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永琴 《大观周刊》2011,(27):188-188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今天的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2.
周顺莲 《大观周刊》2012,(30):291-291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和动力,课堂提问是传播知识、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形成浓厚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可以说,要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必先从实现“有效课堂提问”开始。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李素青 《大观周刊》2013,(11):262-262
怎样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我经过很久的研究不断的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各种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优化课堂教学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初中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4.
姜勇 《大观周刊》2011,(45):96-96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想让学生热爱信息技术课,学好信息技术课,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本文从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中“新颖导入,激发兴趣”;“激励评价,提高兴趣”;“尊重主体,维护兴趣”;“因材施教,不断创新“”这四个方面探讨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卫红霞 《大观周刊》2012,(9):184-184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6.
刘梅 《大观周刊》2012,(52):268-269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一片广阔的天空。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主动地悦纳自己并悦纳他人,乐于竞争,喜欢挑战,不断有创新的火花进发,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下面谈谈自己在进行新课程理念下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田飞 《大观周刊》2012,(28):249-249
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数学课堂导人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它是课堂教学的序幕.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一堂成功的数学课离不开一个精彩的“课题导入”。“灵巧的导入”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迪学生智慧的灵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犹如一杯醇香的清茶.点点滴滴沁人学生心田,让他们迅速进人课堂教学状态。使他们的思维处于高度积极主动状态。这对于提高整节课的课堂效率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千万不可小视。精彩的导人不仅能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8.
张栋 《大观周刊》2011,(47):129-129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潜能和创造性才得以充分发挥。如果教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够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而且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将产生持续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杨银环 《大观周刊》2011,(44):151-151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常言道:“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英语课,科学、恰当的导入必不可少。好的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它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0.
兰芳 《大观周刊》2012,(31):258-258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11.
肖改英 《大观周刊》2012,(17):244-244
本文从“给学生提供想的机会、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想说就说、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四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2.
唐荣锋 《大观周刊》2012,(47):350-350
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是能否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激活英语课堂的活力,唤起学生潜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使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是新课标英语教学的内在要求。那么,怎样让学生在沉闷的、有限的课堂上“动”起来,实现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的双赢呢?联系近几年自己的教学实践并结合我们学生的学情,我选用例句作为突破口,因为例句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罗继太 《大观周刊》2012,(40):153-153
笔者结合自己的中学数学教学经历,从“设置悬念”、“直观教学”、“学以致用”、“良好师生关系”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相似文献   

14.
蒋和平 《大观周刊》2011,(43):133-133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初中地理一直不为学生和家长重视,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课堂教学很郁闷。那么,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刘伟光 《大观周刊》2012,(13):200-200
本文从“给学生提供想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创设交流学习氛围、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四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6.
欧阳海英 《大观周刊》2011,(23):193-193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检查学生获得知识的情况,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沟通师生感情。而学生恰到好处的提问,则能使自己不断地发现问题,认识自己学习上的优点和缺憾,达到发扬优点、修正缺憾的效果,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基本素质再上一个新的台价。然而,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着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7.
吴旭 《大观周刊》2011,(26):150-150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校教育中最直接有效的一种形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学法指导.优化教学过程,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作为被人们称作“副科”的地理.更应该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创建“乐-善-勤”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让学生达到增知、长智、练能的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8.
祝武明 《大观周刊》2012,(47):341-341
我们数学教师就应该变数学教学的枯燥为让学生乐意参与教学得活动,并真正实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出发点,善于用生动的语言,具有意义的实例,直观的教具创设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在课堂教学中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9.
冯洁 《大观周刊》2011,(42):114-114
应用文教学是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它很有用”;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知道“怎样去写”;更新教学观念,让学生“疯狂地实践”;教学反馈和评价,让学生认识到“怎样写得更好”四个方面阐述了对应用文教学的见解,旨在使学生的应用文知识真正转化为写作能力,为学生就业搭起成功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高素芳 《大观周刊》2013,(10):202-202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说明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语言。而评价是对客观事物的状态与价值的判断,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这一环节,看似平常,其实里面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教师如果能艺术性地评价学生的答问,往往可以对学生起到激励、反馈、调控、导向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评价语言,能让课堂充满生机,焕发出人文气息,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