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7 毫秒
1.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了实践的概念。但这时马克思的实践观是唯心的,它是唯物主义实践观的前奏,马克思主义创始者在实践中,通过一系列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逐步确立唯物主义实践观所迈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2.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也是我们正确理解和科学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对马克思实践观理论的形成作出历史性的考察,是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实践观理论的前提。西方传统哲学语境中的实践观通常是指道德上的实践,即遵循"善"的意志,追求道德上的至善性。从马克思的思想历程来看,其实践观理论大致经历了理论批判的实践、政治解放的实践、革命斗争的实践和物质生产的实践。马克思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从事"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而马克思实践观的形成,是马克思确立新世界观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交往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这一范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得以首次表述并在马克思其后的理论中得到发展.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突破了传统的"主体--客体"实践结构观,它将主体问关系引入实践结构,把实践看作是"主体--客体"和"主体--主体"关系相统一的结构.深入开展对马克思交往实践观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对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认识,同时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实践观作为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哲学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标志性理论成果.然而,现在看来,这个实践观也包含着明显的历史痕迹.人类实践形态、内容和环境的历史变迁,需要我们不断地充实实践的内涵、拓展实践的外延.社会工程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类实践活动的典型形态.社会工程哲学是在社会批判理论解构现代社会基础上,重建现代性社会的新哲学,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实践观的方法论转向.  相似文献   

5.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也是支撑整个马克思哲学的坚实理论基础。《巴黎手稿》作为“马克思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所在”,孕育着马克思科学实践观丰富的理论生长点和“有机土壤”。由此,在历史视阈中分析和考察实践概念的生成,揭示科学实践观的萌芽,同时指出它所带有的思辨性质和人本主义烙印,对研究马克思的实践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科学自由观体现了马克思全部理论的价值取向。它在对历史上自由观的超越和扬弃中,经历了从理性原则下的精神自由到作为人的本质异化扬弃的自觉自由、从人本主义的自由观到实践基础上的现实的科学的自由观的演变。马克思的科学自由观是实践的自由观、唯物主义的自由观、辩证的自由观、具体的历史的自由观。马克思对自由的追求与超越,是马克思思想演变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7.
<正>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包括教育学在内的各学科共同面临的基源性问题。亚里斯多德认为理论是对事物本质的解释,是永恒不变的智慧,在《论题》篇中,亚里斯多德将知识分为三类:理论知识、实践知识以及创制知识,进而他又将理论按其对象划分为神学和知识论两大体系。随着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理论开始摆脱宗教,成为现在“理论”的含义,即理论将其所具备的知识体系和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个与“应用”相对的概念。马克思的理论观超越了亚里斯多德的理论观和近代理论观,形成了马克思的实践哲学,1845年,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认为理论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以实践为依据的,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相似文献   

8.
科学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基本的观点,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和精髓。它的确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同一切旧的哲学区分开来。同时,马克思实践观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各自从独特的理论视角对马克思实践观进行了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实践哲学古已有之,从德性伦理实践哲学到功利伦理实践哲学以至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展示了实践哲学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的生动画卷。但是,社会发展程度的时代局限决定了德性伦理实践哲学的局限,功利主义实践观矫正了德性伦理实践哲学的思辨和片面,强调人们对现实物质利益的追求,强调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旨归,但是它的理论立足点和资本逻辑使其带有严重的负面效应。马克思的实践哲学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范式,通过深入批判资本主义的市民社会,才使德性伦理的实践观获得现实基础,才使功利主义的实践观得到矫正和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不是单纯的经济学批判,而是包含了马克思哲学世界化和世界哲学化的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前,美学界有一些同志对德国古典美学家的审美自由观的实质,认识不足。因而往往把它同马克思的审美自由观混淆起来,甚至认为建立在实践观点上的马克思的审美自由观也是抽象的。这就把马克思的审美的实践自由观给一并否定了。审美自由观是美学问题的核心,是个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因此搞清这个问题,对正确认识把握马克思的美学思想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处于统领地位的重大战略思想和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科学回答了社会发展观的诸种基本问题,实现了社会发展观的历史性转变和超越。科学发展观不仅借鉴了人类文明进步的优秀理论成果,更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思想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理论概括,实现了社会“发展”性质、目的、终极目标、形态、阶段性目标、战略、内涵等的历史性超越。  相似文献   

12.
与那种把实践作为其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而将改造世界仅仅理解为一种功能性特征的(狭义的)实践唯物主义不同,广域实践唯物主义以改造世界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以价值与真理的关系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主线,以人道主义思想、(狭义)实践唯物主义和科学理性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宣言。它第一次把实践纳入自己的哲学范畴,在彻底批判和改造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阐述了自己哲学的基本观点,创立了新唯物主义的理论形态,宣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Science is concerned with understanding the world. As such, engaging with the materiality of that world is integral to both empirical experimentation and theorising within science. However, it has been recognised for some time that the way scientists learn about the world and the way that young people learn about science cannot be simply equated. This difference has been pronounced in recent decades by the dominance of constructivist and social-constructivist theories of learning, which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ncepts in the minds of people. Whilst these theories have yielded insight into the complexity of learning, the role of the material remains undertheorised, not only within practical science inquiry, but also in relation to the broader materiality of classrooms. Through a detailed critical literature review,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need for a stronger theoretical frame through which to understand the role of the material in the learning and pedagogy of science. Building upon the gaps and possibilities that this review reveals, we outline a new material-dialogic theory via a synthesis of Barad’s Agential Realism and Bakhtinian dialogic theory.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paper lies in offering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more effective practice.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的最新理论成果。“三个代表”既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哲学基础,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包含着十分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智慧。它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精髓,高扬了实践性的本质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的新运用和历史辩证法的新发展,开拓群众史观的新境界,运用了对人类社会联系、系统、动态和辩证的分析方法,彰显了科学理论的有机整体性。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 伟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实践观、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是我们把握邓小平理论 精髓、形成过程、科学体系及具体内容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的理论品格。“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新 的理论体系,这是在系统地研究当前国内外形势特点和研究我们党所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基础上,完整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而得出的基本结论。“三个代表”思想是从理论品格的内涵上又一次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  相似文献   

18.
李德顺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1):24-28,40
马克思相距14个年头先后写出的两个纲领性的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他对自己新的哲学思想的集中表述。通过对这两个文件的深入解读和思考,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哲学的理论特征和精神实质,在于它是一种以"实践的唯物主义"为基础,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标志的全新的哲学形态。  相似文献   

19.
2012年,美国正式发布了《K-12科学教育框架:实践、通用概念及核心概念》最终版。作为全美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的指导性文件,该框架使用了学习进阶连贯地表征出学生在各学段应达成的学习目标。学习进阶的提出与定义、组成要素、理论基础及其构建与呈现方式决定了其对学生认知发展和已有生活经验的关注,使其成为教育研究与教学紧密结合的桥梁,也是设计与实现少而精、连贯一致的中小学科学课程的必然需求。当前,国际科学教育领域已由学习进阶的研究与设计阶段迈向应用与实践层面,而我国对学习进阶的认识与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亟须在中小学科学教育领域展开对学习进阶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实现了哲学主题和唯物主义原则的变革,马克思创立的哲学实质是广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认识论,历史观和一般世界观都必须从实践出发才能得到合理的说明,科学实践观是把握其理解方式的基石与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