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四库全书》是清乾隆时期纂修的一部庞大丛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四十四类编排。由于卷帙浩繁,最终清廷组织人员缮写了七套分置各地,即文渊阁、文源阁、文津阁、文溯阁、文宗阁、文汇阁、文澜阁,也称为北四阁和江南三阁。现在七阁藏书中仅存文渊阁、文溯阁、文津阁和文澜阁,四阁中又以文澜阁《四库全书》的经历最为坎坷,其间出现的众多护书英雄至今令人感慨万千,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2.
王智汪 《历史档案》2008,(2):130-133
《四库全书》编纂成书后,分抄七部,藏于七阁,即紫禁城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热河避暑山庄的文津阁、盛京(今沈阳)故宫的文溯阁以及镇江的文宗阁、扬州的文汇阁和杭州的文澜阁。此七阁《四库全书》,历经种种劫乱,今存世者四:曰文渊、曰文溯、曰文津、曰文澜1。本文即对文溯  相似文献   

3.
出版单位:上海人民出版社制作单位: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书同文电脑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内容简介:《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一套包罗中国历代典籍、规模最庞大的百科全书。由经、史、子、集四部组成,蕴藏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惊人智慧和悟性,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做的珍贵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四库全书》先后抄了七套,分文渊阁、文溯阁、文源阁、文津阁、文宗阁、文汇阁及文澜阁本,另有翰林院底本一份。其中,文渊阁《四库全书》是由清乾隆三十七年正月(公元一七七二年二月)开始,至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公…  相似文献   

4.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它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保存了非常丰富的古代文献资料。"南三阁"《四库全书》历经太平天国战争,仅文澜阁《四库全书》得以保存和流传下来,源于浙江士人发起的补钞。也正因补钞,文澜阁《四库全书》具有现存文渊阁、文溯阁、文津阁《四库全书》所没有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5.
文宗阁名议     
七部《四库全书》,分别度藏于北京故宫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承德文津阁,沈阳文溯阁、扬州文汇阁、杭州文澜阁及镇江文宗阁。由于文宗阁名无水旁,后人猜测纷纷。或说,宗本作淙,水旁是漏写了;或说文宗阁在金山上,金山四面是水,故无水旁。其实宗字有其特定含义,这得从文宗阁的由来说起。  相似文献   

6.
一宁 《津图学刊》1993,(1):96-96
北四阁是指紫禁城内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热河避暑山庄的文津阁和盛京(沈阳)故宫的文溯阁。在决定建阁之前曾派专人赴宁波了解二百年前建立的范氏天一阁建筑情况,并“烫成准样,开明丈尺”,以便取材。北四阁是仿天一阁建造的。文津、文源、文渊建成于乾隆39年至41年间,文溯建成于乾隆47年。乾隆46年12月,第一份《四库全书》告成,先贮于文渊阁。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语     
<正>在四库学研究中,四库本的比较研究是一个重要课题。逯铭昕《〈四库全书〉文渊阁本与文津阁本医家类异同析论》一文以伤寒类医书为例,比较了文渊阁本与文津阁本的异同,并对形成文本差异的原因,作了仔细的分析。文渊阁本与文津阁本的差异有底本不同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和覆勘时详校官的不同身份有关。医书属于专业性很强的文献,由专业人  相似文献   

8.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宏伟的文化工程,分“经史子集”四类,刊抄典籍达3400种以上。历时8年完成初稿后,乾隆皇帝就考虑到了如何妥善存放的问题,于是开始修建专门的藏书楼。先后建成了北京皇宫内的文渊阁、京郊圆明园的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奉天故宫的文溯阁,被称为内廷四阁,建在深宫别院,便于乾隆随时随地调阅。“四阁”的名称大有文章,均与水有关,以文喻水,将浩瀚的文化典籍比作江河之水。水由“源”流出,汇合百川而成“渊”,若寻源必找渡口,这就是“津”;再由“津”而“溯”流而上,即可找到“源”。存放于内阁的《四库全书》…  相似文献   

9.
孙麒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7):142-146
通过对《四库全书》本《艺文类聚》与该书现存其他版本进行校勘与研究,发现《四库全书》本之底本为原藏内府之明万历十五年王元贞刻本。底本进呈之时已经过校勘加工,文渊阁本、文津阁本在誊录过程中,均再次经过校订与复核。两相比较,文渊阁本校订颇为精细,非敷衍了事者,而文津阁本多臆改,文渊阁本优于文津阁本。  相似文献   

