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初中数学复习阶段中,学生对于图象信息题的解答正确率比较低.本文通过分析几个案例的特点,帮助大家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一、拐点生图案例1 (无锡市锡山区试题)一列快车从甲地匀速驶往乙地,一列慢车从乙地匀速驶往甲地.设先发车辆行驶的时间为x h,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 km.当两车均到达各自终点时,运动停止.图1是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部分图象.(1)由图象知,慢车的速度为___km/h,快车的速度为___km/h;(2)请在图  相似文献   

2.
<正>近些年函数应用型问题成为考试的热点,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通过建立函数模型可以很好的解决.本文通过实例谈谈一次函数图象题的解决策略及考点分析.例1一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列慢车从乙地驶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设慢车行驶的时间为x(h),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km),  相似文献   

3.
例一 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列慢车从乙地驶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设慢车行驶的时间为x(h),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km),图中的折线表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象进行以下探究:  相似文献   

4.
<正>在一次函数应用的复习课上,笔者适时地放手让学生们交流,激发他们积极地思考,让课堂自然生成.一、问题呈现一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列慢车从乙地驶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设慢车行驶的时间为x(h),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km),图1中的折线表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相遇和追及问题对不少同学来说,往往由于找不出问题中的关系式,因此难以顺利解决问题.笔者总结了通过建立一次函数模型来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介绍如下.一、相遇问题例1一列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一列慢车从乙地开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设慢车的行驶时间为x(h),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km),  相似文献   

6.
<正>一次函数图象信息题中,有一类相遇或追击的"双线图"问题,由于这类问题的情境比较复杂,图象信息丰富,许多学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感觉十分棘手.下面举例说明此类问题的求解方法.例1甲、乙两地之间有一条笔直的公路l,小明从甲地出发沿公路l步行前往乙地,同时小亮从乙地出发沿公路l骑自行车前往甲地,小亮到达甲地停留一段时间,原路原速返回,追上小明后两人一起步行到乙地.设小明  相似文献   

7.
在现实生活中一次函数的应用非常广泛,也就成了中考的热点问题,现举例简要说明:例题(2008年南京市)一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列慢车从乙地驶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设慢车行驶的时间为x(h),  相似文献   

8.
近期接触到这两个问题,感觉到题目本身设计有一定缺陷,现与大家交流:一、2013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数学第20题: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一辆货车和一辆轿车先后从甲地出发向乙地,如图,线段OA表示货车离甲地距离y(千米)与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折线BCD表示轿  相似文献   

9.
功和机械能     
【典例精析】例1一辆功率为5.88×104瓦的汽车,在从甲地开往丙地的途中要经过乙地.已知从甲地到乙地的距离与从乙地到丙地的距离相等,汽车的功率一定.如果汽车匀速地从甲地到乙地时所受阻力为3920牛,匀速地从乙地到丙地时所受阻力为4900牛,求汽车从甲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分析: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两个力(牵引力和阻力)平衡,也就是说汽车的牵引力F和阻力f大小相等.汽车从甲地匀速运动到乙地的过程中,汽车的功率P=F1v1,汽车的速度v1=FP1=Pf2=5.38982×0104=15米/秒;汽车从乙地匀速运动到丙地的过程中,汽车的功率P=F2v…  相似文献   

10.
某地区去年小学升初中考试,有一道这样的应用题:“客车、货车各一辆,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在距乙地95公里处两车相遇。相遇后两车又继续前进,客车至乙地、货车至甲地后都立即返回,两车又在距甲地25公里处相遇,求甲乙两地的距离?”拟题者给出的解法是:95×3-25=260(公里)。  相似文献   

11.
列方程两法     
一、首先由题意列出不等关系,然后再根据题意将不等关系调整为相等关系即得方程例1 从甲地到乙地海路比公路近40千米。上午10时一艘轮船从甲地驶往乙地,当日下午2时一辆汽车也从甲地开往乙地,它们同时到达。轮船、汽车的速度分别为25千米/时和35千  相似文献   

