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凌召 《武当》2009,(6):21-23
以五行拳运动之法来完成“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是在明、暗、化三劲的练法上完成的。初练拳时,用力以刚猛之劲为主,拳势要舒展,不可拘谨,为的是使劲力发于体外而抻筋拔骨,劲力调和顺畅,开出体劲,渐渐达到体动随心动,炼精化气,以退后天返先天,这是练明刚之劲。练功久而久之,内三合程度逐渐提高,行拳作势舒畅自如而无喘意,自身也就松了。经过这样的一段时间练习,力量外放,用尽了,拳不打乏力,练拳者自己都乏了,身体自然能松软,促使体的柔化。基础打好了,又使精足气壮,骨质坚韧.洎军六合严整.内劲自生。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大凡有一定武术基础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中国武术的流派很多。由此导致的套路种类以及同一种类的一系列不同的套路,使得中国武术博大精深;而由攻防意义所决定的不同动作劲力更是百花齐放,争相斗艳;内外之分的内劲、外劲;长短之分的长劲、短劲;明暗之分的明劲、暗劲;动作效果之分的抖劲、按劲、绷劲、捋劲、挤劲等等。简单地讲,劲力是人体肌肉根据不同  相似文献   

3.
武术项目深受人们的喜爱,但其中的各种技术奥妙,还有待人们深入挖掘,武术的“劲力”就是其中一个需要重点挖掘的内容。文章以文献综述的形式,对武术的“劲力”进行了再认识和再分类。指出武术的“劲力”就是在武术技术攻防要求下的人体肌肉力量的运用技巧。文章从文化层面、发劲方式、劲力特点、发劲效果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期能够较好的将所有劲力包容到相应分类中去,以利于我们的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吾师喻润川二十年前口授的太极拳的劲力密要,不得外传。在多年的太极拳教学中甚感精深奥妙。现为纪念吾师、弘扬太极,精心整理,对外公布,与同仁同享共勉。太极拳的劲力密要如下:劲与力之区别:劲无形而力有形,劲沉而力浮,劲聚而力散,劲由筋而达于四肢可发可放,  相似文献   

5.
庄东海 《乒乓世界》2014,(4):103-103
乒乓球运动基本是一项圆周运动,正反手拉球都是以运动员的身体重心为轴心,以身体持拍端到重心的连线为半径所进行的杠旋圆周运动。太极劲和乒乓劲可谓异曲同工。从劲力上看,太极劲实质上只是棚劲的各种变化而已。棚劲是一种弹性劲,  相似文献   

6.
邓付凤 《武当》2009,(8):20-22
(接上期)二十五、八卦拳炼神还虚形式 拳术之道,有功用之理,有神化之理。上言阳火阴符,是为功用。此言炼神还虚,是为妙用。妙用之功,其法何在,乃不外乎八卦拳之式求之。故开阖动静,起落进退,生克变化,以致无穷之妙,亦不离不卦。八卦不离四象,四象不离两仪,两仪不离一气,一气自虚无兆质矣。所以炼神还虚之式者,与前所习之形体无异。惟手足身体,外形不要着力,俱随意而行之。然身体亦并非全不用力,其劲不过极力往回缩去,意在蓄神。外形身体手足,俱以意运用之,行之已久,身体气力,化之似觉有若无,实若虚之意。  相似文献   

7.
霸王肘     
霸王肘功法专练肘尖劲力。它与鹰翼功的区别在于鹰翼功练肘侧面及上臂劲力,霸王肘则专练肘端向下或向后顶劲,更适合近身进攻。 练法: 初练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聚柔成刚的“惊炸”劲,还是化刚为柔的“粘绵”劲,劲力一直是传统武术习练以及研究的主要内容。文章从劲力是传统武术发展的需要、劲力是传统武术技击价值的保障、劲力是传统武术文化的重要载体、劲力是传统武术门派追求的核心几个角度论述了劲力在传统武术习练、传承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得出劲力是传统武术本质追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人之生命在气血,拳之灵魂在劲捷。劲力越丰富,拳法越有生命力。劲力越艺术,生命力越强盛。太极拳以劲力上的缠连绵柔,潇洒飘逸,风靡全球。少林拳以劲刚势猛,气势磅礴,风行大江南北。心意拳则以劲力富涵科学原理,能将精气神贯注于拳法变化之中,既富技击又可强身健体,故而为中青年所厚爱。 劲向六说 劲力即内劲之力,是精气神聚合为一的抽象“衍化物”,  相似文献   

