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我们党历来有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光荣传统,通讯员队伍是我党新闻事业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通讯员是报社伸向基层的“触须”,是报社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一家报社,如果没有一支过硬的通讯员队伍,光靠那几十百把个记者编辑是难以把报纸办好的。  相似文献   

2.
秦兴梅 《新闻知识》2005,(11):72-73
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形成了“开门办报”的习惯,非常重视与读的互动,也非常欢迎通讯员的报料和来稿。当然,稿件需要择优。但通讯员的新闻素质参差不齐,写稿动机不一。记如何帮助通讯员,尤其是基层通讯员提高来稿的见报率,培养新闻源,不仅是许多新入行记的困惑,也是通讯员自身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现在我国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报纸走向更开放的市场,还要不要强调政治家办报?”“我们的报是经济、专业、生活娱乐类型的,也要坚持政治家办报原则吗?”“讲政治家办报原则是新闻媒体头头脑脑的事。作为一个普通编辑记者也要坚持吗?”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类似的种种认识,我们认为,强调毛泽东讲的要“政治家办报”这一原则,更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传媒观察》2007,(7):8-11
为贯彻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视察新华日报社时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编辑记者队伍的思想业务伤风建设,提升新华日报的办报水平,今年春天改版后的新华日报开设了“来自记者联系点的报道”和“百姓故事”两个专栏,特别是记者联系点制度给记者带来很大的收获:加深了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思想得到了升华;改进了新闻采写的方式,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通过“三深入”推动“三贴近”,记者的工作伤风得到锻炼。这里摘发的是新华日报部分记者深入联系点后的体会,相信读者会对新闻界同仁有所启发。[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胡主席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曾指出,提高办报水平关键在人。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军队媒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加强编辑记者队伍建设放在首位,更新观念,明确责任,以更好地履行使命,不断提高办报办刊水平。  相似文献   

6.
编辑记者的能力决定了新闻报道的价值和影响力,是新闻得以传播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新闻报道中要不断提高编辑记者的各项素质,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及时性、科学性和公平性,那么如何提高新闻编辑记者的素质能力呢?本文将从七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编辑三问     
编辑工作是报纸工作的重要部分,各类题材的报道要经过编辑统筹安排,才能充分反映办报的意图。新闻是客观的,但对新闻如何处理,则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显而易见。报业发展赋予编辑更多的“内容”。编辑已不再是纯粹为他人作嫁衣,你还要为记者出点子,参与报社重大报道和策划,从“幕后”走上了“前台”,这也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个合格的编辑,不妨经常问问自己三个问题。一问:自己编排的版面有没有错这实质上是个把关问题,也是编辑工作最起码的要求。编辑把关,主要应把好五个关:政治关、政策关、策略关、事实关、…  相似文献   

8.
刘世领 《传媒观察》2005,(11):34-35
省级党报分布在各县市的驻站记者处于直接面对现实生活的前沿阵地,是采编队伍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好驻站记者功能,是落实报社各个时期的宣传报道思想,保证提供大量鲜活新闻,提高办报质量的重要条件。新华日报深刻体会到基层驻站记者的重要性,积极打造新时期驻站记者的核心竞争力,去年,又增派60多名年轻记者蹲点12个省辖市,这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纵观国内外报业发展史,就办报模式而言,不外两种:一种是以记者为中心,另一种是以编辑为中心。在当今的世界上,以记者为中心的办报模式已不多见,尤其在国外,这种办报模式早已成为历史。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我们的办报模式一直是以记者为中心。应当说,在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也就是在我国的计划经济时期,这种模式适合我国国情,它对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新形势下,这种办报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张海燕 《新闻窗》2010,(6):70-71
近年来,综观见诸于各级业务期刊的以新闻策划主体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似乎过多地强调了编辑在新闻策划方面的作用:有的说"编辑是记者的老板,才是实际上的办报人”;有的讲“媒体的竞争也就是编辑水平之间的竞争”;有的提出“编辑策划本位论”;有的力推“编辑中心制”……毋庸置疑.编辑“上承”领导、“下启”记者,  相似文献   

