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因素,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有关国情、国策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的教育;此外,还要结合乡土地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国家栋梁之材.  相似文献   

2.
黄国锋 《地理教育》2013,(Z2):30-31
一、课程目标的变化传统高中地理课程目标被称为"教学大纲",大纲强调教育教学要实现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两维"目标达成,积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爱好和独立获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以及有关的国情、国策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教育。结合乡土地埋教学,对学  相似文献   

3.
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中学地理教学应使学生进一步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有关的国情、国策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的教育”。这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在多年的地理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结合社会现实,从多方面进行德育渗透。一、爱国主义教育地理课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强的学科之一,尤其是中国经济地理,所涉及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城一地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在教学中,我…  相似文献   

4.
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地理教学中黄成栋小学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最基本、最普通的地理知识;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足以引起学生的自豪感。解放后...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和教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以其思想性、地理性、实用性、时代性、趣味性.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了作用。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极其丰富.涉及地理科学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荨众多学科,对地理教育的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对素质教育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不但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还要有正确的持续发展观;懂得人类发展是资源、环境、人口、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地理学科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受到爱国主义以及有关国情、国策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周游 《考试周刊》2009,(14):153-154
地理教学应有智力和非智力的教育功能。教师是用教材教书育人的,就是说,每一个教师不仅要“授业”,还要“传道”。长期以来,尤其是当前,通过地理学科教学,如何进行非智力因素中的品德教育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我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对本学科的德育功能不断加深认识,从地理教学的总目标中,确定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及探索进行品德教育的形式和途径,以达到正确处理地理学科知识教育、能力培养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关系的目的。在地理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加强德育渗透.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和国策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懂得要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树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祖国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雄心壮志”。  相似文献   

8.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课程除了让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要积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进一步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有关的国情国策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9.
地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环境教育是地理教育的重要的教学实践,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地理素质,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好课堂教学,同时还要加强教学实践,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学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新作文》2007,(10)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极其丰富,涉及地理科学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众多学科,对地理教育教学的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不但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还要有科学的持续发展观;懂得人类发展是资源、环境、人口、社会、经济的协调发  相似文献   

11.
地理教学爱国主义教育“三部曲”温存(石城二中)地理可使学生观神州之奇景,览世界之名胜,晓各地风土人情,获取广博的地理知识。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着极大优势。曲一:自豪感中国的国土广大、人口众多、山河壮丽、资源丰富,建国后的发展成就和前景,无...  相似文献   

12.
小学地理教学,不仅要给学生讲授一定范围的地理基本知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基本技能,而且还要通过地理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地理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统一起来。 一、利用课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小学地理课本中有许多非常优美的文句,生动地再现了祖国的壮丽山川、多样的气候,富饶的资源,繁荣的都市、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以及人们利用自然的丰功伟绩。如《首都  相似文献   

13.
赵媛  黄婷 《地理教育》2024,(5):59-62
李旭旦先生是我国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也是著名的地理学家与地理教育家。本文通过对李旭旦先生发表的文章及相关书籍资料等的整理,从教学目的观、课程观、教学方法观等方面,探讨李旭旦先生的地理教育思想。李旭旦先生始终将育人置于首要地位,将人地协调观作为地理核心素养,倡导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此外,李旭旦先生重视地理教学的跨学科交叉融合,注重地理教学能力和地理野外实践能力的锤炼,鼓励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地理教育思想在今天甚至未来的地理教育中仍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吴文达 《考试周刊》2008,(20):121-122
初中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新知的精神;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懂得要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这是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地理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初中地理新教材有其鲜明的特点,内容新——突出专题,点、线、面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6.
环境教育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对思想观念与价值信仰正在形成期的中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危机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本文对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做了分析,剖析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体现在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里,各科教学都是极为重要的阵地。所以,地理教学中也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地理教育在中学教育中,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对学生进行智能教育;另一方面,还要影响学生的思想、意志性格和品行,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因此,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怎样才能更加有效地进行好地理课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世界地理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讲外国国情,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中学地理教学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与空间能力的培养,但较少注重生态观的教育。现实世界中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让他们树立生态思想,对他们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科学合理建设自己的家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新课标下的中学地理教材中,进行生态观教育的内容占有一定比例,地理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内容,这为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生态观教育提供了充实的材料和充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地理教学中的“三观”教育,指的是人口观教育、资源观教育和环境观教育.地理科学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于一体,地理课本身有很强的思想性,蕴涵着丰富的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素材,作为地理教师,应发挥地理教学的学科优势,充分发挥教材的国情因素,把国情教育寓于地理教学之中.抓住基本国情,重点进行思想和观点的教育,让学生实事求是地、客观地、全面地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并理解和认识与此相关的一系列重要方针和政策,既看到我国国情的优势,也要看到劣势,并帮助学生形成一系列正确的思想观点,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20.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和教材中,由应试教育向索质教育的转轨中,以其思想性、地理性、实用性、时代性、趣味性,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了作用。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极其丰富,涉及地理科学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众多学科,对地理教育的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