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绩礼 《声屏世界》2001,(10):27-28
题记── 维,系物的大绳,也比作 一切事物赖以固定的东西。《管 子·牧民》:“国有四维”。又古人 以为天圆地方,天有九柱支持, 地有四维系缀。 面对浪迭波涌的市场经 济大潮和扑面而来的二十一世 纪,广播向何处去?广播的生存 和发展空间在哪里?已经成为 肩负危机感和使命感双重压力 的当代广播人迫在眉睫、不可 回避的重大课题。 笔者以为,构筑未来广播 大厦赖以“四维”之所系。所谓 “四维”者,就是:节目创新,夯 实广播根基;产业创新,拓展广 播家业;技术创新,强化广播优 势;管理创新,提升广播效应。  相似文献   

2.
2014年6月9日,整合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SMG以下简称"上广")旗下现有12个广播频率的上广东方广播中心揭牌成立。这是自1992年10月28日成立东方广播电台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形成鼎立之势后上海广播的再统一,也标志着上海新一轮广播改革正式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3.
章平 《新闻大学》2006,(2):64-69
新世纪以来中国广播呈现出复兴态势,而“广播发展年”的确立更直接推动了广播实务界高举创新旗帜,积极谋求变革,出现了改革十分活跃的新局面。那么变革的成效如何?广播的“竞争地位”是否得以明显改善?广播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通过对近两年广播市场主要动态及其研究的梳理,可发现广播事业迅猛发展,但差距巨大不容忽视;探索节目形态的创新、继续深化频率的专业化改革、谋求深层次的合作联盟以创造竞争优势、反省广告收入模式等均成为广播改革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4.
经济广播作为中国最早的专业广播因夺广播改革先声而红,也因社会变革和更加符合大众收听需求的音乐广播、交通广播和新闻广播等专业广播的崛起而中衰。经济广播是应该被长久异化——与其他专业广播嫁接,或空留经济广播的旗帜,或被革命,还是广播人肩负起新的使命,披荆斩棘开创经济广播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5.
时下,广播带“响”一词出现的频率颇高,似乎只要一提到广播就有带“响”二字伴随。诸如广播创新——带“响”,广播好稿——带“响”,广播评论——带“响”,广播优势——带“响”等等。广播人更是将带“响”二字挂在嘴边,甚至成了炫耀的资本。  相似文献   

6.
2003年是“中国广播发展年”。对广播优势的重新认识和广播资源的高效整合,是广播追求充分利用好其外部条件与加强内部改革和创新的必要条件,这不单纯是政策性要求的结果,也不仅仅是广播人热情召唤的回应,而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体现。本刊从本期开始特辟了“广播创新纵横谈”专栏,为旨在探讨广播改革创新者提供展现思想的园地。  相似文献   

7.
徐神 《声屏世界》2010,(9):49-50
女性广播频率的发展现状 中国女性广播频率诞生于2000年,兴起于2003年广播发展年后。2003年后,多家省、市电台纷纷开设女性广播(或称“妇女广播”):2004年11月,湖北电台妇女儿童频道开播;2005年10月,贵阳电台女性频率开播;2006年1月,杭州余杭电台“丽人广播”开播;2009年,郑州电台女性时空广播开播,  相似文献   

8.
创新广播理念 塑造广播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丽彬 《中国广播》2005,(11):18-20
谈到广播改革与创新,我有一个观点,就是中国广播的“稿件时代”即将或已经被“栏目时代”所取代。所谓广播的“稿件时代”是指在传统广播理念指导下做广播的时代。这种传统的广播理念着重强调稿件在广播节目中的突出作用,强化稿件为主的节目形态和播报式的语言表现形态。所谓“栏目时代”是指在现代广播理论指导下做广播的时代。这种现代理念着重强调的是栏目在广播竞争中的基础地位与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段时期以来,我们常常聚焦于广播发展的个别因素。如:广播资源、广播业务或组织结构,却忽略了将这些个别因素整合为整体广播优势来创造价值。结合国内外创新理论与我们近几年的创新实践,我们体会到:处于市场经济中的广播,将其政治眼光和战略思维转化为一种资源一种潜能而加以开发,是现代传媒必须建立的新的广播发展理念。因此,我们提出:“政治家办台、企业化管理、数字化生存、市场化运作”的广播传媒新理念。  相似文献   

10.
蔡万麟 《中国广播》2005,(11):10-13
这些年,广播人对于广播规律的思考从来没有间断过。过去我们说“内容为王”,现在又强调“品牌为王”、“频道(率)为王”。专业台、类型台是广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已成为共识。提出以品牌、频道(率)为王,从市场战略这个角度,意义是深远的。因为毕竟只靠一两个大红大紫的节目来支撑起一个台、一个频率,已经很难了。但反过来说,节目是广播传播的核心,是广播内容呈现的基本单元,频率、  相似文献   

