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自20世纪80年代始,我国不断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生态文明建设迫切需要知行合一精神.没有知行合一精神,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可能要推迟相当长的时间,或者说根本不可能出现.本文尝试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知"与"行"合一思想在应用中的效益问题,提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倡导知行合一精神的必要性及践行知行合一思想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王阳明通过对"知行合一"的论证,强调了知与行要相互渗透,不能分离开来,道德实践与道德认识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知行合一的观点不仅对当时人们的道德实践有指导作用,而且对现代社会人们提高道德修养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面对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就中学化学教师如何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如何正确处理知识传授和能力的培养问题,我们重提“知行合一”。并从“知行合一”教学思想的起源,“知行合一”的理论基础,落实“知行合一”的具体策略,以保证新课改的顺利进行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衡量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合理化成效的标准关键要看受教育者是否能够"知行合一"。鉴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知行脱节现象,严重影响了其成效,并制约了教育目标的实现。为此,"知行合一"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提出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通过对"知行合一"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内涵功能的深入探析,以突显这一教育模式的科学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这一教育模式的路径以增强其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链接生活素材,让训练内容生活化;把握适切路径,让教学策略生活化;落实知行合一,让路径认知生活化等教学路径,旨在找寻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6.
"知行合一"在学生德育教育中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应当通过优化教学模式,让小学生将德育的各项要求内化于心;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邀请家长参加德育实践、教师行为干预等路径,外化于行,实现德育行为的塑造和实践功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全面推动新时代高校"大思政"教育创新,新时代在探索高校大思政育人路径的过程中,要能够始终坚持基层管理以及顶层设计的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引领以及院系发现相结合、思政课程以及课程思政相结合、教师发展与学生成才相结合、校园文化与育人实效相结合的基本创新理念.真正做到培根固基守正创新、同步思政协力育人、思专同心知行合一、与...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的人才培养必须强化劳动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应以"知行合一"为指导思想,以项目式学习为实施路径,文章结合具体案例"垃圾分类大调查"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思政课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良好的素质与品质,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社会、人与世界、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时代的不断发展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行合一"是目前高职思政课教学中需重点考虑的问题.当代大学生还存在道德知行脱节、言行不一等现象.基于此,探讨"知行合一"教育理论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追求人生的繁盛感与幸福感.因此,发展和培育发乎个体内心的积极力量是符合人类本性的.阳明心学通过"知行合一"和"事上磨练"来"致良知",同样反映出深刻的积极心理学思想.通过对"知行合一"实现积极认同;"事上磨练"捕获心流体验的系统考察,可以进一步挖掘、阐发阳明心学中蕴含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思想,以期为建构中国特色的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观及其思想基础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1.
理想信念是人精神上的"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重在在实践中不断淬炼自我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品格,以达到"知其善"与"行其善"的统一.王阳明的知行观强调"知行合一"复本体的明觉.这对当下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出现的"知而不行""行而不知""行而不久"问题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鲁班工坊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走出国门开展学历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实体化平台,有助于中国教育参与国际教育市场,分享和推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创新成果。鲁班工坊核心要义对鲁班工坊的品牌、功能、路径、内涵和原则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和规范,知行合一是建设与运营鲁班工坊应遵循的致用之道。对核心要义的认知是在内容、群体和方法方面建立认知路径,以解决对于鲁班工坊建设的"知"的问题;对核心要义的应用是在教育场景、教育内容、教育者、教育对象和教育活动等要素组成的教育社会学框架下开展场地建设、教学设施选配、教学资源开发、教师能力提升、教育对象招募以及教育教学相关活动,以解决核心要义"行"的问题。据此从知行合一、建设体系、核心理念、技术属性、核心目标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致用策略。  相似文献   

1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核方式的创新,是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实现学生学思结合、知行合一,从而提高课程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本分通过对基础课考核方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该课程考核方式创新的思路和具体路径,从而使该课程考核方式更加科学合理高效.  相似文献   

14.
实验实训是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方法和实践技能的综合技能训练,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如何使大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和应用创新型人才,是目前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论文简要地叙述了工科院校“知行合一”的实验实训实施路径,并指出了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年轻时学习阳明学,信奉"知行合一"的理论,但是后来陶行知对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观点提出了批评,陶行知认为知识的形成应该是"行知行"的过程,随之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理论。陶行知师承杜威,他的"行知行"理论属于实用主义哲学认识论范畴,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概念是一个道德修养范畴的理论,"知行合一"立足于传统儒学的体用论。"行知行"理论并不是对"知行合一"理论的扬弃,它借鉴的仅仅是"知行合一"理论的字面表述,所以陶行知对阳明"知行合一"理论的批判只是为了提出自己的"行知行"理论。  相似文献   

16.
万微 《文教资料》2021,(4):82-83
当前,高校思政教育越来越重视"知行合一"的教育,要求将"知行合一"应用于实践。本文从"知行合一"角度,分析相关教育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从阳明学到新心学的思想轨迹——论贺麟知行观的新开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麟认为,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说具有很重要的理论价值。他把王阳明的"率真的知行合一说"发展为"自然的知行合一说"。新心学继承了陆王心学的主体性原则,并自觉地从现代哲学的角度加以论证;继承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并且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加以发挥,赋予其现代性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感悟-导行"教学模式,从激发学生情感入手,以感悟道德知识为核心,并以指导道德行为为归宿,全面评价学生品德的"知"与"行",符合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形成规律,实现知行合一的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19.
从国际比较角度看高职"双师"素质及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知行合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职教育的灵魂。本文以外语专业为例,运用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了"双师"的定义、特点以及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20.
“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知行合一”对培养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知行合一”对培育时代新人的作用,在于敦促时代新人务求“真知”,强化“强国一代”的实践追求,提倡“须在事上磨炼”。时代新人坚守“知行合一”的实现路径,在于形成“知行合一”的践行方式、培育系统、评价机制,以及良好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