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发展性的德育是指由传统的限制性和规范性的德育转化为主体性——发展性的德育 ,以培养现代德性主体促使主体的德性发展。学校道德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是构建发展性的教育环境以促进受教育者道德品质的发展。完整的具有良好品质的学校道德教育环境应包括知识环境、制度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在内的三个方面的内容。知识环境是学校德育的理智方面 ,制度环境是学校德育的物质基础 ,社会生活环境是学校环境的实践方面 ,这三个方面统一起来构成学校德育环境建设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2.
制度:德育的环境支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超良 《教育科学》2004,20(4):13-15
公共伦理稀缺是德育困境的重要外因。德育的有效开展.需要德性的制度为之创设道德的环境:以社会制度生成有利于德育开展的社会环境,以学校制度培育良好的德育环境,以具体化的学校德育制度构建和谐的师生之间道德生活交往环境。  相似文献   

3.
构建德育新理念——从知性德育到生活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性德育专注道德知识的教与学,注重道德思维能力的训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德性培养,要想使学校德育有所成就,就必须构建生活德育模式。生活德育是指把理想化的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中,以道德主体为核心,围绕其社会现实生活而进行道德教育的一种新的德育模式。这种德育模式的实施必须借助其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论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的回归——现代德育困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性德育专注道德知识的教与学,注重道德思维能力的训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德性培养,要想使学校德育有所成就,就必须构建生活德育模式。生活德育是指把理想化的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中,以道德主体为核心,围绕其社会现实生活而进行道德教育的一种新的德育模式。这种德育模式的实施必须借助其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一、以社会制度引导公共伦理的生成,为道德教育提供道德的社会环境作为育人德性的活动,学校道德教育深刻地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人在环境中能够习染成一种符合环境的特性,逐步被环境同化,形成道德素质。由于德育主体生活于社会环境,社会生活无不影响他们的道德心理,反馈到学校德育活动,并影响着道德教育活动的开展及其成效,尤其是社会风俗、习惯、道德等文化意识构成的巨大伦理性场域,深刻地影响着德育。公共伦理是指治理和协调在公共领域中人们的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行为原则和规范。道德教育的有效实施有赖于良好的公共伦理…  相似文献   

6.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但近年来,德育实效性低下成为困扰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大问题。当然,德育实效性低下的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其中既有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也有学校德育方面的因素。前者是教育工作者难以改变的,而学校德育自身的一些问题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学校德育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形成深厚的道德情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就道德教育的本性来说,是德性的培育。但这是道德教育的最终成就,在此过程中仍需他律的扶持与支撑,因而各种制度规则、规范就理应成为我们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方式。本文拟从分析学校德育制度的角度出发,对学校德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作一些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学校德育现状,指出学校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脱离是造成学校德育困境的主要原因。生活德育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道德的生活而进行的德育,是实践性德育。提出了生活德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德育教育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在生活中关注德育主体的现实需要,培养生活中的德育主体。  相似文献   

8.
论道德教育及其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道德教育中存在着道德教育与德育概念混同,注重道德知识灌输,缺乏道德实践等问题。优化道德教育环境,建立道德调控机制,改革学校德育方式,培养道德生活主体的道德教育模式,对我国现阶段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贯穿了其对二元论德育观的批评:反对义务与兴趣的完全对立,反对将知识和经验、品德割裂,主张过程与目的相统一.他认为,民主社会人们经验的广泛交流是有效教育的前提,提出了以培养良好公民品格为目的,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内容,以学校生活、教法和课程一体化为手段等一套完整的道德教育理论.学校德育应通过学生主体地位的彰显、道德教育方法的重构,使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从而发挥出道德教育的真正价值.这些理论为我们思索如何改变德育内容空洞、德育环境孤立、德育途径单一、德育目标急功近利等学校德育实践的一些问题提供了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0.
职业学校道德教育良性生态具有发展性、整体性、动态平衡性等特点,我国的职业学校应打破地域为主的单维度归属感,从多个母生态圈获得更多能量.职业学校道德教育生态的核心德性是诚信、敬业.职业教育生态氛围应重视道德敏感性,从德性管理、案例叙事分析、微观制度伦理等方面完善德育机制.  相似文献   

