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教材第二册(下B)P51有这样一道习题: 已知正方体ABCDA′B′C′D′的棱长为1,求直线AC与A′D的距离. 这是一道求两条异面直线  相似文献   

2.
习题9.8第4题:已知正方体ABCD-A′B′C′D′的棱长为1,求直线DA′与AC的距离.上述习题是笔者在教了9.8距离后布置给学生的一道作业题.从作业的批改情况看,绝大多数同学都用传统的方法解答本题,但因为作不出异面直线DA′与AC的垂线段而无法求出两者的距离.因此可见,用传统方法求  相似文献   

3.
例1 如图1,在正方体AC1中,P是侧面BCC1B1内一动点,若P到直线彤的距离是它到直线GD1的距离的一半,则动点P的轨迹是( ) (A)直线.(B)圆.(C)双曲线.(D)抛物线.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一年上海市数学竞赛<决赛>试卷中,有一道立体几何题:已知边长为1的正方体ABCD-A′B′C′D′,AC′是对角线,M、N分别是BB′、B′C′的中点,P是线段MN的中点,求DP与AC′的距离。〈见图一〉一般说来,求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是立体几何中非封闭体部分的难  相似文献   

5.
两条异面直线间距离的求法景泰县二中王金喜定义法根据两条异面直线间距离的定义,先做出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然后再求出公垂线段的长度,即为所求,例1.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B′C′D′中,求异面直线DB′与A′C′间的距离。解:如图(1),...  相似文献   

6.
如图1,在直线l上求一点P,使得PA+PB的值最小.通过作A点(或B点)关于l的对称点A′,则A′B与l的交点P即为所求.这是利用轴对称性质求两条线段和最小的一道典型题,利用这个基本性质我们可以作如下应用与延伸.  相似文献   

7.
1引例——类比联想 例1几何模型: 条件:如图1,A,B是直线l同旁的2个定点. 问题:在直线l上确定一点P,使PA+PB的值最小. 方法: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结A′B交直线l于点P,则PA+PB=A′B的值最小(不必证明).  相似文献   

8.
题目设集合A={(x,y)│m/2≤(x-2)^2+y^3≤m^2,x,y ∈R},若A∩B≠Ф,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这是一道涉及集合及其运算、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含参分类讨论、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两条直线位置关系、解不等式等知识点的综合题,难度较大.下面我们来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如果给出公垂线段,通过求向量的模或解三角形,总可求出公垂线段的长,即异面直线的距离,如果未给出公垂线段,有时做起来就显得有些难度。课本上就有这么一道题(见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二册下B习题9.4第4题):下面就以这道题目为例谈谈异面直线距离的求法,题目如下:  相似文献   

10.
当解有关解析几何中的综合题时,常遇到求极值的问题,有时需要应用点关于直线对称的性质,解满足以距离和最小或距离差的绝对值最大为条件的综合题.一、解以满足距离和最小为条件的综合题我们知道,如果已知A、B两点在直线的同侧,如何在直线l上找一点M使|MA|+|MB|最小:可先求出点A(或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或B′),连结A′B(或AB′),它与l的交点为M,则M必满足条件|MA|+|MB|最小.例1 已知直线l:x-y+9=0,以椭圆x2+4y2=12的焦点为焦点,且过l上一点M的椭圆,使其长轴…  相似文献   

11.
《数学》第二册(下B)第51页第4题:“已知正方体ABCD—A′B′C′D′的棱长为1,求直线DA′与AC的距离。下面将从三个方面谈探究解法。一、运用“转化思想”化为易求的图形距离。由课本第49页的两条异面直线公垂线存在性的探求知: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等于其中一条直线(a)到过另一条直线(b)且与这条直线(a)平行的平面的距离。在此基础上提出是否存在分别过两条异面直线的两个平行的平面呢?如果存在,这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与这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有何关系?据此给出求异面直线距离的思想方法吗?  相似文献   

12.
求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这是中学立体几何教学的一个难点,克服难点的关键是师生熟读,理解异面直线的距离一节的内容(含例题、习题).本文通过一道例题的多种解法,介绍应用向量求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公垂线段的长度,或者转化求点面的距离.  相似文献   

13.
题目(2010年高考四川卷20)已知定点A(-1,0)、F(2,0).定直线l:x=1/2,不在x轴上的动点P与点F的距离是它到直线z的距离的2倍.设点P的轨迹为E,过点F的直线交E于B、C两点,直线AB,  相似文献   

14.
方长荣 《高中生》2013,(8):28-29
一、距离问题中的圆 例1与点A(1,2)的距离为1,且与点B(3,1)的距离为2的直线l有___条.  相似文献   

15.
1从一道高考题说起 2011年四川省高考数学第21题:如图1,椭圆有两个顶点4(-1,0),B(1,0),过其焦点F(0,1)的直线Z与椭圆交于C,D两点,并交x轴于点P.直线AC与直线BD交于点Q.  相似文献   

16.
魏明志 《数学教学》2008,(10):10-12
高中二年级数学课本(上海二期课改教材)解析几何部分有这样一道例题:已知直线l:y=kx+1与两点A(-1,5)、B(4,-2),若直线l与线段AB相交.求k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7.
2010年高考试卷中,笔者发现有如下几道相互关联的立体几何试题:1.(重庆理)到两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过其中一条直线且平行于另一条直线的平面内的轨迹是( ).A.直线B.椭圆C.抛物线D.双曲线  相似文献   

18.
2010年高考四川卷理科第20题: 已知顶点A(-1,0),F(2,0),定直线l:x=1/2.不在x轴上的动点P与点F的距离是它到定直线l的距离的2倍.设点P的轨迹为E,过点F的直线交E于B、C两点,直线AB、AC分别交l于点M、N.  相似文献   

19.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普通高级中学课本 (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二册 (下B)习题 9· 8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已知正方体ABCD—A′B′C′D′的棱长为 1,求直线DA′与AC的距离 .这是一道求异面直线距离问题的典型题目 ,本文将给出七种求解方法 ,以供参考 .1 定义法先找到或作出两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 ,然后求出其长 .分析 题目中没有直接给出两异面直线的公垂线 ,需先作出 .如图 1,注意到对角线BD′与AC及A′D均垂直 ,取A′D上点M ,AC上点N ,连MN ,设MN∥BD′,则MN即为两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 .因为MN与BD′所…  相似文献   

20.
1.忽视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例1求过点A(2,-1),且到点B(-1,1)的距离为3的直线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