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由于徽州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沿革,加上徽州方言的多样风格,使得徽州民歌具有原滋原味的音乐旋律,反映出土生土长的徽州母语文化的艺术魅力.但由于目前徽州民歌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变化,现代社会文化对它进行了严重的冲击,同时,社会对它的研究和关注不够,使得徽州民歌出现了传承危机.因此,我们要建立对徽州民歌传承人的保护机制,多渠道、多样化的传承徽州民歌,重视徽州新民歌的创作,将徽州民歌融入中小学素质教育课程,使徽州民歌能得到良好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2.
明代徽州进士在社会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北方世家大族尚礼教、负气节的遗风以及地理环境的特点、宗族教化的影响,使得徽州进士不但清廉自律、刚正不阿,也使他们在为官时恪尽职守、勤政爱民。同时,他们的学术和思想也极大地影响和引领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甚至推动了区域文化圈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汪恭艳 《考试周刊》2011,(28):51-52
徽州的古村落是古代智慧的徽州人完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典范.是把中国传统的“天人舍一”精神与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结晶,对解决当前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有重要的启示性和借鉴意义。但徽州古村落及其体现的生态伦理观念毕竞是在适应农业文明的生活方式之需要而建造起来的.因此.它面临着在工业社会中实现人与自然的新的和谐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徽州武术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对影响徽州拳师伦理道德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新安理学的浸润、徽州教育的宣扬、地理环境的内聚力、宗族制度的控制,都曾发挥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明清徽州妇女节烈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徽州地狭人稠的地理环境,迫使徽州人大量出外经商谋生,形成了徽州人的特殊婚姻生活。“东南邹鲁”的人文环境造就了徽州淳朴的民风,明清徽州妇女节烈现象异常突出。大量节烈妇女其守节或殉烈行为产生不可忽视的家庭和社会影响。明清徽州节烈现象致使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更为突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损失。明清徽州节烈妇女坚守贞节,使自己赢得一定的社会威望,能有效地平息邻里争端,感化部分社会不良分子。  相似文献   

6.
徽州自古就有习武的习俗,随着宋朝的南迁,徽州在人文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尤其是明中叶后,随着徽商的兴起,其发展态势强劲.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认为“武昌”反映了明清徽州社会风尚的一个方面;同时对明清时期徽州“武”的表现和原因做了梳理.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存在于徽州的地方戏曲——目连戏和徽戏中的武艺表演及价值功能进行探讨,表明在徽商广蓄家班之际,安徽沿江一带包括古徽州的地方戏事开始兴盛,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和结社赛会必演戏是徽州目连戏和徽戏等长期存在的原因之一。徽州艺人勤学苦练,武功突出,武艺表演的难、险、惊、奇功夫丰富了徽州戏曲舞台表...  相似文献   

8.
《集宁师专学报》2017,(4):39-42
藏传佛教在元朝和明朝两次传入蒙古地区对蒙古族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藏传佛教能够传入蒙古并得到如此发展离不开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地缘上的接近以及二者之间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似性。二者之间相似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得发源于青藏高原的藏传佛教同样适应蒙古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这为藏传佛教在当地的传播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商品和市场乃至地理环境不是徽商兴衰的决定性因素。徽州文化在徽商崛起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徽商的成功铸就了徽州文化的辉煌。儒家文化的负面影响为徽商衰落的内在因素。经济与文化互动是徽商兴衰的一个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泉州学与徽州学的研究对象均为地域文化。本文侧重从泉州与徽州两地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人文性格等方面作一比较研究,认为大传统在泉州文化和徽州文化中均占主导地位,这就印证了地域文化的多元一体性,而相对于其它地域文化,海洋文化精神则是泉州文化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徽州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决定了徽州武术蕴涵着丰富的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并对传统徽州习武之人形成了软制约;而徽州宗族严密的规范制度对传统徽州习武之人则形成了硬制约.  相似文献   

12.
彭文兵  杨昊 《滁州学院学报》2012,14(2):93-95,112
武术文化在徽州先后经历了山越、新安、徽州三大时期。在现代化进程的冲击下,由于认识程度及客观原因等制约,使得对武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尚处于初级阶段,而加大这种保护和传承的力度将不仅有利于徽州武术自身的发展,还会为徽州文化的发展开拓出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民间武术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发展民间武术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但是,现阶段我国民间武术发展却陷入了困境。其主要原因有:西方体育文化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冲击;民间武术核心的技击性价值减弱;乡土社会解构对民间武术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国家城镇化建设改变了民间武术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民间武术固有特性限制了其传承工作的开展。提出建议: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宣传民间武术的价值;重视民间武术的生产性保护;强调民间武术的技击性价值;利用好学校体育课堂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现代教育阵地。  相似文献   

14.
沧州武术文化的长盛不衰,与其地理条件、历史背景、民族构成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京畿之地和南北要冲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沧州是习武之人的汇聚之地,加之,沧州一带自古有习武的传统,明代又有大量习武的回族军功世家迁入,更丰富了沧州武术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论述了传统教学模式与“体验式”教学在高校武术教学中运用的优缺点,得出“体验式”教学能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自觉积极地参与到武术的学习、锻炼中;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学习和愉快体验,从而更好地掌握并巩固提高动作;同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便“体验式”教学更好地为高校武术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武术异化的方向与动力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结合武术异化的现象,对武术异化现象进行辨证的分析。结论认为:武术发展过程中,政府导向要更多地以主动异化为武术发展的动力,社会导向要更多利用被动异化的动力促进武术发展,掌舵武术发展的方向与动力,进而促进武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沧州是中华武术的发源地之一,是全国著名的武术之乡.武术文化是沧州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植根于民间的中华武术的缩影.沧州武术谚语作为武术文化的重要载体,用简练生动的语言阐述深奥的武术思想,描述复杂的武术动作,归纳精辟的武术要领,是习武者长期实践经验的结晶.试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对沧州武术谚语进行探究,揭示蕴含其中的隐喻思维,从而加深对沧州武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对于武术影视产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武术影视产业来源于武术、武术影视产业推动武术发展,同时也对我国武术影视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我国武术影视产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是:产业链严重缺失、缺乏市场竞争力、融资面临诸多问题、产业政策和法制环境欠缺.由此,提出了促进我国武术影视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并对河南是否适宜发展武术影视产业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传统武术作为民族文化瑰宝,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西方体育的冲击,赖以生存的土壤逐渐消失,对传统武术的保护与传承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随着三维数字技术的逐步推广,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探讨传统武术的三维数字技术运用,对于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