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5 毫秒
1.
《学苑教育》2016,(1):5-5
上海出台两个文件,推行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和新优质学校集群式发展,作为上海义务教育内涵优质均衡发展的“双引擎”,全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覆盖范围。上海市教委《关于促进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提出。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指导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维护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都市积极推行"学区制"实践模式,形成了"建设教育主体功能区"、"推进九年一贯制对口入学"、"统筹县域内校际资源"、"立足内涵发展全域整体推进"几种具有特色的运行方式。针对"学区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制度设计与实践操作间的矛盾、资源调配与监管力度不足以及学区内校际间质量差距等问题,建议通过设置学区管理委员会、建立学区资金保障制度以及构建学区监管评价机制来完善"学区制"实践模式,将其作为进一步实施教育均衡发展战略任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学区化管理是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现实选择。当前各地学区化管理模式不尽相同,但都注重学区内学校的资源共享与统一管理。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视角来看,学区化管理在理念和实践方面还存在缺失。优质均衡视野下的学区应被赋予和承担更多职能,应更注重文化和精神资源的均衡配置,促进学区内学校从"差距合作"走向"差异合作",形成以教育质量为导向的学区考核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4.
日本在义务教育阶段,以法令形式将公立中小学"择校制度"列为学生就学的一种方式.通过梳理和分析日本择校制度的发展历程、实施状况及导入择校制度的利弊,针对我国当前阶段教育改革所主导的义务教育阶段公办校"零择校"与公民办之间"择校热"等问题,发现日本的择校背后有完善的学区制实施基础,公平公正公开是其择校制度的基本原则,是长期的学区制度实行后学校普遍高质量发展状况之下的举措.日本择校制度更多指向学校的特色化建设,而非优质教育资源的选择.我国解决"择校热"问题要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前提,完善与推行学区制,在此基础上扩大地方教育制度设计自主权,因地制宜,形成与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相宜的"择校"制度.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我国一些地区开始试行学区制改革,通过硬件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资源共享、以强带弱等方式促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探索出了捆绑、托管、拓展和网络等改革模式,部分契合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的协同发展的内涵要求,但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一是如何对学区进行科学的定位?学区究竟是一个松散的学校联盟还是一个责权利三者统一的独立法人,它会不会成为一个新的管理层级?二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划分学区?三是如何避免学区内学校的同质化发展,避免优质校对薄弱校的文化侵蚀,使薄弱校边缘化.解困之关键,首先需要加强学区建制,明确学区职能,赋予学区一定的财权、人权和事权,充分调动学区自身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其次,需要深入了解学区内学校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远景,充分考虑城市的规划布局,综合协调学区内学校的不同管理部门和单位的关系,合理划分学区并加强对学区的监管与评价;最后,需要在相对均衡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学区及学校的办学特色,鼓励薄弱校在保持自身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借助资源共享的契机,充分挖掘与发挥自身潜力,进一步发展特色,并以特色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学校整体进步,变薄弱为优质,不断增加学校的社会美誉度和家长满意度,促进学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区制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体制和机制创新的实践模式之一,文章从资源均衡的角度对学区制的核心目标进行规定,同时归纳总结了我国目前试行学区制改革的地区的主要内容及改革中的主要薄弱环节,最后从义务教育优质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建立新型的学区关系、对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和挖掘、实现优质义务教育的资源共享等四方面探索了学区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阶段试行学区制改革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推动教学研究工作高效良性发展,促进教育体系的内部联系和层次优化。但学区制改革试行中存在城乡学区划分使教学差距拉大、农民工子女人户分离、入学难度加大、学区建设资金规划监管难度加大等问题。可提倡通过学区间竞争互助并存、均衡配置学区内义务教育资源、激活教育资源存量、以监护人工作地及居住地为参考划分学区等措施来推动学区制的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8.
今年,郑州市教育局将开展学区制试点,以优质初中和小学为主体设试验学区,通过互派师资、资源共享、捆绑考核等方式,带动相对薄弱学校共同发展,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均衡。据介绍,此次共有6所初中被列入试验学区的主体学校,它们均是师资雄厚、硬件设施完善、教学质量上  相似文献   

