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纸媒拐点曾被认为是2005年。当时的京华时报社长吴海民提出纸媒“严冬”论、“拐点”论,掀起了一场纸媒是否消亡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2.
肖景辉 《传媒》2007,(1):24-27
新兴媒体的来势汹汹,将本已如火如荼的中国报业竞争演绎得更加扑朔迷离.近一年来,"报业冰河期"、"报业拐点"等言论成为描述中国报业现状的热门词汇,"唱衰"纸媒的论点不时见诸媒体,中国纸媒的走向愈发引起业界的瞩目.  相似文献   

3.
纸媒是会否消亡的争论已好多年了,至今仍在探讨、争论中.在探讨这些问题时,往往很容易将"纸媒"、"纸媒产业"、"纸媒单位"混为一谈,这就很难理出一个头绪出来. 纸媒、纸媒产业、纸媒单位 各有自己的内涵 当iPad出现之时,纸媒业界曾出现一阵狂欢,就连美国新闻集团首席执行官鲁伯特·默多克也对纸媒转型中因iPad的出现而感到欣慰.他曾说过iPad"可能会拯救纸媒业,因为你不需要耗费纸张、墨水、印刷和运输".  相似文献   

4.
《中国记者》2011年第10期刊发了张立伟研究员的文章《撤掉电子版拯救纸媒》,文章发表后,在业界引起争议,有支持的,也有拍砖反对的。看来这是传媒界比较关心的问题。作者又写出"二论",提出"纸媒防御战""时效丢哪里""版权保护从‘禁止我’开始"等论点,对为何、如何撤电子版作出进一步阐述。本刊也愿意继续为不同观点提供表达平台。  相似文献   

5.
武唯 《新闻爱好者》2012,(24):29-30
面对"纸媒寒冬"这一说法,近几年学界和业界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特别是2012年10月美国《新闻周刊》提出将在2013年初全面发行数字化版本,更是让许多人相信了这一说法。但"纸媒寒冬"并不意味着"纸媒市场的寒冬",本文结合美国《新闻周刊》的全数字化发行案例,提出了纸媒发展的新出路——在新媒体环境下构建数字化平台。  相似文献   

6.
范以锦 《中国记者》2012,(9):105-106
对"严冬"怎么看怎么办 2011年11月3日,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加利预言美国媒体"2017年消亡",也就是五六年后就要消亡.在国内一次论坛上,有人断言"中国纸媒15年会消亡".  相似文献   

7.
范以锦 《青年记者》2012,(25):26-27
面对新媒体的挑战,"报业消亡论"隔三差五就会被热议一阵子,报人越来越纠结。业外爱怎么议论是他们的事,但报业内也跟着起哄,乃至令很多报人六神无主、手足无措,自己先把自己给放倒了。然而,大众报业集团领军人物傅绍万同志却有着独立的思考和与众不同的观察视角。《破译报业腾飞的密码》一书,是其力挺纸媒并取得成效的见证。"报业严冬"的阳光  相似文献   

8.
"错位"竞争,重大策划出新出奇纵观近年来的纸质媒体,有一个极其普通的"通病",那就是相互模仿成风:你开这个栏目,我也开这个栏目;你这个版面能吸引广告,我也迅速跟上;你这个版位能夺来眼球,我也这样安排.去年年末,《人民日报》使用网络词"给力"得到追捧,于是,几乎全国所有报纸都出现过"给力"的标题词,一时,"绐力"成了标题区最无创意甚至令人产生视觉疲劳的语汇.而"千报一脸"恰恰是纸媒生存的最大敌人.  相似文献   

9.
两年前,我曾经撰文指出,中国传媒业面临着"拐点".观点虽然有相关的研究数据做支撑,但当时还是有不少人不以为然,认为中国传媒业一片欣欣向荣,何来"拐点"之虞?!而现在,当这个"拐点"以一种"令人震惊"的方式"突然"出现的时候,业界则又是一片悲观之声,认为传统媒介(尤其是报业)发展的衰退期来临了.  相似文献   

