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三个概念的辨析石鹏飞编者按:本文辨析了“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三个概念的起源与同民。作者提出,辨析同异是为了确定不同的教育阶段与教育目标。从而因对象而制宜,实行“分流”,吧确立“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的次序。“成人教育”、“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2.
骈文名称在清代出现了从“四六”到“骈文”的演进,这种演进结果在民国时期得到定型。伴随着名称演进的是对四六与骈文的辨析。“骈文”取代“四六”,辨析四六与骈文,是骈文尊体思想在正名与辨体两方面的体现。骈文发展演变的阶段性与名称的演进相吻合,这为辨析四六与骈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清代、民国文论家主要从三方面来辨析四六与骈文:1)从创作领域来辨析,认为四六局限于世俗应用应酬,而骈文则突破了这个藩篱;2)从行文句式来辨析,认为四六不仅是四六行文,而且全篇对偶,而骈文则相对自由;3)从审美效果来辨析,认为四六“无复作家风韵”,而骈文则富有文学色彩。名称的演进与对四六骈文的辨析,明确了骈文文体意识,提升了骈文地位。  相似文献   

3.
语文作为一个学科,在1902年《奏定学堂章程》制定、1904年《钦定学堂章程》颁行之后取得了形式上的独立。但要实现其实质上的独立,则需要一个“合理”的名称,更需要一个“合法”的身份。20世纪前期语文学科独立性的追求主要是围绕“正名”和“正身”两条线索来展开。正名就是要使“名”(名称)副其“实”(内涵),正身就是要使其目的明确。只有目的明确,教学才能落到实处,评价才能有的放矢。无论是正名还是正身,都是在论争中展开的。本文重在对后者的论争进行梳理、辨析。  相似文献   

4.
从写作学的现代观念出发,对写作的名称和实际含义进行溯源,并简括出它们嬗变的形式,重点辨析现代“写作学”与传统“文章现”、“作文论”之间的内在延续性和发展超越性,廓清写作概念的歧义,为“写作”正名。  相似文献   

5.
诠释与界说——中国现代随笔概念的历史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把中国现代随笔概念置放在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中考察,注意辨析西方“essay”与中国古代随笔概念之间的异同,指出中国现代学者在“五四”后既直接承续西方“essay”的精神余脉,同时又为西方强势话语阻断的中国传统意义上的“随笔”名称重新正名,使之充当起知识生产和社会批判的重要角色,因而传统的文类被赋予了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陈玲周江在《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正名论与中国科学的发展》一文中指出,“正名”一说源于孔子。孔子曾说:“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正名”的首要和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社会政治、伦理问题。在名实关系上,墨子承认概念是事实的反映,他提出“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认为一定的事实要与一定的名称对应。较之孔子“受限”的顽固的名实关系,墨子的正名理论慢慢脱离了困囿,走向开放。后期墨家对“名即概念”的理论有颇多创获,但荀况关于“名”即概念的理论又更有创举,他更加直截了当地说明了概念是用来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的。《吕氏春秋》保存了不少先秦名家思想史料,其中对正名理论亦有发挥。吕氏与先秦名家一样,认为名是实的反映,是言的工具。在名实关系问题上,《吕氏春秋》继承了孔子的“正名”传统,然而《吕氏》正名论不同于孔子,《吕氏春秋·审应览》曰“取其实以责其名,则说者不敢妄言。”又曰:“按其实而审其名,以求其情;听其言而察其类,无使放悖。”此意旨在要以事物的实际情况和类别为依据来考察与之对应的概念和言词,这则是从“实”出发,“取实...  相似文献   

7.
“成人教育科学体系的构建与发展研究”,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研究课题。毫无疑问,在思考成人教育科学体系以及它的发展之前,首先有必要回答“什么是成人教育科学”这个问题。然而,迄今为止,几乎在任何文献、著述和资料中,都没能看到有关“成人教育科学”概念的专门讨论及其定义表述。这样就使“成人教育科学”概念分析首先具有了它的创新意义。我们认为,“成人教育科学”隶属于整体的“教育科学”,而“教育科学”概念又是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的“科学”概念的派生。因此,我们试图从“科学”概念着手,经由对“教育科学”概念的阐述,进而来尝试着推导和阐明术语“成人教育科学”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8.
“语文素养”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自它提出之始一直到当前“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其概念界定一直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本文试图从词源分析、课程标准发展以及词类辨析三个方面,对“语文素养”的概念进行探析,以期能够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有关“人文学科”的几点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人学科”的辨析可以从三个层面上进行:一是“学科”层面的“人学科”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区分;二是“历史”层面的“人学科”与“人主义”的甄别;三是“教育”层面的“人学科教育”和“人主义教育”的差异,章对有关“人学科”的几个相关性概念进行了比较辨析,并在此过程中突显出“人学科”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何况”、“况且”、“而且”是三个常见的表示递进关系的虚词,但若对其加以细致地辨析比较的话,则不难发现它们之间又存在着一些细微的差别。其差别具体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是初中几何第一章第二单元的两个重要概念。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一要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二要掌握余角和补角的计算方法.一、概念辨析1.“互余”和“互补”是对两个角而言的,是关于两个角的数量关系的概念:若,则与互为余角;反之,若1与2互为余角,则.若1则与互为补角;反之,若3与互为补角,则.这就是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这两个概念的本质属性.2.互为余角与余角,互为补角与补角,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余角或补角是指一个角,是相对于另一个角而言的:若则是的余角,也是的余角;若,则是的补角,也是的补角.…  相似文献   