12.
一、曹冲称象——等量代换【故事】想知道大象的体重,但无法直接去称它,怎么办呢?聪明的曹冲想出一个办法,用石头的重量代替大象的体重.这个故事给我们一个启发:某些数学问题若直接考虑有困难,可以把原有的条件或问题用等价的量去代换,从而找到解题的方法.【例题】客车从甲地到乙地要行驶12小时,货车从乙地到甲地要行驶15小时,现在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而行,途中客车因故障停车修理了一段时间,然后继续行驶并最终与货车相遇,但比两车正常行驶相遇时间推迟了2小时.客车因故障停车修理用了多长时间?【指引】乍看题目,同学们确实会感到困难.…  相似文献   

13.
1.快了还是慢了?一辆卡车以4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从甲地运载货物去乙地,在放空返回甲地的途中,以6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问这辆卡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对这个简单的问题,许多同学的答案是:(40 60)÷2=50(公里/小时)。真的该是50公里每小时吗?快了还是慢了?  相似文献   

14.
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运动快慢在运动过程中是变化的.用平均速度只能近似地反映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段路程中的大致的快慢程度,而不能反映物体在其他阶段的运动快慢情况,可用公式v一上来计算·所以在解平均速度的考题中如果把平均速度当成速度的“平分”,那就错了.例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半段路程匀速行驶的速度为抢手米则。时,后半段路程匀速行驶的速度为22千米则。时,则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千米则。时.__刊十计18千米/小时十22千米/小时__,、;,、;_l.话研力一——一————一20de米/小时.…  相似文献   

15.
季敏 《良师》2002,(18)
题目甲、乙两地相距48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52千米。行驶312千米后遇到从乙地开来的一辆汽车,如果乙地开来的汽车每小时行42千米。这两辆汽车是不是同时开出的?分析与解:这道题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判断。一、可以从两辆车相遇时所用的时间是否相等去考虑甲地开出的车行驶了312÷52=6(小时),乙地开出的车行驶了(480-312)÷42=4(小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6-4=2(小时),这说明两车不是同时开出的。二、可以从速度、路程这两方面去分析、计算,作出判断从速度考虑。假设两…  相似文献   

16.
一、注意公式的适用条件: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和它们的推论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例1汽车从甲地由静止出发,沿直线运动到丙地,乙地是甲、丙两地的中点.汽车从甲地匀加速运动到乙地时的速度为60km/h;接着又从  相似文献   

17.
教学正比例应用题,如五年制数学课本第十册67页例4:“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64公里,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公里?”一般  相似文献   

18.
在一次分数应用题练习课上,我出了这样一道应用题: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用了34小时,从乙地回甲地又用了20分钟,这辆汽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学生1:摇根据已知条件,首先把20分钟换算成13小时,从甲地到乙地行驶的路程(60×34),加上从乙地回甲地行驶的路程(60×13),就等于这辆汽车一共行驶的路程,列式为:60×34+60×13学生2:根据“路程=速度×时间”,还可以列式为:60×(34+13)课正要往下进行,一只小手高高举起,嘴里不停地小声喊到:“老师,老师!”此状表明他一定发现了“新大陆”。学生3:老师,…  相似文献   

19.
例 某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开始的2小时内以55千米/时的速度行驶,中途停下来装货用了半小时,然后又以7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了1小时到达乙地,问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相似文献   

20.
于志游 《学子》2014,(10):64-65
正一、深刻理解和认识创新思维一切的创新都来源于实践和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情景中应多设置情景,让同学们在情景中感悟中学经常用到的数形结合法、换元法、分析综合法、类比法、分类讨论法等方法,这样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经验。例如:一列快车由甲地开往乙地,一列慢车由乙地开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匀速运动,快车离乙地的路程y1(km)与行驶的时间x(h)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中AB所示;慢车离乙地的路程y2(km)与行驶的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