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增强广播的收听效果,提高广播的竞争力,是广播工作者致力探索的问题。广播节目以音乐为主线,以游历于城市、山水、人文为内容的节目,能够“引领”听众的思维和感官,使之产生“同步运行、身临其境”之感,有电视“音乐风光片”声画结合之效,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从“听觉”到“视觉”转换,有利于提高广播的可听性。那么,广播音乐节目如何实现从“听觉”到“视觉”的转换?  相似文献   

2.
如何增强广播的收听效果,提高广播的竞争力,是广播工作者致力探索的问题。广播节目以音乐为主线,以游历于城市、山水、人文为内容的节目,能够“引领”听众的思维和感官,使之产生“同步运行、身临其境”之感,有电视“音乐风光片”声画结合之效,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从“听觉”到“视觉”转换,有利于提高广播的可听性。那么,广播音乐节目如何实现从“听觉”到“视觉”的转换?[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随着汽车轮子地不断滚动,广播迎来了新一轮的收听热潮。20世纪70年代,美国广播界有句名言“车轮子和干电池拯救了广播”,如今这一景象也在中国再现。在2006年11月召开的中国广播广告高峰论坛上,有专家指出:“中国广播的窄播时代已经到来,核心听众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固定收听转向移动收听,移动人群成为广播收听的主流”。在这里,移动人群主要指向车上人群。  相似文献   

4.
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与其对现有传媒生态的冲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本文基于1050个广播受众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在内的移动互联终端上的广播受众呈现明显的年轻化、收听时段随意化、收听时长碎片化、收听内容个性化、娱乐化等特征。本文认为,传统广播应制作“短小精悍”的节目覆盖“碎片化”的收听时段,用“私人订制”的内容满足“个性化”的收听需求,用基于“地点”的信息推送替代“黄金档”的时间安排,用基于移动端口的“专业生产”规避传统节目的简单平移。同时,广播在移动互联终端的拓展应尽可能借助现有的成功平台,以实现最小投入的最大传播。  相似文献   

5.
我最早接触河北电台音乐类节目是从1998年开始。2004年12月20日,河北音乐广播正式开播,广大爱好音乐的听众朋友终于有了自己的音乐广播,这让我心潮澎湃欣喜若狂,我写下了自己第一篇关于音乐广播的日记。我经常收听河北音乐广播,我从河北音乐广播中学到了很多有益的东西,河北音乐广播给了我温暖的记忆。从此,我与河北音乐广播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相似文献   

6.
高枫 《视听纵横》2005,(4):58-60
广播的常态节目,意即日常播出的节目。常态节目是塑造频道品牌、提高频道社会影响力的基础和关键。随着移动收听时代的到来,专业音乐广播又该从何处入手,提升常态节目水平,提高自己的社会影响力,树立良好的市场品牌形象呢?  相似文献   

7.
一八十年代,伴随着党的“富民政策”深入人心,收音机已陆续叩开了许多农舍的家门。广播进入家庭后,收听对象、收听环境、收听心理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理论广播宣传也不例外。理论广播的听众,已由原来的干部、知识界的少数人,扩大到基层干部和广大工农群众,使理论广播宣传具有广泛性的特点。理论广播的听众,已从毫无选择频率和节  相似文献   

8.
杨叶青 《视听界》2008,(3):88-90
尽管交通的大发展给广播的移动收听带来了新的格局和契机,但“车轮子拯救了广播”的说法对中国广播来说仍然是不确切的。反之,广播以其快捷的传播方式、伴随性的媒体特征,“拯救”了千千万万途中人的耳朵,抚慰了他们躁动的心绪,动态地改变着他们对车窗外世界的感知和理解。广播使车辆这一纯粹的交通工具,一变而为文化空间和情感通道。为交通办广播,也使广播自身把移动收听的便捷性发挥到极致。中国的移动收听市场正展现给我们越来越大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9.
刘彬娜  张楠 《传媒》2016,(22):42-43
2005年,成都电台文化休闲广播正式上线,成为国内首家24小时滚动播出的城市电台,由此开启了中国音乐类型广播的发展之路。类型化广播是指频道不再分时段去打造不同栏目,而是集中频率阐释节目定位、传播节目文化、维护特定受众群。简单来讲,就是受众在任何时段打开该频道,接收到的信息都是同一类别的,无需为了接收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在固定时间锁定某个固定频率,这就极大地拓宽了受众对整个频道的接受程度。据调查显示,在所有类型化频率中,音乐类广播最受听众喜爱。2015年8月赛立信常规收听市场风云榜显示,在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41个城市当中,至少有一个到两个音乐频道入围各地区排行榜前五位。其中,北京音乐广播排在北京收听榜第三位,市场份额为10.4%;上海流行音乐广播动感101和上海流行音乐广播Love Radio分列上海收听榜第一位和第四位,合计市场份额23.3%;天津电台音乐广播排在天津榜单第二位,市场份额高达21.6%。探究音乐广播电台的品牌创建之路,有利于更好地推动音乐广播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也可为我国其他类型化广播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张效慧 《中国广播》2010,(10):50-53
专业的音乐广播如何取得收听市场的优势?怎样实现收听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换?本文围绕湖北广电总台楚天音乐广播的探索和实践,从音乐电台的核心价值、品牌价值、市场价值等角度,揭示了楚天音乐广播连续15年占据湖北地区收听率第一,并在品牌建设和市场竞争等诸多领域保持强劲势头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发展,移动人群的大幅增多和无线网络技术的普及,为广播听众创造了多种声音场景的收听可能。根据出行时段的长短和各类收听场景的受众心理需求进行节目设置,并凸显电台主播的情绪引导和资讯传递功能成为许多电台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笔者根据福州音乐广播女主播团队近年的实践,阐释类型化音乐电台新场景下女主播的语感要求。  相似文献   

