看待媒体的时评热?如何增强时评版的思想性和可读性?如何创新媒体评论?这些问题都是业界及学界关心的问题。本刊因此推出一组探讨媒体时评(言论)版的文章,以期大家对此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