11.
李昕 《新闻传播》2013,(12):177
在信息化的今天,新闻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冲击,要想在这激烈的竞争中稳步发展,需要具备高知识、高素质的新闻编辑记者。新闻编辑记者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寻求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以便更好地促进新闻业的发展与进步。本文就新闻编辑记者需要具备的知识以及素质要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新闻传播》2005,(5):66-66
《办报参考》2005年第1期发表辛研的文章《记者采访中的“危机”处理》。  相似文献   

13.
电视台作为最主要的大众媒体,为社会公众提供最新、最快的资讯和服务,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其作用和意义不可替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电视台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提高竞争能力,电视台编辑记者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介绍电视台编辑记者的素质内涵,强调编辑记者的角色定位,提出全方位提升电视台编辑记者专业素质的措施,从而提高电视台节目质量,增强电视台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4.
崔玉蓉 《新闻窗》2005,(6):65-65
新闻要讲政治,要坚持政治家办报,关键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性思维。”新闻工作者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就必须提高理论素质,增强理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记者只负责采访写作,版面编辑负责组稿拼版,这种传统的办报方法已愈来愈不能适应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在呼吁:记者与版面编辑是办报“流程”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记者要有版面意识.版面编辑也要有新闻意识.笔者由于工作的需要,既担负着记者的角色,采写新闻同时又要参与版面的拼排.在这里,结合工作中的一点体会仅从记者的版面意识这个角度谈点粗浅的看法.一、记者为什么要有版面意识在《湖北日报》前年举办的青年编辑记者培训班上,一位资深版面编辑深有感触地说,由于记者缺乏版面意识,不少稿件到夜班编辑这里“受阻”不好处理,甚至因此被“压死”.与此同时,不少记者有时出埋怨,自己的稿件在版面上没有处理好,见报效果并不理想.这两种感触实际上反映了同一个问题:记者的版面意识.然而,再深入探讨,便可发现这是当前新闻改革与版面改革的双重要求.随着新闻事业的飞速发展和激烈竞争,必然要依赖广大新闻工作者素质的不断提高.记者既要有专长,又要成为“多面手”.在沿海城市的一些新闻媒体中,采编合一成为一种趋势.作为报纸来说,记者既要能采写新闻,又要能用电脑编排版面,在这里、记者、版面编辑已经合为一体.现在,这种办报趋势已经渐渐向内地发展.因此,记者应具备版面意识,甚至  相似文献   

16.
专栏是报纸版面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专栏都有不同的主题、不同的风格。好的专栏,不但能够赢得广大的读者,而且对培养锻炼编辑、记者队伍的能力素质有着较大促进作用。作为一家军兵种报纸,《人民武警报》在专栏设置和经营中深钻细研,不仅提高了办报质量,也赢得了基层官兵的厚爱。  相似文献   

17.
《新闻传播》2006,(10):42-42
《办报参考》2006年第5期转发《青年记者》的文章《恶性事件新闻编辑思想》。 文章说,面对频繁发生的恶性事件,要树立正确的编辑思想,首先是处理好这一“两难”选择:报道新闻事实和防止恐怖“传染”。受众要知道新闻事件的真相,隐瞒不报或极度渲染,都不应是编辑所采取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名报人赵超构先生毕其一生的办报经验,精辟地概括成一句话:“说到底,报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之争,说到底就是人的素质高低之争。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在,从这个角度出发,要求新闻记者必须苦练基本功,以过硬的本领赢得竞争的胜利。对此,笔者以为,记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强化。  相似文献   

19.
记者的素质,就是一个记者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锻炼和培养所形成的素质和能力。“记者功课”的好坏,可以体现记者素质的高低。因此,业内有识之士就提:“记者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报纸质量的高低。加强记者素质建设,是提高报纸质量的前提和关键。”  相似文献   

20.
杜华赋 《新闻界》2003,(1):60-61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千方百计拒绝记者采访。按理说,企业要打造品牌,塑造形象,扩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新闻媒体。那么,这些企业为何不欢迎记者采访呢?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记者素质较低。有些新闻单位的记者到企业来采访,不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采访,掌握第一手资料,千方百计抓“活鱼”;而是住在高级宾馆里,找人送些文件、简报来拼凑,有的甚至叫该企业的新闻干事把稿子写好,署上自己的名字就行了。然后就向企业有关人员暗示或公开索要礼品和“红包”。有的记者公然带着“情人”来“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