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靖在隋末任马邑郡丞。隋炀帝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李渊被任为隋太原留守,当时李渊积极筹划起兵反隋。《旧唐书·李靖传》载:“会高祖击突噘于塞外,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李靖要向隋炀帝告发李渊起兵之事,是效忠隋王朝而立功的行动,为何要“自锁上变”?司马光在《考异》中认为“上变当乘驿取疾,何为自锁也!”又引《李靖行状》所载:李靖“昔在隋朝,曾经忤旨。及兹城陷,高祖追责旧言。公慷慨直论,特蒙宥释。”司马光虽对李靖“自锁上变”  相似文献   

2.
初唐诗坛上,有四位并驾齐驱的著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由于他们在唐诗发展中各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初唐四杰”。杨炯,陕西华阴人,生于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六五○年)。则天长寿二年(公元六九三年)尚在衢州盈川令任上,大约其后不久即卒于官(杨炯卒年的确切时间,限于史料,至今仍无法核实,而“四杰”之中,他是死得最晚的)。关于杨炯的家世,我们从他现存的文章中仅知道:他的曾祖父杨初,北周时官至大将军,入隋,为宗正卿、常州刺史,后入唐,为左光禄大夫(据《常州刺史伯父东平杨公墓志铭》),封常山郡开国  相似文献   

3.
叙事有寓     
柳宗元一生坎坷,他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与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一起,被后人誉为“韩柳”。柳宗元二十岁那年(德宗贞元九年,公元793年)考中进士,三十二岁(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出任礼部员外郎,积极参加王叔文的革新运动。王叔文执政仅一百多天就失败了,柳宗元在当年九月间也被贬为邵州(今湖南省邵阳县)刺史(州的长官),由于朝廷中有人  相似文献   

4.
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在次子李世民的鼎力帮助下,扫灭诸路烟尘,结束了群雄逐鹿中原的战乱局面,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唐王朝。唐王朝前期(公元618年——公元755年),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而唐太宗李世民在位(公元627年——公元649年)二十多年的时间内,为唐前期的“太平盛世”奠  相似文献   

5.
傅玄论     
魏末晋初,在今陕西耀县泥阳(晋时属雍州北地郡泥阳县)有一位著名的政治思想家,也是一个颇受朝野器重的诗人,名叫傅玄,字休奕。他生在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卒于晋武帝咸宁四年(公元217年—278年),享年六十二岁。傅玄祖籍灵州(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祖父名燮,在东汉任汉阳(在今甘肃天水市西北)太守时,为胡骑数千及造反的群众所围,于汉灵帝中平四年(公元187年)战殁;他的父亲名千,那时才十三岁,以后也成为知名人士,在曹魏时作过扶风太守。  相似文献   

6.
一、广州基督教青年会的成立广州基督教青年会(以下称青年会)成立于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早在光绪30年(公元1904年),广州西教士大会联函北美协会,请派干事到粤筹办青年会。光绪32年5月(公元1906年),广州西教会发起募捐二十万元,筹建马礼逊纪念堂,为青年会会址选举(?)理,筹划募捐购地事宜。同年,北美协会派黎瑞干事来广东,先在香港学习国语。光绪33年(公元1907年),广州市一批热心基督教人士,有鉴于港(香港)沪(上海)二地青年会事业成就及影响之大,崛起筹备广州基督教青年会。同年冬假,借广州西关普济女医馆作办会  相似文献   

7.
郭象字子玄,生于魏嘉平四年(公元252年),卒于晋永嘉六年(公元312年),是西晋时期重要的玄学家之一。他的《庄子注》,相传是在向秀注的基础上“述而广之”而成的,代表了魏晋时期玄学思想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曾在我国哲学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据《晋书·向秀传》上说,郭象《庄子注》一出,“儒墨之迹见鄙,道家之言遂盛焉”。但对郭象《庄子注》中的独化论哲学思想如何评价,研究者却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他同当时的裴頠一样,都是唯物主义的“崇有”论者;有的则认为,他的思想同王弼、何晏相似,都是唯心主义的“贵无”论者。笔者认为:郭象的独化论哲学思想,既不是“崇有”论,也不是“贵无”论,而是对“有”、“无”两派基  相似文献   

8.
河西重镇张掖,十一世纪时,一度属西夏管辖.西夏是我国古代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当其盛时,辖境“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倚贺兰山以为固.”囊括今甘肃、宁夏全部,陕西和内蒙的一部分,与宋、辽形成鼎立之势.境内居民,除党项、汉之外,还有土番、回鹘、塔塔人等.西夏有十分发达的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文化也相当高,除有自己的“国书”、“国学”外,还特别“重大汉太学”,曾向宋求“九经”、“唐史”、《册府元龟》等,采用汉字、汉语,翻译了《孝经》、《尔雅》等,大量吸收汉族封建文化.西夏自元昊称帝起(公元一○三八年),到灭于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汗国止(公元一二二七年),共传十世,历时一百八十九年.其国虽亡,文物遗迹却留存不  相似文献   

9.
刘文静之死与玄武门之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说法,唐代开国功臣刘文静之死是由于裴寂与刘文静有矛盾.本文从裴寂与刘文静的关系,李世民、李渊、李建成与刘文静的关系考察认为,刘文静之死是皇权斗争的牺牲品.裴寂陷害刘文静致死是不符合史实的.刘文静之死实际上是“玄武门之变”的先兆.由于刘文静之死,使“玄武门之变”延续至武德九年.  相似文献   