10.
在太极拳的健身功能日渐突出的今天,劲、力仍是太极拳的核心,劲、力的运使和发放是技击中能否制胜的关键。理清“劲”与“力”的异同是合理和熟练运用太极劲力的关键,同时也是太极拳练习者习练水平的标志。文章对太极“劲”与“力”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太极“劲”与“力”的区别和联系,并进一步总结了“劲”的特征,希望能为太极拳练习者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哲学思想是文化的灵魂,是文化的更深层次的精神产品。武术之所以有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古典哲学赋予了合理的内核。文章以中国古典哲学为切入点,从“道”、“气论”、“天人合一”等三方面阐述中国古典哲学与中国武术,以及蕴涵中国古典哲学的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的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2.
劲力研究是一个热点,而且是一个长时间的热点,目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研究现状呢,文章就目前的这些研究进行了归纳。"劲力"是武术永恒的话题,很多学者、武术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劲力进行了描述,它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跟具体的武术形式是一个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前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武术劲力进行了分类并总结出"劲力"具有"整体性"、"集中性"、"和谐性"和"随机性"等特征,而"整体性"是它的本质特性。对武术劲力的产生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研究认为:武术中的劲力是在中国传统整体思维观的思想指导下,人们通过长期的系统武术训练产生的。  相似文献   

13.
周刚  贺凯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2):134-136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于"足球后备人才"和"体教结合"进行了再次的定义,从更广义的概念上去揭示体教结合的真正意义与目的;通过对现行"体教结合"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旨在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全方位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中国古典哲学、养生学视角着手,以"天人合一"思想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阐述讨论九种代表性"天人合一"思想观,以及传统体育养生学视角下的"天人合一"思想。研究认为,荀子的"天人相交"说更符合现代的切实境况,必须承认"天"的运行变化具有客观规律性的同时,也承认"人"具有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能力,才能在人体内环境及人与外界自然两方面皆达到"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15.
对张三丰传奇身世考证的诸多实物中,要论影响深远的,当推落款为"起敬"所作的《蓬莱仙奕图》。借助史籍的研究,研究结论为:(1)《蓬莱仙奕图》的创作时间或许就在明初洪武年间。(2)从收藏者的角度来看,该图先是由杨士奇家藏,继而落入都玄敬所说的"苏城人家"手中,再到文征明、张凤翼,稍后又到陈继儒的友人俞孺子,辗转再三,最后收入清宫的御书房。(3)从接触过该画的人物角度来看,除收藏者外,有题字的周伯琦,题诗的宋濂、胡翰、陈继儒,清代的田雯;鉴赏者有王鏊、仇英、李日华、朱谋垔、张丑和汪砢玉等。(4)就"三丰"题跋而言,按照题者的顺序,当是介于胡翰和张凤翼之间;题跋的大概时间是发生在杨士奇和文征明收藏期间,大约是正德年间;而题跋中的描述内容则多与史实相违,故疑之为讬。  相似文献   

16.
体育本质问题是我国体育理论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探讨体育的本质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体育以及参与体育活动。利用钱穆先生的文化哲学观点以及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观点来对体育本质问题进行探讨,得出"体育是文化"、"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表现形式的、人以自身的身体为客体对象的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认识。另外,对于"体育是教育"的观点,笔者是持否定态度的,并做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分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出发,试图将其与当下普遍流行并有一定影响力的"真人秀"节目相结合,探讨二者结合的可行性,从而为"真人秀"节目提供一个新鲜的视角,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探索更多与时俱进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少林功夫舞台剧是一种经过艺术加工但又有别于影视创作的新兴事物,其推出的初衷是为了传播少林文化,尤其是少林功夫的“禅武合一”文化;文章从少林功夫舞台剧中“禅武合一”文化的运用和传播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发现:少林功夫舞台剧的发展状况参差不齐,对“禅武合一”文化的使用率有待提升,特别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了“重武轻禅”的现象,忽略了文化的保护和富有生命力的传承,影响其发展的平衡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一般力量和核心力量提出的"源头问题"为基点,对两者在力量素质训练实践中的作用进行理论上的梳理,论述了一般力量和核心力量的关系。目的在于阐述"核心力量"在运动训练实践应处于的地位,一般力量应吸收核心力量新的训练理念和方法,但不能将核心力量作为"基础性"力量训练的全部,不能将其绝对化,体现力量训练理论和方法的多元化和系统化,为"核心力量"更深、更合理的融入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