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我是你的女儿,你的孩子,所以你要听我的话。请不要笑。这不是让你笑的,而是让你听的。否则我不原谅你。”说这话的是一个美国的小孩,她还在读幼儿园。她越是说“请不要笑”,她的“中国妈妈”越是觉得好笑。在中国,都是大人叫孩子听大人的话啊。  相似文献   

2.
一位妈妈领着孩子找我咨询,还没开口就伤心地流下了眼泪,稍微稳定了一下情绪说:“我这个孩子白养了,他竟然诅咒我死.” 我关注地引导这位家长:“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她说:“我现在只要和孩子说话,孩子就会让我闭嘴,并且会狠狠地来一句‘你不说话会死啊’!” 孩子听了妈妈的话,白了她一眼,愤怒地说:“这能怨我吗?  相似文献   

3.
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和一位家长一起聊天,她对我说:"在家里我是孩子的妈妈,在学校你是孩子的妈妈,你这位妈妈比我更了不起,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听了她的话,我心里激起了波澜,我明白那是一种久违的感动。是的,当孩子有事急着想汇报时,他往往会脱口而出:"妈妈,………"发现自己喊错时,又  相似文献   

4.
两难问题,是一个具有道德情境的问题,问题的答案主要有两种可能,让学生对其做出选择,但无论选择哪一种答案,都令人进退两难。例如:红红是个二年级的学生,思品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于是,睡觉前她要自己洗脚,可妈妈说:“妈妈给你洗,自己洗不干净。”早晨起床后红红要自己叠被子,妈妈又说:“听妈妈的话,小孩子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这些事由妈妈帮你做。”红红是个很听话的孩子,不知该听谁的话。你说红红应该怎样做?这一问题,妈妈的话与老师的要求相矛盾,听妈妈的话,就违背了老师的要求,按老师的要求做,妈妈又不同意,左右为难,这就构成了两难问题。  相似文献   

5.
家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请给孩子恰当的鼓励一天下午,杨逸森的妈妈来接孩子。逸森高兴地跑去拉妈妈的手去看评比栏,很自豪地告诉妈妈,今天我得了一个小红点。可他妈妈看了看说:“今天得了一个小红点就这么高兴,你看看别的小朋友有这么多红点点,你才这几颗。”杨逸森听妈妈这么一说,脸马上拉长了,眼睛也往地上看了。我听见这话,马上走过去说:“今天逸森真的有进步,上课积极举手发言,开动脑筋,应该表扬。”杨逸森听了我的话,马上露出笑容。他妈妈也意识到不该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连忙说:“老师的话听见了吗?还要努力,争取得更多的小红点。”这下杨逸…  相似文献   

6.
虞志贞 《师道》2008,(9):31-32
最近去家访,碰到潘晓锋的妈妈,谈起孩子在家的表现。她说管孩子的时候,虽然孩子有时会不服气、顶撞几句,但事后冷静下来总会向她赔礼道歉。她还说今年母亲节,潘晓锋给她唱了一首歌,叫《听妈妈的话》……看着她一脸欣慰的样子,我在心里暗想:周杰伦的功劳还真不小!  相似文献   

7.
给孩子自尊     
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他想考第一,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回家后他问:“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非常悲伤。因为她感觉到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该怎样回答。又是一次考试。这一次,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面对儿子的疑惑,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  相似文献   

8.
教学片段一 (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师:你们听得特别入神,我知道有几位小朋友的父母也是老师.听这首歌时,老师从你的脸上读到了感动,你们一定想到了自己的父母,请你们说说他们每天晚上都做了些什么? 生:我的妈妈是高中教师,每天我还没起床,妈妈就上班了.晚上上完晚自修回家后还要批改作业,每天要到12点钟才能休息. 师:你的妈妈是老师,但也是母亲.母亲最大的快乐是陪伴自己的孩子.你的母亲陪你玩吗?(深情地看着孩子) 生:不能,她一直说想陪我,但是没时间.(眼眶里已有了晶莹的泪滴) 师:你怨过妈妈吗? 生:开始埋怨过,但妈妈告诉我那是她的工作,也是她的责任,我就不怨啦. 师:但每次见到其他孩子和妈妈在一起时,还是会有些难过,对吗?(摸摸孩子的头) 生哽咽着点头,其他孩子也开始落泪. 师:听了他的话,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老师说些什么? 生:老师真伟大,我今后一定要听话,不让老师为我操心.  相似文献   

9.
莉莉现在已经研究生毕业.她一直和妈妈关系很好,青春期时也没表现得逆反,按中国家长的话就是“一直非常听妈妈的话”.妈妈让她做什么,她都会很努力、很认真.有人问莉莉原因是什么,莉莉轻松地说:“没什么原因,因为我让妈妈做的事她只要答应了,她每次都很认真、很细致地做,甚至比我让她做得还好.”莉莉讲了这样的故事: 我五岁那年的冬天,妈妈给我讲故事,故事中的小朋友在吹泡泡,我说我也想吹.妈妈说,天这么冷,做泡泡的叔叔阿姨们都没出来,等天暖和一些,五月份左右,妈妈给你买个泡泡吹.小孩子就那么一说,很多家长为了打发孩子也就那么一答,这事就过去了.可到了五月份,当我从幼儿园门口出来时,真的看见妈妈手里拿着吹泡泡的瓶子,正向我摆手.这件事虽小,但它深深地印在了我心里.  相似文献   