10.
文渊阁碑在文渊阁东侧,其正面为"文渊阁记",碑阴是与文渊阁《四库全书》缮毕入藏有关的御制诗。正文注文俱镌刻上石,至今清晰如新。其诗题为"经筵毕文渊阁赐宴以四库全书第一部告成庋阁内用幸翰林院例得近体四律首章即叠去岁诗韵"。诗共四首,间有小字注,注释内容为《四库全书》编纂事。该诗及注释又收入乾隆《御制诗》。原在圓明园内的文源阁碑,今矗立在北京西城区文津街七号国家图书馆分馆院内,其正面是"文源阁记",背面无文字。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档案春秋》编辑部:贵刊2006年第12期刊登拙作《抢救<四库全书>的陈布雷之弟——陈训慈》一文,有六处将“文澜阁”的“澜”字印成了“渊”字,特此指出。《四库全书》原有七部,即所谓的内廷四阁(北四阁)和江南三阁(南三阁),分藏于“七阁”。七部中的第一部即藏于北京紫禁城的“文渊阁”,文澜阁的那部《四库全书》是藏于杭州圣因寺(现今的浙江省博物馆)的“文澜阁”内。因为原稿上,我用的手写体不够规范,把印刷体的“澜”字写成了“”,也足以引以为戒。此致!礼!编读往来@童然星  相似文献   

12.
华夏“四大”万古流芳四大名楼湖北黄鹤楼、江西藤王阁、湖南岳阳楼、山西鹤雀楼。四大名塔西安大雁塔、杭州六和塔、定州敌塔、应县释迦木塔。四大名寺方山灵岩寺、天台山国清寺、武当山玉泉寺、栖寺。四大名阁北京文渊阁、文源阁、承德文津阁、沈阳文溯阁。四大塔林少林...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一九九七年八月,中国大陆的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了一套由杨讷、李晓明编辑的《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遗(集部)——据文津阁四库全书补》(以下简称《补遗》),全书精装十五巨册,都二百余万字。这是世人第一次将二种不同阁本的四库全书,经过比对、录异所进行的整理、辑佚工作。虽然仅见集部,但已颇能  相似文献   

14.
《江西图书馆学刊》2020,(6):107-116
二十世纪以来大量四库文献渐次披露,四库提要的衍生过程日益清晰。都絜《易变体义》诸提要在书名和提要内容均存在问题;李衡《周易义海撮要》诸提要在版本、内容方面有问题;方闻一《大易粹言》诸提要在作者、版本、内容方面也有问题。结合其他提要可见:同一部书诸提要往往前后相承,纪昀对《四库全书总目》的修改多体现在文字润色和体例统一,在作者、版本及内容方面变动有限;同一部书诸提要的前后相承往往错综复杂而非直线传承,有些书诸提要呈现为两个系统;文渊阁《四库全书》的书前提要常有抽换复抄的情况,文溯阁、文津阁《四库全书》书前提要抽换复抄相对较少,对考察诸提要的衍生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接2001年第6期) 8关于张学良将军影印<四库全书>的通电问题 民国十七年(1928年)为续修<四库全书>事,奉天地方政府特设文溯阁<四库全书>校印馆,举张学良将军为总裁,翟文选为副总裁,金梁为坐办,董理斯事.  相似文献   

16.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充分吸收了《四库全书总目》的精华,是重要的古典目录学著作。学界一般认为其体例简明,几乎无瑕可指,实际其文字也存在许多问题。根据其文渊阁、文津阁两钞本、《四库全书总目》及四库所收书,可订正其经部易、书、诗、礼四类的各种讹误。  相似文献   

17.
四库系列丛书是指按<四库全书>体例编纂,并且均以"四库"贯名的几部大型古籍丛书,目前主要有<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禁煅书丛刊>、<四库未收书辑刊>、<续修四库全书>五部.  相似文献   

18.
一、盛世修书肩负重任 上海古籍出版社是一家具有46年历史的专业古籍出版社,有着编辑出版中国古代典籍的丰富经验,曾承担过<四库全书>、<古本小说集成>、<古本戏曲丛刊>、<敦煌吐鲁番文献集成>等大型古籍出版项目.上海古籍出版社自80年代出版文渊阁<四库全书>后,一直有续修<四库全书>的构想,但囿于人力物力等诸方面的原因,未能着手实施.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文渊阁四库全书<明文海>、<日知录>抽毁本的版本价值和学术价值,从九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证.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材料丰富,可供研究<四库全书>编修史、中国图书发展史和清廷禁书毁书史的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炎黄春秋>2007年第10期刊登的刘仰东撰写的<宋振庭其人其才--访刘景录>一文提出了质疑.以确凿的事实,指出该文编造了文津阁本<四库全书>1946年被运往长春的离奇故事,其后这部<四库全书>被宋振庭抢救保存下来是唯一存在的也是完全失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