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黄维翠 《大观周刊》2013,(8):180-180
“写作义真难!”这是许多学生的烦恼。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  相似文献   

2.
杨忠 《大观周刊》2010,(46):127-127
“写作文真难!”这是许多学生的烦恼。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  相似文献   

3.
杨秀英 《大观周刊》2012,(45):309-309
在我们十八中学校,有些学生基础较差,最头疼莫过于写作文了。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过:“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否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但长期以来,许多初中生在回答学语文最怕什么的时候,则大多数回答“写作文”,可谓“题未出而叹息,临文卷而汗颜”,往往只见到教师费尽心血,学生的写作兴趣始终提不起来。那如何才能做到让学生由“要我写”到“我要写”、由“怕作文”到“爱写作”?首先,我们就应该找出学生厌烦写作、对写作产生抵触心理的根源,从这里出发,寻找正确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华萍 《大观周刊》2013,(4):140-140,211
现在的学生在写作文时总是感到枯燥无趣,为完成作文总是一抄了之,一背了之,总是感到不知想说什么,无话可说,无话敢说,假话套话连篇。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可见,一旦学生对写作训练有了浓厚的兴趣,就是教学的最大成功。所以在写作教学中,  相似文献   

5.
李丽娟 《大观周刊》2012,(24):321-322
布鲁诺说过:“使一个学生对一个学科感兴趣的最好方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头痛于作文的学生,则是作文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的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让学生变“厌写”为“乐写”,由“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展示。下面结合本人实际教学,浅谈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一点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邓中群 《大观周刊》2011,(24):48-48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小学作文教学有了新起色。然而,目前小学作文的现状还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学生对作文兴趣不浓,能力不强、效率不高等,甚至有部分孩子害怕作文,这些情况叫人担忧。我认为要转变小学作文的这种局面,首先要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7.
吴丽娟 《大观周刊》2012,(24):322-322
每每布置作文,大部分学生都会哀呼一声“又要‘榨’文!此苦何时才能了!”老师们每每批改作文,更是长呼短叹:“劣文真是太多了!”尤其对于那些苍白无力的作文更是哀声叹气。大家都知道:学语文的目的是为了说话,写文章。21世纪的社会需要这样的人才,我们每天面对的是21世纪的“主流”,我们又怎能放过任何一块“宝玉”,因此,转化作文后进生势在必行。现在,我就谈谈在这十年来的几点做法。 1 洞悉病因  相似文献   

8.
吴志菲 《档案天地》2011,(1):34-37,50
写作是为了活着——这是史铁生的人生哲学。我活着所以我写作.我写作所以我活着——这是他生命的辩证法,也是他写作的辩证法。他曾自嘲:“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相似文献   

9.
“80后”诞生于幸福时代 提及“80后”一代的写作才华,我们很少会问:20年前的少年为什么就写不出如此出色的文字?我们忘记了写作才华与时代质量的关系。近十几年在中国发生的语文观念与作文观念的巨大进步,使我得出一个  相似文献   

10.
白中本 《大观周刊》2012,(12):199-199
从教六余年,我深感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棘手。每次上作文课,心情就特别沉重,面对一群无精打采的学生,一个个紧锁的眉头,一双双忧怨的眼神,我心如刀割。学生咬破笔头,茫然四顾,不知该如何下笔。每每写出来的文章语句不通、层次混乱、字迹潦草、错别字多,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局面呢?学习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之后,我才意识到:文章不是写作的附庸,更不是写作技巧的堆砌,光靠传授写作理论是难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于是,我只能在实践中探索,引导学生更好地写作。那么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困惑在哪里呢?出路又在哪里呢?下面我就谈谈我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李晶 《大观周刊》2012,(48):263-263
现在大多数小学生在提笔作文时都发愁,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这种现象在农村小学更为突出。如何让学生南“怕”变为“爱”.找出一个更有助于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兴趣和水平的训练方法,这是我一直在积极探索的课题。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12.
刘永芳 《大观周刊》2013,(3):114-115
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获得作文素材。我在指导作文教学过程中.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我国名作家巴金老人在接待来访时说:“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我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来表达我的感情。”学创作如此,新闻写作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4.
吴凤晓 《大观周刊》2012,(50):234-234
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几种考察类型.近年来,高考作文已南热极一时的话题作文转移到“新材料作文”的没置上了.其特点和要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一些同学面对这一变化.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或者与旧材料作文相提并沦.或者当成话题作文胡乱拼凑,导致偏题、跑题,出现高考考场严重失利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不懂得高考新材料作文的特点.把握不准写作的要领所致。下面我结合自己从事高三教学多年的体会.谈谈对新材料作文写作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5.
李维青 《大观周刊》2012,(21):189-190
农村小学生初学作文感到无从下手,应从以下入手:让他们喜欢上写作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让他们读自己的和别人的作文,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放开手脚写;让孩子领悟写作规律。总之,指导小孩子作文是有方法的。  相似文献   

16.
我有一枝笔     
中学起,我便喜欢上了“爬格子”,也便有了一枝从不离身的笔。从中学时代的作文,写到中专时的校刊;从工作单位的文宣材料,写到部队的绿色情怀……无论是参军前还是参军后,手中的笔都给我带来了不少的光环。只要说起“笔杆子”,周围的人都会首先想到我。参军后,我曾轻狂地认为,在整个营里,写作上我是首屈一指的。只凭借手中的笔,以后立功受奖肯定没问题。而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由于稿件迟迟不能变成铅字,两年义务兵期间我都与立功受奖擦肩而过。“非典”肆虐的2003年,已经是士官的我像全国人民抗击“非典”一样铆足了劲“爬格子”。为了让自…  相似文献   

17.
孟丽娜 《大观周刊》2012,(8):164-164
什么是作文个性化?简单的说,就是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想,能自由地写作,学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新颖。“自主”“真实”“创新”“健康”是作文个性的基本的教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达到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可见,作文是学生心灵的释放,我们每位教师要用心地培养每颗稚嫩的心,这样的作文教学才是个性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唐琼 《大观周刊》2012,(10):219-219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1.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位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一看是当地的一位富翁。当警察说扶他回家时,富翁说:“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富翁的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那是我的房子。”富翁说。  相似文献   

19.
郝文荣 《大观周刊》2011,(40):162-162
作文教学要日趋进步、完善,归根结底,要将发展高中生的个性才能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有些高中生说空话、说假话,形式单一,结构呆板等不良现象。为了摆脱作文教学的困境,提高高中生写作水平,必须更新语文教学观念,一心为商中生终身负责,我根据现阶段高中生的这些现象,对写作教学进行了新的尝试,得到了令自己较欣慰的成果。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让高中生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20.
谢顾问:我是新闻报道的“门外汉”,很希望早日成为“内行”。可近年来,写了百篇报道都“泥牛入海”了,请问,我怎样才能尽快变“门外汉”为“内行”呢?54885部队范青翠范青军同志:要详尽回答出你提的问题,恐怕要写厚厚一本书。而你即使熟读乃至背熟了这本书,也未必就成了写作的“内行”。这说明:一、写作的“门外汉”变成“内行”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决不是几句话或一篇短文所能解决的;二、写作的成功主要靠实践,别人的经验和写作理论仅供参考。那么,我应说些什么值得你参考的意见呢俄就说说写作的‘门外汉”\。何变“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