12.
对“学批评学”的学科定位问题进行探讨;关于学批评学学科定位的几种观点;辨析学理论、学批评、学批评学三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明确学批评学的学科定位;为“学批评学”进行“学科正名”。  相似文献   

13.
自性是慧能禅的核心概念,主要有三种含义。通过“见”与“现”的辨析,可以说明慧能之“悟”具有六个方面的特性。般若学所讲的中道实相思想对于慧能禅具有根本性影响,这主要表现在“无念、无相、无住”中,慧能禅的基本特色就在这三“无”中。通过“性”与“心”的关系的辨析,可以见出“性”是慧能禅的最重要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诠释学经验”是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中很重要的概念,在《真理与方法》中,他首先通过考察三个例证,细致地分析了经验概念;然后再通过分别辨析三种类型的“我”与“你”的关系,阐明了三种不同的诠释学经验;最后指出效果历史意识是真正的诠释学经验。这种分析方法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一些人们熟知的概念其含义已经发生了变化,认真辨析这些概念,有助于消除歧义,推动教育思想的转变,本选取“服务”,“生源”和“教育产品”等三个有一定关联的概念,逐个分析了它们的变化,语境和历史条件,并试图探索一种观察教育现象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孔子“正名”思想的研究,无论是对于孔子思想本身的理解还是对于后来的名学的发展探讨都有重要的意义。历代对于孔子“正名”思想的阐释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古代的“正字”、“正名分”阶段;近代现代的“以名正名”、“以名正实”阶段;近十年对于“正名”问题的语言哲学阐释及政治哲学阐释阶段。  相似文献   

17.
“朗读”和“朗诵”之间,长期以来存在着一条界线,在不少现代汉语教材和有关论著中,谈到“朗读”,总要先和“朗诵”比较一番,找出一些差异来,普遍形成一种“朗读”、“朗诵”的界说,(以下简称“界说”),这种“界说”在语文界特别是中小学“朗读教学”中有着广泛深入的影响。 笔者在较长时间的实践和探索中发现,“界说”中存在着一些习焉不察的问题,并觉得,这些问题关系到中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得失高下,因此有必要加以“正名”;“名正”方能“言顺”。  相似文献   

18.
“必也正名乎”,是孔子讲过的一句话,在“四人帮”横行时期,孔子被打下十八层地狱,“正名”就是他的一条罪状。孔子当初提出“正名”的本意如何?且留给历史学家去考察吧!我想到的是张春桥、姚文元特别是那个顾问为什么对“正名”那么恨之入骨!答案就是:他们使尽偷天换日的招数搞乱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概念,然后用这个被篡改了的概念来整人济私,你要“正名”便戳穿了他们  相似文献   

19.
单倍体辨析     
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运用是高中《生物》第五章中的一个知识难点。因“单”有“一”之意,学生往往容易将单倍体认为是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为加深学生对单倍体概念的认识,笔者是从下面3个方面来进行辨析的。1.从概念上辨析教材中指出: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在辨析该概念时,我启发学生:为什么不说单倍体是“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呢?这是因为,像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其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但像四倍体、六倍体等生物的单倍体,其体细胞中就含有二个、三个等染色体组,所以单倍体的体…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成人教育资源整合研究成果的系统性整理,有利于成人教育实践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推动成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借助Nvivo软件工具,基于文本分析法,对中国知网(CNKI)的成人教育资源整合文献进行数量和主题分析,发现我国成人教育资源整合研究主要从“资源整合的宏观背景、资源整合体系的建设、资源整合模式的探索”三个方面展开。经过对40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及CSSCI来源文献的内容编码处理(3个一级编码、9个二级编码和36个三级编码),并讨论成人教育资源整合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展望:重视“成人教育资源整合”的内涵解读;建设成人教育资源整合的政策法规;加强成人教育资源整合体系建设的案例研究;深化成人教育资源整合模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