11.
广播作为主流媒体之一,在党中央“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重大战略部署下,必须图新求变,承担起联系群众、引导舆论的时代责任。通过分析广播媒体的发展现状,即面对的挑战、机遇,同时结合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事业部(下辖河南新闻广播和河南经济广播)改革发展实践,从体制机制创新、内容形式创新、经营管理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技术创新五个维度,提出了媒体融合时代广播创新发展的路径。希望能为广播业寻求媒体融合、创新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李静 《中国广播》2011,(12):34-36
在深圳广播迎来自己的25周年之际,深圳广播人站在这个成长的历史节点上,尤其是站在新的媒体技术发展的前沿,对自身、对广播的“运”与“势”进行回望与前瞻:过去,广播是一朵绽放在天空的电波之花;未来,广播是一艘穿行在白莲花般的“云”朵中的媒体之舟。  相似文献   

13.
中国广播业的现状、挑战和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地 《视听界》2005,(5):19-23
中国广播业的发展历经风云变幻:曾经有过第一强势媒体的风光无限,后在其他媒体的挤压之下几有寿终正寝之危,而近年来的发展显示,广播又呈异军突起之势。对于国内广播业的现状与未来,我们究竟应作何思?显然,在本文作者看来,过喜或过忧都非明见。挑战是巨大的,机遇也一样。那么光明在何方?开放市场,走技术之路,类型广播,集团化经营,这些也许是前路所在。文章作者从这些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建设性思考。  相似文献   

14.
获奖     
《视听界》2011,(5):4-5
全国最具实力市级广播8月12日,“时代之声”2011中国广播业综合实力大型调研成果在京发布,无锡广播电视台(广播)获“全国最具实力市级广播电台”第一名,无锡广播电视集团(台)总裁、台长严克勤当选“2011中国广播年度人物”,无锡新闻频率和交通频率分获“全国最具实力市级新闻广播”和“全国最具实力市级交通广播”称号。  相似文献   

15.
林杨 《河北广播》2007,(2):81-82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播新闻类节目的播报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革。从当初的“播新闻”派生出“说新闻”、“聊新闻”。直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广播新闻的播报方式还是沿用“播新闻”。字正腔圆、语势稳健、节奏明快、庄重大气是其主要特点,但也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进入本世纪,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环境越来越宽松,作为大众传媒的广播为了适应听众多元化的需求,“说新闻”、“聊新闻”等新闻节目播音方式相继出现,并逐渐被受众接受。  相似文献   

16.
叶帆 《中国广播》2011,(9):57-58
广播的收听与使用方式正在发生着史无前例的变化——从半导体、随身听、MP3到“网络广播”和“应用程序(如音乐生物钟)”,从汽车广播的车内移动收听,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随意移动收听,“听广播”已日趋发展演变为“用广播”。听众对广播音乐的消费需求已逐渐走向多元。  相似文献   

17.
《东南传播》2010,(11):145-145
2010年10月,由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经济广播承办的“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经济节目(财经证券)工作委员会2010年会”在武夷山市举行。来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部分重点城市经济广播的领导参加了会议。“证券广播20年·媒体运作”高峰论坛也同时举行。  相似文献   

18.
一、过去:广播是弱势媒介吗 1.经营规模弱小说。从四大媒介的广告经营额来看,全国2001年的广告费为794亿元,广播仅为18亿元,占全体的2_3%,和电视(179亿元)、报纸(157亿元)相比,当然就是一个弱小的媒介。然而在发达国家中,广播经营规模虽不大,但并没有看做是“弱小”。1999年美国的广播广告经营额为172亿美元,占全体广告费的8%,属于发展较快的媒介。当年发展最快的是互联网,其次是有线电视,广播为第三位,增长率为14.2%。美国广播广告的发展,得益于媒体的兼并收购而形成的经营大型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西欧公共服务广播公共价值测试(PVT)的实践日益成为传播学界“媒介治理”(mediagover—nance)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对英国、德国、挪威的公共服务广播价值测试的比较研究发现,西欧的价值测试呈现出“多层次”的治理结构,政府机构、独立机构、企业、社会团体与公民组织对新服务的申请产生不同层次的影响。公共价值测试的多元主体的平衡模型体现了较为典型的“媒介治理”路径。三国的新服务申请都遵循了欧洲委员会(EC)的共同政策框架即《欧盟2009年广播通讯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国公共服务治理机制的建立、发展和实施过程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新兴媒介治理机制并未取代传统的监管机构,而是对现行制度的一种修改和补充。  相似文献   

20.
李强 《视听界》2013,(3):127-127
DJ论道POINT 创新和创优之间的分野到底在哪里? 创新是现代企业前进的最大驱动力,作为创意产业的广播亦是如此。囿于历史久远(百年)、手段单一(只有声音),广播的创新不容易狂飙突进。可是,作为区域性的媒体,广播又在借鉴区域外媒体的创新经验方面有独特优势。因此,近年来国内不少广播电台纷纷举办规模较大的创新节目大赛.以期从中发掘出新的节目形态和样式,给内容生产注入新血。江苏台的“创意星主播”大赛、北京台的“赢在创意”大赛、上海台的“东方畅想”大赛拥有全国影响力,吉林、安徽等电台也在酝酿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