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毅 《新闻前哨》2006,(4):45-46
气象新闻的出炉源于2003年4月2日,《南方都市报》全新改版,改版后的报纸新开辟了“风云榜气象新闻版”,在我国媒体中最先运用“气象新闻”这一术语。1981年7月1日,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发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口播8个城市的天气信息。从那时起,气象服务开始以“天气预报”的形式走人公众视野,并以这种面貌在人们生活中持续了20年。目前,我国大多数新闻媒体的气象报道已经冲出“天气简报”、就天气说天气的局限,而是着重于关注人的需要,重视天气对人的健康、心情、生存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极端天气     
每年全球都会有部分地区气候不正常。但是像今年这样,如此大范围长时间的高温干旱,就应该属于“极端天气”了。明年的地球会有哪个角落遭如此厄运?不好说,但是近年来,极端天气似乎来得越来越频繁。  相似文献   

3.
天气变化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出行、健康、安全……近年来,各种极端天气不停出现,如去年发生的南方各省市50年一遇的雨雪冰冻天气、湖北省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四川汶川大地震等。湖北省去年还特地评选了全省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天气的同时,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也纷纷加大对气象新闻的报道力度,在准确预报天气变化、  相似文献   

4.
姜晨 《新闻通讯》2011,(9):25-26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背景下,一系列极端天气现象频频发生,使得人们对气象信息的关注程度空前提高。都市报紧跟“气象”和“天机”,揽天上云雨,问人间冷暖,气象新闻立体化传播的时代正悄然来临。 都市报气象报道的三大误区 我国都市报毕竟只有不到20年的发展历史,相较于国外大报娴熟的气象报道。尚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状态下的气象新闻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误区。  相似文献   

5.
彭耕耘 《新闻窗》2013,(1):46-48
新年伊始,一场雾霾天气悄然袭来,迅速席卷中东部地区,持续数日之久。雾霾天气的影响,以往已有,于今尤烈。其性质之严重、覆盖范围之久、影响程度之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引起了人们对这种极端天气的高度重视。而透过雾霾,也显露了社会对气象报道的更高需求,气象新闻必须不断拓展,以增强服务性。  相似文献   

6.
天气预报节目从诞生之初就以服务公众为己任,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天气预报节目可用资源大大增加、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然而,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灾害天气和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气候问题越来越为公众所关注,这也增加了天气预报节目肩负的使命。本期《聚焦》主题是《气象风云》,特别邀请北京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副总经理朱定真等科研人员撰写一组文章,分别从天气预报的公众服务影响、服务能力和资源、灾害性天气现场直播报道技术、气象电视传媒中极端气候的标识等多视角进行介绍和解读。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人有不测风云”?天气变化向来影响着人们生存和发展的方方面面。近年来,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大背景下,一系列极端天气和灾害性气象事件频频发生,使得人们对气象新闻的关注程度空前提高。  相似文献   

8.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个科学问题,近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频发生,使得气象信息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气象新闻传播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从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这个角度来看,气象新闻不仅能提供天气预报服务,还应该成为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的舞台。经历了从“天气简报”到“气象新闻”的变迁,经历了从“直线报告”到“立体解读”的转变,气象新闻在媒体上的地位已经不仅仅是配角,而是慢慢变成了新闻媒体上的重要新闻品种。  相似文献   

9.
在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当今世界,权威的气象信息是否能精准高效传播时刻关系着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如何建构强大的传播力成为气象部门亟待解决的时代使命。本文以湖北省气象部门官方快手号“湖北天气”的运营数据以及其“爆款”作品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作品主题、内容素材构成以及视听语言风格如何影响气象服务短视频的播放量、点赞量及评论量。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本文展现出当下“湖北天气”传播效果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归因。基于研究结论,本文对气象部门提出了在快手平台中进行气象服务的创作运营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使得气象信息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气象新闻传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重点谈一下写好气象新闻的几个要素。  相似文献   