9.
优质而均衡的义务教育是新时代县城/区域教育发展的努力方向,也是教育治理攻艰克难的重要任务。质量提升、公平维护和活力激发是优质而均衡的义务教育治理的核心取向,具有价值互动和动力驱动的双重作用,在治理实践中具体彰显为学区制、集团化和集团学区具有相似点和差异点的三种主要治理模式,但都在着力推动优质而均衡的义务教育治理。优质而均衡的义务教育治理阶段性探索取得成效,但今后仍需在价值坚守、实践改进、共享反思、组织再造等方面深入思考,努力建构优质而均衡的义务教育治理的知识体系、制度体系与实践体系,化解新时代我国教育主要矛盾,推动我国教育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15年,海淀区启动新一轮学区制改革,旨在通过完善教育内部治理结构,实现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学区作为各方的纽带,为学校提供主导性服务,负责各方的协调与沟通,以优质服务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海淀学区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海淀学区")是依据街镇划分成立的17个学区管理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1.
《云南教育》2014,(8):20-21
玉溪市红塔区自2011年探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区化建设以来,加强学区化建设,逐步实现了城乡教育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不断缩小了校际、城乡教育发展差距,在缓解“择校热”、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2.
<正>北京市海淀区实施学区制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制度性变革,目的是使学区内优质师资和管理资源得到均衡、合理配置,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区域内最好的教育资源。目前,国际和国内一些有学区制改革经验的地区,在学区内推动师资整体提高的方法主要采用了优秀教师区域内流动、学区内全员培训、集体经验交流和学区内学科集体备课等,都采用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地加以组织,活动形式和内容具有集体性和统一性。这些措施往往缺少对教师内在、独立积极性的调动;常关注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缺少对教师自我的心理发展、情绪情感意志的发  相似文献   

13.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学区制(中小学实行分片划区管理制度)则是教育均衡发展体制和机制创新的实践模式之一。实行学区制,可以提高教育合作水平,向薄弱学校输入优质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各校之间的差距,实现区域内教育高位均衡。  相似文献   

14.
海南省教育厅公布了《关于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学区制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该省从今年秋季开学起,在2013年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的琼海、文昌、海口市龙华区3个市(区)以及万宁市启动学区制管理试点工作,通过实施“捆绑式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以来,承德市针对全市适龄儿童逐年递减,农村教育办学规模过小,教学设备落后、利用率较低,教师配备难以实现学科专任化,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创造性地实施了学区建设工程。在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下,打破县域内行政区划的界限,按照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需要,科学制定学区建设规划,创新学区内部管理体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健全完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初步实现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教师专任化、管理规范化、区域均衡化的工作目标,使全市义务教育迈上了均衡发展的快车道,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学区制是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政策,在实践中形成了捆绑模式、托管模式、拓展模式和网络模式四种发展模式。为突破理念、体制、机制层面的瓶颈,学区的教育理念应由"学校人"向"学区人"转变,管理体制应由"乡(镇)中心校为主"向"学区中心校为主"转变,政策着力点应由"实体教育资源共享"向"制度建设"转变,推进思路应由"均等化均衡"向"差异化均衡"转变。  相似文献   

17.
大学区制之所以日益受到关注并开始试点,其重要原因在于大学区制能够缓解学位房热和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然而,由于实施不当,有的地方在推行大学区制时没有合理划片,并没有缓解学位房热,反而使学位房热演变成学区房热;有的地方虽然进行了合理划片,但由于优质资源单向输出,致使大学区内的校际合作流于形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区域内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反而产生新的不公。为了实现大学区制的初衷,解决“择校热”特别是“学位房热”的问题,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需要进行合理划片,抑制学位房热向学区房热演变;实施资源协调,调整教育资源治理层级,建立激励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强化文化认同,扩展校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推动权力下放,建立大学区委员会,保障大学区办学的可持续性、稳定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上海教育》2023,(28):22-23
<正>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是上海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需求的重要举措。自2014年起,学区和集团建设在上海已走过近十年的历程:从4区先行试点,到2015年在全市各区推开,再到目前覆盖全市约80%义务教育学校……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在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家门口的好学校”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9.
丁国君  赵春淼 《现代教育科学》2012,(10):142-144,158
均衡教育是当前义务教育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真正的均衡不仅是学校硬件设施的更新跟进,更应该是教育观念、办学思想、特色发展、内涵建设的融合共进。为促进长春市南关区教育均衡发展,西五大学区充分发挥优质校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以"引领、互动、共  相似文献   

20.
《云南教育》2007,(8X):28-28
本刊讯(盘龙区教育局报道)为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共建共享、共同发展,提高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最近,盘龙区积极探索学区制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