10.
网络媒体的冲击使传统纸媒一度陷入"严冬",甚至曾出现过"2044年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的言论。面对网络媒体如此凶猛之势,传统纸媒纷纷进行革新,力求在网络新媒体的冲击之下寻求自身的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1.
2013年10月28日.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整合组成的上海报业集团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去年中国新闻业界引入注目、引起强烈震动的大事。在互联网对纸媒造成严重冲击、中国报业集团真正迎来拐点的时刻.上海报业集团的成立,无疑成为业界的风向标:发展轨迹,成为业界的样本与借鉴。这一事件,将成为我国当代新闻史册的重要一页.  相似文献   

12.
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新格局,报纸的存亡问题引发了学界和业界的思考,"雷人""惊人"之语不绝于耳。如有人认为它已垂垂老矣即将寿终正寝,甚至对其死亡的时间进行了"精准预测",认为新媒体给传统纸媒早已写好了墓志铭;还有人认为尽管它已至"暮年",但仍"老有所为",只要借助与新媒体的"联姻"就可走出一条蜕变和变革的新生之路。文章从生态位视角出发,结合当前媒介融合的大环境,对纸媒的生存与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从2004年开始,美国、日本、中国多位学者提出"报纸消亡"的预测,围绕"报纸消亡论"的争议至今持续了十年之多.2013年是报纸最为悲催的一年,报刊广告迅速下滑而成为进入寒冬的"拐点".移动互联网以其特有的优势改写着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模式,给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带来巨大的冲击,在此背景下探讨纸媒的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报业"严冬"论已流行几年了,大众报业集团董事长、总编辑傅绍万却反其道而行之,力挺纸媒,并以大众报业为基地,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这些体会与经验,均在其2012年7月由红旗出版社出  相似文献   

15.
刘展 《东南传播》2014,(9):149-151
媒介融合时代,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构建了媒介新格局,但同时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强大的竞争压力,尤其是纸媒。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纸媒的市场份额大幅缩水,甚至一些百年大报都遭遇停刊危机,纸媒"拐点"似乎真的就要到来。面对危机,纸媒须回归精英,以深度报道为核心竞争力来凸现传播优势。本文以《南方周末》为例,分析它是如何做好深度报道,并以此为启示探索纸媒应如何做好深度报道,形成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新媒体的冲击。  相似文献   

16.
传媒的多元化、市场化,促成了不同媒介间的功能嫁接,"文以载道"已不是纸媒专利,电视新闻杂志的出现不仅是对纸媒这一功能的挑战,也是对其的发扬光大。但如同表现中心思想在文本编辑中应用诸多技巧一般,挑战这一功能也允许电视新闻杂志在节目编辑中讲究技巧,其中本文所要阐述的"情景模拟"与"结果假设"正是针对电视新闻杂志的社会功能的有效发挥,而提出的两种思路、两种手段。  相似文献   

17.
正若要编写最新版的新闻学辞典,"网友曝"一词大概不能不收入其中。其基本意思是,网友通过网络平台率先曝光某一信息,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大众传媒再以"网友曝"之类的称引方式对这一信息予以转述报道。随着大众传媒特别是纸媒"网友曝"新闻陆续出现,2009年在新闻业界出现过一次短暂的论争。曹林的《"网友曝"是一种很恶劣的新闻文风》指出,"‘网友曝’的叙述方式将网帖内容当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8.
尹明华 《传媒》2006,(12):41-42
时下,新技术支持下的新兴媒体给传统报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报业发展遭遇"拐点","纸媒贬值论"、"纸媒边缘论"等消极言论顺势而生,对读者和广告商形成误导,给报业经营带来潜在的危机.  相似文献   

19.
月度聚焦     
《中国记者》2012,(3):8-9
我们的"@中国记者杂志V"导读·本刊分别在2011年第10期,2012年第2期刊发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张立伟研究员的文章《撤掉电子版拯救纸媒》《纸媒防御战的第一块盾牌——二论撤掉电子版拯救纸媒》,文章刊发后,在业界引起广泛讨论,本期刊登一篇具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传播形式日新月异的变化,传统的平面媒体,特别是纸媒,受到强烈的冲击。虽然没有出现一些专家预言那样的“拐点”,但读者群体的变化也引起了纸媒的关注。如何借助网络,发挥纸媒权威性强,新闻资源采集功力扎实的特点,结合网络互动和鲜活的优势,强化报网联动,最大限度地留住读者,成为许多报社探讨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