10.
论李勣     
一李勣和李靖是唐开国时位置最高、名声最响的两员大将。新、旧《唐书》都为此二人合传。《旧唐书》卷六七二李传论所谓“近代称为名将者,英(李勣贞观十一年封英国公)、卫(李靖同年封卫国公)二公,诚烟阁之最(贞观十七年同预二十四功臣图形凌烟阁之列)”,不仅是后来纂修《唐书》时史臣的看法,也代表二李生前的定论。唐  相似文献   

11.
确定古都准确的始都年代对深入研究古都形成与演变的历程有着直接影响。我国众多古都中一些建都年代较早的,目前对其始部年代问题,尚缺乏深入研究,看法不够一致。中国七大古都中大多存在这一问题。现经研究考证,其中洛阳地区二里头有夏初都城遗址,其始都年代约在公元前1900年前后;安阳之殷墟为商代晚期都城,其始都年代为公元前1299年;西安地区最早都城为西周丰镐,始于公元前1040年;北京地区在西周武王十二年始建有燕、蓟二国,它们始都年代为公元前1027年;开封地区战国时为魏国都城,始于公元前361年;南京地区最早都城为三国时吴国之建业,始都于公元229年;杭州最早为五代吴越国所都,始都于钱进封为吴越国王之公元907年。  相似文献   

12.
杜甫和李白被称为“我国诗歌中的双子星座”。他们之间兄弟般的友谊,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佳话。 这两位伟大的诗人于天宝三年(公元七四四年)在洛阳初次相会,就一见如故,结为挚友。随后,他们曾经相约共游梁宋、齐鲁,在一起游猎放歌,痛饮赋诗,纵论天下大事,畅谈个人理想,彼此情投意合,心心相印。正由于共同的志趣和抱负,才使这两位旷世之才的心灵息息相通,终生不渝。可他们自从山东石门分别后,却再没有机会相逢。 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春秋间,李白流放途中至夔州(今四川奉节),遇因天旱和  相似文献   

13.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七月,杜甫由华州弃官西去,客居秦川(今甘肃天水市),在这里住的时间很短,一共只有三个月.由于自身经济困难,他前投奔的杜佑和赞公的生活也不优裕,都未能给他以较大的帮助.他本曾打算在此营建牺身的草堂,因而未能成功.所以,诗人在秦州生活得并不愉快,主要依靠采药和卖药来维持生计.他在《发秦州》诗中即说:“此邦俯要冲,实恐人事稠.应接非本性,登临未消忧.”当时,诗人的健康状况也不如以前,使他简直无法在秦州呆下去,加以吐蕃的势力已经逼近洮州、岷州,不时传  相似文献   

14.
北宋时的司马光(1019—1086),用了十九年的时问,编撰了一部《资治通鉴》(通常简称《通鉴》)。这是一部有代表性的编年体史书。这部史书,对我们当代的史学研究仍然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鉴》上起公元前四○三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公元九五九年(后周显德六年),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共三百余万字,记载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这样一部史学巨著,是在北宋皇帝英宗、神宗的支持下编写而成的。宋英宗和宋神宗为什么  相似文献   

15.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今山东沂州人),生于公元181年,卒于公元234年。是我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之一。他的一生,以“复兴汉室”为己任,“鞠躬尽瘁”,但结局却是一幕兵死五丈原,“常使英雄泪沾襟”的悲剧。  相似文献   

16.
(十)再论李过字补之、“野拂”即李过关于李过字补之,上篇未及详叙。这里说明出处,即知是千真万确的。崇祯八年乙亥(公元一六三五年),李自成部与明曹文诏部激战于正宁(今甘肃正宁县),结果曹  相似文献   

17.
十三世纪初,蒙古族兴起,先后灭了西夏、金和大理,结束了宋金对峙的局面。忽必烈至元十一年(公元1271年)建国号曰元,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最后灭南宋,统一中国。从此全国的政治和军事的中心从临安和汴京等处移到了大都(元京师、今北京),但那时的经济中心却在南方,尤其是在东南沿海一带。这种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是由来已久的。从唐宋  相似文献   

18.
普陀宗乘之庙建于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于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竣工,历时四年半时间,是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大型古寺庙。这坐寺庙是仿西藏的布达拉宫而建,在该庙  相似文献   

19.
夏立君 《阅读》2016,(6):50-53
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五十六岁,起兵作战已二十余年,“挟天子而令诸侯”已十五年,做丞相已三年,赤壁大败已三年,“天下三分”局面此时已形成,统一梦想更加渺茫。朝野政敌攻击他为汉贼,内部拥汉派亦心存狐疑,还有很多人巴望他赶快称帝。曹操整理他此时此地心事,创作了一生最长“公文”《述志令》(又名《让县自明本志令》)。天下有窥测曹操心事欲望,曹操亦须向天下交代。  相似文献   

20.
略谈苻坚     
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同志指出,荷坚“在皇帝群中是个优秀的皇帝”,他统治下的前秦,“出现汉魏以来少见的清明政治”.荷坚(公元338—385年)略阳临清(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东南)人,氏族.一名文玉,字永固,十六国时期前秦的著名国君.他臂垂过膝,目有紫光,姿貌环伟,质性过人.祖父荷洪“奇而爱之”,认为“非常相也”.荷坚博学多才艺,广泛结纳英杰,有经世济国的大志.太原薛(讠赞)、略阳权翼初次见他,惊讶赞叹说“非常人也”.荷坚开始为东海王,“素有时誉”.后入关,被前秦奠基人荷健拜为龙骧将军.公元357年,顺天下人之心,与吕婆楼率麾下三百人入宫,杀死残暴昏君、荷健之三子荷生,改元永兴,去皇帝之号,称大秦天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