11.
极端灾害天气的出现,与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变化有关。传播学培养理论认为,新闻媒体具有培养受众的功能,它是以一定的社会观和传播观为出发点的,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因此,媒体对极端灾害天气的报道承担着培养受众环境意识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大到防灾抗灾,小到穿衣防晒,天气变化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天气变化影响着市民生活方方面面,气象新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些年越来越受媒体关注.所有的媒体都有气象报道,气象新闻已成新闻富矿,在这个背景下,气象报道如何从中挖出更多的财富值得思考.做好标题引关注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老话也说“题好一半文”.那么,如何做好标题呢?  相似文献   

13.
极端灾害天气的出现,与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变化有关.传播学培养理论认为,新闻媒体具有培养受众的功能,它是以一定的社会观和传播观为出发点的,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因此,媒体对极端灾害天气的报道承担着培养受众环境意识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一般说来,在气象新闻报道中常容易犯以下概念和词汇用语错误。 一是不分清气象、天气、气候的区别 有的记者在写作时对于气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分不清,出现了各种错误。简而言之气象是大气现象的统称,包括了在大气中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面大域广。天气是指一定时段内风、云、温度、降水、气压等气象要素的综合状况,其随时间的变化,即天气变化,面要窄得多;气候是指某地、某地区的不同时期的平均天气状况和综合状态及其变化特征,在时空分布上要比天气的概念宽广得多,把气候等同于天气或是气象,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在新闻报道中…  相似文献   

15.
孙光海 《网络传播》2009,(12):16-19
我国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各类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更趋严重,像超强台风、特大暴雨、持续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加,破坏程度增强,影响也越来越复杂,应对难度也加大。  相似文献   

16.
气象新闻对平面媒体来说,原本一般只意味着常规的动态报道,因为相对于电视和广播.平面媒体很难提供具有预报性质的气象新闻。然而气象信息在近年来越来越成为读者最渴望汲取的信息之一,人们需要根据天气预报的气温去判断明天该穿什么样的衣服,需要根据预报所说的是否下雨来决定出门是否应该带伞……天气变化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平面媒体开始尝试提供文字天气预报。有别于动态报道,这种每天都出现在固定版面的天气预报在写作上也有着特珠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光明日报4月2日刊登报道说,去年4月3日,文化部发出了《坚决制止以“艺术”的名义表演或展示血腥残暴淫秽场面》的通知之后,走火入魔的“行为艺术”活动仍然出现。如,在深圳的“艺术尝试”上,用3个浑身涂满涂料的裸女身体作画;在成都举办的艺术节上,一件作品展现出将猪的胸腔打开,露出跳动的心脏等等。“行为艺术”还打着捍卫艺术、先锋艺术、现代艺术的幌子,出现于美术、雕塑等展览中。报道说,对这种“行为艺术”,中国画研究院一位美术理论家认为,“行为艺术”中的极端表现超越了社会道德和法律,背离了人性和公共利益,艺…  相似文献   

18.
姜晨 《传媒》2010,(7):68-69
2010年春,强沙尘暴横扫我国西北地区,哈尔滨4月突降特大暴雪,西南五省遭遇百年不遇的干旱.这一系列极端天气现象频频发生,使得人们对气象信息的关注度空前提高.气象新闻作为新近出现的一个新闻品种,在报刊杂志、电视新闻节目里的分量也越来越重.然而,气象新闻模糊化、预报不准确、报道含糊不清的现象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19.
电视气象节目主持人在气象科学技术、电视媒体和社会公众之间起着桥梁作用,在节目中既充溢着对风云冷暖的关切,又有对大自然天气的诠释,在社会公众面前起着“发言人”的作用,是电视气象节目的灵魂人物。因此,电视气象节目主持人在主持电视气象节目时的表现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品牌是提供者和社会的一种无形资产,气象传媒品牌对提升气象工作与气象服务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天气频道、德国天气在线以及中国的气象报道,都在气象品牌的塑造中提升了气象服务的影响力和效益.塑造有较强影响力的气象传媒品牌,加强媒体合作是扩大气象传媒品牌知晓度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提升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参与社会化竞争,注重现有资源的利用,并且将气象传媒品牌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结合媒体生态环境的变化,持之以恒地打造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