12.
根据赛立信公司的调查,现在听众打开收音机收听音乐是最大需求,高达60%以上,超过了其他各种需求。随的生活节奏的变化,大家对音乐广播的需求越来越大。从尼尔森调查的两年情况看.音乐广播在2006年就已经在省会的广播市场上占有率排名第二了。2007年的调查,这个比例仍然排在第二,但增长幅度是最快的,广告市场份额也从16%现在增长到21%,这是音乐广播在省会市场的调查反映出的音乐广播在全省的状况。现在,石家庄上空,中央台音乐之声、河北音乐广播、石家庄台音乐广播,再加上附近若干县台,音乐台比较火,但也说明竞争相当激烈。  相似文献   

13.
高枫 《中国广播》2005,(8):29-31
广播的常态节目,指日常播出的节目。常态节目是塑造频率品牌、提高频率社会影响力的基础。随着移动收听时代的到来,专业音乐广播提升常态节目水平,扩大社会影响力,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提升常态节目水平,首先要坚持专业音乐特色的频率市场定位对广播频率专业化的探索,我们巳进行多年。毫无疑问,任何一位频率运作者都深知频率市场定位的  相似文献   

14.
陈俊 《传媒》2019,(3):39-41
广播一直是和“移动”紧密相连的,广播在20世纪的复兴,靠的就是车载收听。无论是广播的“珠江模式”、还是北京交通台的发展模式,都是结合移动收听的特点,在节目、栏目上下功夫,推动了广播媒体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转型与发展。在当前移动互联时代,当声音与移动互联结合和深度融合之后,声音的价值正被重新发现与挖掘——广播不再是单向度传播,而是向可交互、场景化的音频媒体嬗变。正是在这种嬗变中,传统广播的覆盖方式、运行模式、声音属性也不断重构,广播正在向新型音频媒介转型。  相似文献   

15.
无线音乐也称为移动音乐或手机音乐,主要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和移动终端手机向用户提供数字音乐服务,其服务包括手机彩铃、铃音、IVR音乐点播、整曲下载和无线音乐收听等音乐服务.  相似文献   

16.
王婷 《新闻传播》2010,(8):81-81,84
纵观全国.广播音乐频率目前普遍存在叫好不叫座的情况,收听率高但市场运作比不上交通频率、经济频率等,因为音乐频率注重音乐欣赏性,从分类的角度来说满足了广大听众的收听需求。却不能有太多资讯和实用性的内容,而导致市场运作受到一定的限制,放眼世界,有很多优秀的媒体经验说明了音乐广播既可以保持音乐性.  相似文献   

17.
手机广播:充满活力和潜力的新媒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广播”作为手机媒体的一种存在形式,近年来已是初露端倪,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所谓“手机广播”,就是利用具有收音和上网功能的智能手机收听广播。笔者把“手机广播”定为两层含义,一种是随着GPRS、3G、WAP等无线通信技术和服务的发展、完善,“手机广播”依托于移动通讯网络和互联网络,用上网手机实时收听或点播网络广播节目。另一种是在手机中内置了FM广播调谐器,用手机可以直接收听电台广播节目。笔者把它们统称为“手机广播”,但本文重点阐述的是移动上网的“手机广播”。  相似文献   

18.
类型化电台,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算是舶来品。这几年伴随着移动收听时代在中国的崛起,凭借自身个性化,风格化的特点,迅速锁定了一批移动收听群体。就内容上看,如今收听群体的知识结构更完整,文化水平更高,信息需求更加多元。知性收听、理性收听的趋势更加要求一个类型化音乐电台在把握全天统一风格的前提下,要更符合收听情绪上的需要。注重声音的使用,坚持人文关怀,形成文艺气质,是类型化音乐电台的一件美丽外衣。而如何有效并且高效地达到传播效果,则是类型化音乐电台节目规划的主心骨。  相似文献   

19.
国内广播媒体的发展因移动收听而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成就了交通广播的繁荣,但交通广播的兴盛之路能否在其他定位的广播中复制,是很多广播人关心的问题。当音乐广播、生活广播等广播频率的目光也聚集到移动人群的时候,过去主要靠移动概念走天下的交通广播又该怎么办?本文通过地处中部欠发达地区的山西太原交通广播的快速发展轨迹,阐释了管理在现时期广播发展的重要作用,总结和探索了广播脚踏实地、辩证创新、重视执行的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20.
安康 《中国广播》2013,(10):62-65
在媒体技术和收听终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广播的收听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车载收听、移动收听以及网络收听逐渐成为广播受众的主流接收方式。受众的接收需求、接收习惯等也随之发生变化。面对收听环境以及受众的改变,广播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应对。本文结合受众收听数据,对广播收听环境以及受众变化状况进行了探讨,并从受众信息管理、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强技术创新以及品牌营销等方面探析了广播未来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