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亡国咏怀诗自古以来乃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文化视域及独特情感载体,诗人们大多沉湎于哀时的情绪中,并以其特殊的敏感,沉重的感叹,体物于工致,抒情于深刻,此种宗国之哀显出诗人不忘世事之痛,赋予诗歌哀婉的基调。从此类诗歌的翻译方法及技巧入手,向读者传达亡国咏怀诗歌的别样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2.
阮籍咏怀诗历来被认为意旨幽深,婉曲隐秀,"百代之下,难以情测"。古今学者对阮籍诗作背后的无穷深意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诗歌中的各种意象因其可鉴性、创造性和永恒性,在品读时纵然不完全依托诗人背景和时代政治环境,仍能有所得。本文主要以昭明文选《咏怀诗十七首》为探究对象,解读和分析诗作中出现的飞鸟与植物等自然意象,以此体味阮籍内心的忧生嗟叹与离乱年代中无所依凭的悲凉和哀殇。  相似文献   

3.
阮籍写于魏晋之交的八十二首咏怀诗是他当时心灵的真实写照。诗歌中体现了诗人心灵的痛苦和矛盾。本文认为造成诗人痛苦矛盾的关键点在于他对时间的敏锐感悟,并且从阮籍对时光飞逝、今昔对比和渴望永恒三个方面感悟做出分析,探究其文化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4.
拜伦的诗歌《哀希腊》写于希腊独立战争爆发前二年。针对当时希腊国国难当头,人们士气低落的情形,拜伦勇敢地站出来充当了希腊革命的呐喊者。诗人对希腊人们的心态表现出一种“哀”与“怒”。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诗人强烈而鲜明地表达了这种爱国思想。  相似文献   

5.
元末明初著名色目诗人丁鹤年自小深受儒家文化影响,遭遇亡国离家之痛.他的诗歌写忧国忧民之思,写亡国离家之恨,创造了很高的成就,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论文试从借景抒情、诗歌用典、晚期吸收民谣营养几个方面来探讨丁鹤年诗歌的艺术特色,并从其诗歌及诗评简窥其诗学主张.  相似文献   

6.
在咏怀系列脉络中,陈子昂与张九龄均为承上启下的人物。学术界有关陈、张二人的对比研究主要集中于其诗歌内容的阐述上,除了诗歌中的情感抒写以及美学意涵之外,还包括二人思想体系差异的情况,而在“咏怀祖师”阮籍对二人的影响方面未受到太多注意。本文意图将二者的作品放在阮籍咏怀诗脉络之下,探究其在题材、表现手法、结构和内涵方面的异同,以加深对两位诗人及其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咏物诗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类别,诗人在细致描摹事物的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感情,“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刘熙载《艺概》)。因此,托物言志是这类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通过诗人描摹的意象把握诗人所言之志,也就成为阅读理解这类诗歌的关键。综观诗人所言之志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阮大铖是明代卓有才华的诗人。因其人品不端,晚节有亏,其诗歌受到历史的冷遇。有清一代学者不屑论之,直至民国初年,学界终于屏除偏见,重新发现了他的诗歌价值。阮大铖的诗歌集有《和箫集》和《咏怀堂诗集》。对其诗歌历史境遇的回顾与其诗集版本的论述,旨在引起当今学者对这位明代多产诗人及其作品的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9.
阮籍与庚信两位诗人的现存诗歌中均有以五言古体为创作形式的咏怀诗,二人的咏怀诗都体现了在高压政治统治下郁郁寡欢的苦闷矛盾心理,反映他们对社会人生的感想。但由于他们生活的时代环境不尽相同和受时代风的影响也不同,二人的咏怀诗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体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阮籍复杂的文化心态决定了《咏怀诗》意象的选取、建构,而这些诗歌意象作为诗人主观情意的倾注物,也必然反映出其心灵世界的方方面面。《咏怀诗》中的飞鸟意象和自然意象印形象地反映出了阮籍进退失据、忧生惜时的心态。  相似文献   

11.
苏轼的怀古词数量不多,但内涵丰富,包括讽咏君王、追怀隐士和感慨兴替等思想,从中可看到苏轼旷达超脱思想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中英思乡诗中的景与情的表现形式不同,前者以表现、含蓄、微妙为特点,后者则注重再现、奔放与深刻。  相似文献   

13.
作为台湾现代派诗歌代表的洛夫,其乡愁诗展示了一种漂泊和放逐的生命观和宿命感。通过对洛夫早期和晚期的乡愁诗歌作一对比观照,我们发现洛夫前后的乡愁诗呈现了同中有异的美学形态,而这都是其文化身份的嬗变对其乡愁诗歌的影响:文化乡愁导致文化认同的危机,文化身份的认同危机反过来导致文化乡愁的泛起。  相似文献   

14.
端木国瑚是丽水青田藉文化名人,一生著述颇丰。其诗歌创作内容丰富,主要有山水诗、怀古诗、咏怀诗、悯农诗等。其山水诗别具特色,自然优美,清丽朴素。其诗歌创作反映了端木国瑚生平经历和情感,体现了其冷峻清丽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15.
乡土情结是文学创作的动力之一。王士性的山水诗作较多地表达对家乡的乡土之念,纵情讴歌家乡自然景致,梳理其中的人文意韵,流露出诗人的真情。出于描绘大自然山容水态的客观需要,艺术上也作了多方探索。王士性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山水诗文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16.
台湾作家余光中不仅创作了大量表现乡愁的诗歌,而且创作了大量优美的散文。其散文感受深刻、见解独到、真情和理性、幽默与庄重较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堪称心灵之作。  相似文献   

17.
薛宝琴所作怀古诗的寓意向来是《红楼梦》研究者感兴趣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这组诗是作者对后文情节的暗示。我们可从《梅花观怀古》一诗着眼,探讨薛宝琴在佚文中的命运。从中可看出,现存版本中的第六十四回到第六十九回的情节已被严重删改。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对东坡词两个不甚为人注意的侧面所作的考察。苏轼的惜花伤春之词,有其丰厚的文化意蕴:一是对自然世界的厚爱,二是对生命本体的忧思,三是对美好事物的留连。东坡词中衍化唐传奇的联章词三首,至今鲜为人知,其进步的思想倾向和创变形式,都应当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9.
高逸,是李白诗中呈现出的一种高远、超逸的诗歌情韵品貌,其内质,又是一种距离美的呈示。所谓距离,分时间、空间、心理距离三种,它们是构成诗情的重要因素。在李白诗中,由时空距离所产生的高远的诗情,主要分布在思乡、怀古、别友等题材的诗作中;由心理距离所造就的超逸情怀,则具有"出乎其外"和"入乎其内"的二面性,它们充分展示了李白无羁的心灵世界和充沛的诗思。  相似文献   

20.
虽然生活环境改变,但西彤仍矢志不移地追求着诗的“梦”。这部诗集是诗人对诗歌创作进行新的感受、新的追求的结晶。对生活多向、多角度的思考和开掘,飘泊的心理回应和深深的怀思之情,炽热的爱国情感,诗歌形式上的融会开拓等,使他的诗歌具有思想和艺术的品味价值,引起读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