10.
爱的净化器     
爱唠叨是每一位妈妈的天性。我的妈妈也不例外。每当妈妈唠叨我时,我的脑海中就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声音:一个声音告诫我说:"听妈妈的话,不要顶嘴,不要惹妈妈生气,妈妈这是为你好哇!"另一个声音充满挑衅地说:"把你的怒火冲她发泄出来吧,这样你就舒服了。"而每一次,挑衅之声总能战胜告诫之音。它怂恿我变着法儿地  相似文献   

11.
经常听到家长对我说:“老师,我家孩子只听你的话,我们说的话根本不听。”原来我还不太相信。上学期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到学校与老师对谎就已然让我诧异,这学期一位母亲更是让我惊讶:她的女儿连吃饭、穿衣、刷牙、睡觉、周末作业都喜欢拖拖拉拉,她无奈到竟需要打电话给老师求救。  相似文献   

12.
爱的感动     
范秀辉 《今日教育》2007,(12):25-25
午餐时间到了,大多数孩子都能安静地吃饭,可我观察到一个小女孩,似乎跟其他孩子不大相同,她自己一个人在那不但不吃饭,还咿咿呀呀地说个不停。我走过去跟她打招呼,想提醒她赶快吃饭,可是她好像没听见我的话一样,连看都不看我一眼,仍说个不停。我就仔细听,可努力听了很久也没听出个名堂来,我就觉得她跟其他孩子有些不同。于是。我问了问班上的老师,老师跟我说,你不用太在意她,她有点特殊,是自闭症孩子。  相似文献   

13.
“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不错,一听到周杰伦《听妈妈的话》这首歌,我就会想起我那有绝招的妈妈。你一定会问是什么绝招?请听我慢慢道来。说起我妈妈,就不得不介绍介绍。我的妈妈是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瘦瘦的,  相似文献   

14.
面临女儿的"中考",我却接到杂志社出国开访问笔会的通知.老同学打电话来,坚决反对我在这关键时刻外出,还说她的孩子"中考"时,她和她老公整整请了半个月的假照顾孩子,如果孩子这次真的考不好要恨你一辈子的;女儿的班主任知道这件事,更是大加反对,说你这个当妈妈的太不负责任了,这是你们家里第一大的事情,我们要求家长要配合,就是要离婚都要等孩子考完了再说……  相似文献   

15.
婷婷上幼儿园了,我这个当教师的奶奶能给她做点什么呢?婷婷最爱听故事,常常在听完了一个故事以后,还缠着人再讲一个,有时候连妈妈也会拿她没办法。我想,故事能启迪幼儿的智慧,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我要用它来训练孩子,让她从小学会听懂别人的话,同时又学会清楚地把故事说给别人听。因此,我设法让孩子从被动地听到积极地讲。  相似文献   

16.
<正>不知不觉在教海虚度将近20多年了,曾以为自己已过了感动的年龄。偶然一次机会,和一位家长聊天,聊生活,聊孩子,没想到她说:"在家里我是孩子的妈妈,在学校你是大家的妈妈,你这位妈妈比我更了不起,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听了她的话,我心里顿时百感交集——我是大家的"妈妈",不是一个孩子的妈妈,做老师,做班主任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知道那是一种久违的感动。联想到平日里经常看到的一幕:当孩子有事急着想汇报时,他往往会脱口而出:"妈妈,……"发现自己喊错时,又急忙用小手捂住嘴巴偷笑;课堂上,当孩子抢着回答问题时,我们也往往会听到,"妈,老师"可爱的错误发生。  相似文献   

17.
有一天,4岁的女儿告诉我说:“妈妈,××姐姐说,她妈妈要是再批评她,她就要跳楼自杀。” 我听了,心里不禁一颤,一个5岁多的孩子怎么会说出这  相似文献   

18.
早操时间到了,当我带着中班小朋友路过小三班门前时,看到小三班的老师正在哄一个哭得非常伤心的小姑娘。一问才知道,她是刚刚入园的小朋友,想妈妈了。这时,不知我们班哪个小朋友说了一句“真丢人,不害羞。”其他孩子跟着哈哈大笑,有的还吐舌头、做鬼脸来讥笑那个小姑娘,小姑娘哭得更伤心了。面对这场面,我没有立即批评他们,而是抱起小姑娘,帮她擦掉眼泪,并安慰她说:“如果你不哭了,老师会打电话告诉你妈妈早早来接你,好吗?”听了我的话,小姑娘真的不哭了。  相似文献   

19.
<正>一望无际的麦浪中,弯弯曲曲的乡间小道上,父亲送女儿去北京。"去吧,孩子!别怕,北京是咱的首都,就像咱的家一样安全。"父亲说。女儿听了父亲的话停住了脚步,她用手轻轻地扶着背上的二胡说:"爸爸,您能告诉我妈妈在哪里吗?"父亲愣住了,目光呆呆地望着一望无际的麦浪。他不知道此时应该如何回答女儿的问话。"爸爸,您快说啊。"女儿望着走了神的父亲催促道,"从小您总是说妈妈在远方,在一个走路走不到的地方,妈妈到底在哪里?"父亲轻轻地叹了口气说:"孩子,你长大了,我就不再瞒你了,你的爸爸和妈妈都在城  相似文献   

20.
金丽芳 《班主任》2002,(6):20-20
前不久听一位同事讲了一件事。她班上有位男生叫小成,胆子很小,总是不声不响。老师也不太注意他的一切。有一天,他妈妈却特意来向老师致谢,说小成昨天在班上第一次受到了教师表扬,高兴得不得了。回家后,他的话也特别多了。她作为家长特别感谢老师对她孩子的鼓励。同事说,听他妈妈这么说都不好意思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