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奉祥明 《湖南教育》2005,(23):10-11
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符合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全社会也都给予了认可,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往往不是那么回事,有的甚至背道而驰。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穿新鞋,走老路”的尴尬境地不能不引起我们反思。一、素质教育未能全面推行的原因对于素质教育,绝大多数学校、家长都有所认识,理论上也都赞同,但在实践中还是“应试教育”,出现了所谓的“轰轰烈烈讲素质教育、扎扎实实干‘应试教育’“”学校抓素质教育、家庭搞‘应试教育’“”白天搞素质教育、晚上搞‘应试教育’”等现象。我认…  相似文献   

2.
2001年2月8日,中国京剧院在台北国父纪念馆舞台演出《红灯记》。看戏之前,我刚好遇见批准这次来台演出的台湾最高教育主管曾志朗。曾志朗听说我当晚要去看《红灯记》,很高兴地说:“好看啊。不过他们对台湾不太了解,为了‘体贴’我们,把台词都改了,‘共产党’改成‘革命党’三个字,说是不要‘刺激’我们;我就批示,根本不需要。共产党就共产党嘛,什么时代了。”  相似文献   

3.
我常常思考:为什么“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现象仍然存在?为什么家长、校长、教师人人皆明了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危害,而又不能制止呢?想到这些,我耳边时常会出现哲人哈耶克的声音:“长期以来。教育的结果无一不是被‘掌握’的效率与质量左右。真正的教育消失了。它使教育只停留于浅层次的认知阶段。这样,教育完全被一种凝同化的、控制化的、机械化的机制所驱控.缺乏文化的内化、升华机制及启迪、振奋、激励效应……教育的种种危机无不展现其中.教育的种种浅薄行径与迷惘、困境无不根源于此。”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和茅盾都十分敬佩一代伟人鲁迅先生。有一次,他们谈起鲁迅先生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深为他的奉献精神所感动。郭沫若真诚地说:“鲁迅愿做一匹为人民服务的‘牛’。我呢?我愿做这匹‘牛’的‘尾  相似文献   

5.
臧学民 《湖南教育》2005,(19):19-19
在我读到下面这段话以前,“教研”在我的意识里是神秘而遥远的——“只有当‘叙事研究’成为广泛流行的‘教育研究方法’之后,教育研究领域中一度推崇的‘质的研究’才有可能显示出它的真实魅力;也只有当‘叙事研究’成为中小学教师普遍采用的‘学校教育研究方法’之后,中小学教师才有可能享受‘教育研究’的益处。”(摘自刘良华《一个课程关键词:让教师成为研究者》)文中对“叙事研究”的阐述,帮我揭开了“研究”的神秘面纱,让我在“叙事”中走近“研究”。  相似文献   

6.
杨晓青 《陕西教育》2013,(12):23-24
“萧伯纳说:‘我希望世界在我去世的时候,要比我出生的时候更关好。’我认为.所有热爱教育,愿意为教育尽力的人,都会有萧伯纳那样的‘希望’——有希望,就有‘可能’:有美好教育的‘希望’,就有美好教育的‘可能’。就有关好生活的‘可能’。赵文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形容自己的教育梦想.  相似文献   

7.
中国思维网·教育论坛斑竹刘阳曾发帖给我说:“听闻您的不少高足都有奇妙的名字, 什么‘骆驿亭’、‘沈沉沉’、‘傅青怡’,俱有不食人间烟火态!请来一篇‘学生姓名谈趣’。”  相似文献   

8.
一、教育的前提是民主和尊重。 李镇西老师曾精辟的说道:“‘素质教育’的大旗上,有一个大写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一位很人性化的老师,但随着一位学生的到来,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是否真的践行了人文关爱。  相似文献   

