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科学是哲学进步的基础与源泉,也是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人类哲学思想的进步与解放,都是以科学为其开辟道路的。科学发展的程度,决定了哲学的方向、内容、形式与方法。哲学只有与科学紧密结合并深深植根于科学的基础之上,才能获得进步与发展,相反一旦离开科学的土壤,就会枯萎和停止发展。深入研究哲学进步与科学发展的内在联系,总结科学与哲学发展的规律,有助于正确认识现代科学对哲学的影响和哲学发展的方向与趋势。  相似文献   

2.
古希腊早期的善恶观是感性具体的,他们对于美与丑,苦与乐,勇与怯,智与愚,诚与欺,正义与非义等等的爱恨褒贬,既明确又复杂,处处显示出理性的智慧,体现了人类理性的自由追求,对此的简要回顾,可以有力证明善恶的理性原则只能存在于感性生活的实践之中,而不是什么纯粹的或绝对的抽象规定。  相似文献   

3.
班主任工作应立足实际,讲究工作艺术与技巧,善于灵活处理各种问题,辩证处理多种关系,学会变通,掌握学生与班级动态,避免工作方法粗暴与简单,唯其如此,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才能当好新形势下的班主任。  相似文献   

4.
批评的分寸     
我校年轻班主任很多,他们带给学校青春与活力,他们的激情与敬业深得学生爱戴。但是,因为年轻,难免急躁,特别是在学生犯错之时,年轻班主任更容易让批评变味。对于班主任而言,批评用语也得讲究分寸,否则不仅无法收到应有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与年轻班主任共事久矣,特指瑕一二与同仁共勉:  相似文献   

5.
人类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演变的,其演变大致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知识观的不同,往往直接影响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应树立“知识是探究,知识是建构,知识是运用,知识是多元”的教育理念,并在教育中处理好适应与超越,科技与人文,知识与智慧和德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试论道德教育的开放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如果只依赖于学校教育,道德理念与道德实践一定会分离,要使德育实施效果与德育地位相统一,应注意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调,德育与其他教育内容的融合,自律与他律的整合,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写作应讲究曲与直的统一,虚与实的统一,抑与扬的统一,张与弛的统一。这样写出的作品才会多姿多彩,才能经久耐看。  相似文献   

8.
林生 《闽江学院学报》2004,25(3):101-103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解疑释惑,提高认识,凝聚人心的工作。因此,开展大学生现实思想教育,必须做好结合的文章,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继承与创新结合,教育与激励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家乡的个性     
她是岸,我所希望的归属。她是梦,我所祈盼的美好。家乡,同在灵魂,与我,与我们。  相似文献   

10.
谈话分寸感指谈话的适宜性,在恰当的场合,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向恰当的人说恰当的话,这为社会交际所需。把握分寸感应该权衡以下五个方面:亲与疏,放与收,直与曲,俗与雅,专业与平常。  相似文献   

11.
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词情感特征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煜词情感特征突出。彻底享乐、坦直言情、极情尽致地抒写亡国感受,表现着他的真率;成长环境、文化素养、个人经历、诗人天赋,造就了他的敏锐;自然感发之情,世路飘忽之感、河山社稷之悲,合构成他情感上的巨大负荷。而这真率、敏锐、大负荷的情感特征,正是李煜词作具有经久不衰的感人力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金庸先生早年有过政治追求,但在其中青年时期因为时代原因没能参与实际政治工作.金庸后来把他的政治见解融入到武侠小说中,因此他的一部分小说有着强烈的政治意蕴.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权力腐蚀人性的揭示,对起义目的与手段异化的痛心与警觉,对文革荒诞的批判,对无谓冲突的感慨,对由仇恨走向和解的呼唤等内容.金庸小说的政治意蕴加强了金庸小说作为文学经典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余光中作品中胎记般不可磨灭的中国情结,来自于他对故乡故土的眷恋与追慕;对传统文化的挚爱与坚守;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归依,并贯穿于他大半生的创作之中。其用心编织而成的“中国情结”,将作者眷恋祖国母亲之心与母亲思念儿子之情不可分离地紧紧连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具有陕北特色的劳动生活场面、自然风光的描绘及"乡土味"极浓的语言都体现了路遥深深的故乡情结;对生活内在矛盾的探索、对人生思想的审视,则表现了其生命的沉重感;对传统美德的坚强守护,对笔下人物灵魂的拷问,则是其苛峻的道德打量;大胆炽热、超越世俗的动人爱情故事浓缩为永恒的爱情主题。以上四个方面即路遥的创作思想所在。  相似文献   

15.
汪曾祺小说创作呈现出早年创作早熟、中期几乎中断写作、后期成果丰硕的晚翠特点。分析他各时期的生活经历与小说创作过程的联系、其早期创作与后期创作的联系,可以发现,边缘化的创作特点导致他各创作阶段的不同状态,生活边缘化使他的小说创作无法进入主流,而非功利的人生态度则使他自甘于主流之外。  相似文献   

16.
文天祥是以其与金石同坚的忠肝义胆流芳千载的。人们交口赞誉的,无非是其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坚韧不拔、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勉力支撑、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刚正坚守,以及以死尽忠的民族气节。然而,究其一生的艰难历程,甚至是在挽狂澜于即倒的征战与奔波之中,忠君与事亲、庙堂与江湖也都难以割舍地共处在他的意识深处。他至死不肯仕元,却衷心地希望弟弟去做元朝的官员;他积极用世,但也向往山水田园。这种丰富立体的情感人生,铸就了文天祥的伟大与真实。  相似文献   

17.
王昌龄是盛唐时的著名诗人,研究者对其因何种诗体成名存在争议。本文将立足于王昌龄现存作品和时人对其诗歌的评价,从诗歌创作、传播方式、读者接受三个环节,结合王昌龄的赠人诗、盛唐诗选本选王昌龄诗、王昌龄被选入歌词的诗和当时的诗坛风气、雅俗观念及王昌龄诗歌理论两大部分六个方面来探寻其获得诗名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8.
李白一生以不世之才自居 ,顽强而执着地追求惊世骇俗的功业。然而 ,李白在仕途上却备受挫折 ,在政治上一无所成 ,成为中国文人的千古遗憾。探讨李白政治悲剧的原因 ,冷静审视历史事实 ,就不难发现 ,除了各种不利的客观因素外 ,更为重要的恐怕还在于其个性和梦幻般的人生设计 ,在于他自身政治素质和政治才能的匮乏  相似文献   

19.

Based on a life history account of Craig Francis, a young black male teacher living and working in Toronto, Canada, this paper examines his route to teaching, his perceptions and understandings of what it means to be a teacher, and the role of race in his aspirations and experiences. Significant to this examination is the ways in which Craig makes sense of his experiences growing up in Canada as a black immigrant male, the circumstances and structural factors that have shaped his life and informed his choice of teaching as a career, and his perceptions of the opportunities and possibilities that teaching provides him. The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Craig constructs his role as a teacher in relation to his identity as an immigrant black male and his desire to influence the education system and make a contribution to his community.  相似文献   

20.
青田隐居是刘基由仕元到仕明的转折点,其中的疑点也颇多。我们认为,刘基辞官隐居的具体时间是至正十九年春夏之际,其原因包括元王朝崩溃、自己被降职等多个方面,但与方国珍无关。在隐居青田期间,刘基的心态经历了前后三个阶段的变化,对朱元璋集团的态度也由排斥转变为支持。刘基本无出山的打算,在朱元璋集团的多次邀请下才勉强出山,并成为朱元璋手下的重要谋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