11.
学校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脱离是造成学校德育困境的主要原因。生活世界是学校道德教育鲜活的“教育场”;回归生活世界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学校道德教育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在生活中关注德育主体的现实需要,培养生活中的德育主体。  相似文献   

12.
当前,社会道德文化变动所产生的丰富素材,以及社会道德观念的变动、碰撞,为学校德育提供了富有时代气息的教育环境,但随之而来的种种道德问题。又无不对学校德育的方方面面产生冲击。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和新的内涵,强调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然而,目前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日益偏低成为素质教育中不和谐的音符,甚至成为制约素质教育开展的瓶颈。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学校德育策略单一、僵化,偏重道德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何走出这一困境呢?理论和实践证明,开展活动德育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学校德育与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矛盾关系。解决此矛盾,应拓展和发挥学校德育的优化环境功能,营造有利于道德教育实施的社会氛围;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和社会制度的德性建设,为学校德育实施提供社会环境保障和支撑。  相似文献   

14.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他的环境教育思想颇具特色,他认为,要充分认识和发挥大自然环境的教育作用。并要注意创设学校教育环境,从而较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提升同情心,培养德性,塑造和谐发展的个人,苏氏的这一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学校德育有着重要借鉴作用,即在教育中要充分重视德育环境的作用与影响,注重德育的序列性和层次性,实现德育社会化,发挥教育主体的自我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学校德育缺乏实效性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智力和德性是人发展的两个主要方面,其中,德性对人的成长起着更为核心和基础的作用.正因为如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不约而同地加强了对道德教育的重视.面对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转型,我国中小学的德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最突出的是我国学校德育的实效性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中小学德育的目标、方法、内容以及评价标准进行分析,剖析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缺乏实效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学校德育是主体性、发展性的德育.它不仅仅是解决学生德性的认知问题。而且要体现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的。实践证明,没有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没有学生的自我教育,德育是不可能取得实效的。目前德育实效性不高的主要成因是:  相似文献   

17.
学校德育是文化育人的整体工程的核心工程,它是通过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和学校的文化氛围,来促进学生德性和学业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幸福生活服务。我们应弘扬民族精神,加强学生生活道德教育,花大力气建设好学生的精神生活家园。 德育应重视其实效性。审视中小学德育实效性问题,其关键在于学校德育内容安排和方法的采用上缺乏科学性,存在着很大的  相似文献   

18.
生活德育:走出学校德育困境的一条有效途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基于学校案例的分析,透视学校德育困境现状,认为学校德育与生活世界脱离是造成学校德育困境的主要原因。脱离生活世界的学校德育是因为追求功利主义价值观,以道德知识传授为中心,同时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道德行为脱节,从而导致学生面对多元价值选择的困惑和行为的失范,遮蔽了人的生命价值。本文提出建构生活德育理论以走出困境,生活德育追求个人的多元化价值与社会主导价值和谐统一,以活动为支点,以发扬主体性为内核,从而培养德性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19.
道德教育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为智力和德性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两个主要方面,其中德性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8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不约而同重视这个领域。朱镕基总理指出:智育与德育相比,我们更重视德育;数量与质量相比,我们要更重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解决中小学德育低效问题是加强德育工作的前提和依据,也是继续深化学校德育改革的出发点。德育低效原因颇多,本人只想就其中一些原因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道德教育是人首先应该接受的人类共性的教育,是德育最基础、最主要的部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强调:“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要紧紧抓住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公民中进行道德教育”,其中“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文将从学校的民主环境出发,重点探讨校园民主环境对学校德育尤其是学生道德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并试图提出理念性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