9.
熊妹 《湖南教育》2014,(1):25-27
前不久,与长沙市北雅中学、长雅中学校长许春阳交流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心得,他说:“细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精神,我有很多很多的感受,但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教育就是一种担当’。无论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立德树人’,还是‘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教育公平’等,体现的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10.
传奇陈毅     
“现在大家都知道‘乒乓外交’.我认为在‘乒乓外交’之前。首先是‘围棋外交’。”陈毅从小受私塾教育,在《古文观止》、《千家诗》等营养中长大的陈毅,对古典文学有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1.
近幾月來,各地報刊上,對‘活教育’的教育思想發表了一些評論,‘活教育’的創始人和參加過‘活教育’社工作的人,也展開了初步檢討,這些批評與自我批評都很有益處。我現在且就陳先生寫給孩子們讀的‘我的半生’這本小冊子,發表一點意見。 這本書是陳先生著作中有着代表性質的,寫在他的五十歲時候(一九四○年),原名‘五十回憶錄’,後來改爲‘我的半生’,陳先生寫這本書的理由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在某地一份杂志上看到一篇章,题目就是要增强经营意识。章说:“市场经营是没有边界的,学校也不是世外桃源。随着教育‘买方市场’的形成和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出现,教育的‘产业化’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教育不再是‘纯净的公共产品和对人的恩赐”“办学也不再只是‘找市长’而还要‘找市场’”。  相似文献   

13.
孙建锋 《教育文汇》2004,(10):24-25
你来信说,“为了这次省级公开课的‘成功’,领导和老师们都在‘运筹帷幄’,我也在‘秣马厉兵’,争取把‘百家争鸣’融于一课之中,可是反复地试讲折腾得我近乎失去了自信,因为每一次试讲,总被‘挑剔’得’体无完肤’。为了顺利地抵达彼岸,这次公开课的战船必须驶上‘安全’的航道……请问你对此有何看法?”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要求均衡化发展的今天,“后进生”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了重视,各级教育行政及领导部门都已经开始把后三分之一学生的教育作为考核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准。这里所说的后三分之一往往是指学科成绩的·“后”。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曾说过:“所谓的‘落后’,仅仅是指考试成绩落后,事实上‘后三分之一’这个群体中,有许多优秀的学生。一所优秀的学校,应当是这样的一位‘伯乐’,在后‘三分之一’群体中也能发现和栽培出‘干里马’!'’我非常赞同这种观点,我们身边有很多学科成绩一般的学生但在其他方面却能取得突出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班班通’正在让我的孩子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逐渐地把学习作为一种兴趣。”一位学生家长介绍道,“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前两天甚至告诉我暑期要预习五年级的知识,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我们常说一个人很平凡,或是很不平凡,其实每个人都兼具‘平凡’与‘不平凡’这两者。一个人平凡,因为他是一个人,所以人性所具有的,他都应该有;一个人不平凡,因为他不是别人,古往今来就他一个人,是为真正的他。”这是摘自刘墉先生《平凡》中的一段话。 “其实每个人都兼具‘平凡’与‘不平凡’这两者。”这是我在里面最喜欢的一句话,我觉得它寓意深刻。就拿我们所熟悉的雷锋来说,他就是这样一位兼具“平凡”与“不平凡”的普普通通的人。在雷锋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下大雨,河水淹没了小桥,一群二年级的小同学不敢过桥,…  相似文献   

17.
萧玲 《江苏教育》2005,(1B):F002-F002
英单词‘TRY”涵盖了“试、尝试、试验、努力、努力做”等中含义。徐州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借用这些含义,提出了“TRY一下”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和教师“人人都能‘TRY一下’,事事都能‘TRY一下’,时时都能‘TRY一下’,处处都能‘TRY一下一,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8.
班级“评优”重在评落实选芜湖市职教中心朱萌晃以往我们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及各单项标兵.都是学生提名,投票决定。如此‘选优’,看起来公正,做起来省事.事实却并非公正,也往往是一阵风,对学生教育力度不够。评选‘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简...  相似文献   

19.
骆海宣 《广西教育》2005,(1A):16-17
“融水苗族自治县教育工作的重点是‘普九’,难点也是‘普九’,‘普九’工作搞不好、要提高全县教育质量就无从谈起”:已步入不惑之年的融水苗族自治县教育局局长周贤新说这话时既充满信心,又稳健严谨,举手投足间都透着一股拼劲。  相似文献   

20.
我有幸参加了第二次全国教育学术讨论会,亲聆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对教育工作的指示。他在会上宣读了几个中学生对当前教学、教育工作中搞灌注式表示不满的文章。这时,我想起了叶圣陶先生说的那句广为流传的话:“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叶老把“教”或“讲” 当做了手段;而把“用不着教”或“用不着讲”当作目的。这对于把教学当成只是一股脑儿地“教”或“讲”,并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