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篇
科学研究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规律与人的活动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着我们的重大哲学问题。自1984年《哲学研究》第7期发表刘奔先生论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一文始,业已持续六年之久的争论仍在进行,众说纷纭,迄无定论。其焦点在对社会规律客观性的认识和理解上。一种观点认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相同,其存在都具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及其实践活动的客观性;一种观点认为,社会规律即人的活动规律,没有人,就没有社会规律。在笔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提出了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在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的基础上,把我国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有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彻底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这是由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历史合力论是恩格斯晚年提出的重要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历史合力论强调历史结果是多种客观因素的交互作用、受群众个体意志的合力影响、必然规律与偶然表现的统一。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揭示了历史向前发展的科学密码,对理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恩格斯历史合力论,中国共产党必将带领人民取得更大的历史性成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4.
风险社会是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认识现代社会的核心概念。风险社会是由于人与自然,特别是人与人(社会)之间关系不和谐导致的社会危机的可能性。风险社会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更表征着人类社会的一个不可逾越的发展时代,因而需要哲学予以反思。把风险社会纳入哲学视野,用"社会工程"范式深入研究和最大限度地消解社会风险是哲学研究范式的一次深刻转向。  相似文献   
5.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在推进21世纪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人类的共同利益、共同理想、共同责任使全人类共同价值成为可能。“全人类共同价值”和“普世价值”是两种对立历史观基础的不同战略选择。全人类共同价值预示世界历史演进新方向、建构世界历史叙事的新话语、提供解决世界历史问题的新方案。我们应坚定秉持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政治态度、坚定强化对人类多样文明充分尊重的天下情怀、坚定推动对人类共同价值持续转化的中国实践,努力将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6.
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实践的过程和目的在于改造自然世界、社会世界和精神世界。因此,改造世界的技术,也就至少有三类,即自然技术、社会技术和人文(思维)技术。社会技术是人们改造社会世界、调整社会关系、控制社会运行的实践性知识体系。社会技术与自然技术都属于技术大家庭中的成员,但同时又有质的区别,社会技术具有规范性、系统性、主体际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8.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当代世界性的文化思潮早已来临,它不仅已经越来越引进西方和东方各国学者的关注,而且中国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对其进行价值判断,对其在中国当代文化上的影响作出恰当分析。本文认为对后现代主义的认识更多地应当从“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本身去理解和把握,不要附加给很多评论者的主观意志。实际上,“后现代性的悖论”就生动地写照了后现代主义的本质: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消解现代性的渴望、一种现代社会自身悖论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社会工程哲学作为在全球化进程曲折发展、新科技革命的冲击、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演进的时代背景下,对现代性及其现代社会人类把握世界基本方式的反思,既是科学技术哲学逻辑理路的延伸,又是现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当代表达方式的创新。社会工程哲学汲取了现代西方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哲学、中国哲学的精华,标志着现代哲学从社会批判向社会建构的时代转向。  相似文献   
10.
在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指引下,竞争机制正逐渐被引入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竞争环境正日益扩展。竞争实践既培养、锻炼了人们的竞争意识,提高了人们对竞争的心理承受力,又促进了人们对竞争本质的反思。表面看来,竞争是矛盾双方或多方,在平等、公开、自由的前提下,为获得有利条件,实现自我价值而进行的一种比能力、比智慧、比贡献的争胜行为。这种行为,不论是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科技上,还是在人才成长等方面,都展示着一幅幅优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