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对国内外引文信息可视化系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全景+细节"策略,运用可视化方法对从CNKI获取的原始引文信息进行研究。通过可视化的引文网络、分支信息、分支网络,可全方位、多角度查看引文情况;通过基于引文耦合的聚类信息可视化,可以发现研究热点;通过文献及作者耦合可视化,可以了解作者的研究兴趣的关联;最后对洛特卡定律进行了可视表示。未来的研究应注重扩展信息可视化系统的功能,改进信息可视化。图7。参考文献13。  相似文献   

2.
论文通过Web of Science(WOS)引文数据库,对国际个性化信息服务学术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划分该领域的发展阶段,获取相关的学科和研究机构;利用引文编年可视化软件HistCite,绘制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领域文献的引文编年图,识别该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揭示其发展历程和引文规律;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工具UCINET构建高频词共词网络图谱,挖掘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利用引文分析可视化软件CiteSpaceⅡ,构建研究前沿时区图谱,揭示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专利引文数据库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专利文献在公布大量专利技术内容的同时 ,也著录了专利引文的信息。专利引文与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密切相关 ,它记录了专利审查员在专利审查过程中 ,发明人在进行发明创造时的智力活动 ,从而全面反映专利文献交流的现状与趋势。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中国专利引文信息资源 ,尽快建立中国专利引文数据库势在必行。本文在此背景下 ,提出建设中国专利引文数据库的总体设计方案 ,以及数据库开发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网络引文不可追溯性及其解决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的发展.得信息资源的存取更加便捷,但网络引文的不可追溯现象也随之凸显.国内外关于网络引文可追溯性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可追溯性现象及规律方面,对不可追溯问题解决方案的研究偏少,与此相关的实际应用系统更少.网络引文追溯平台的构建应该着重解决网络信息资源位置和内容的"变动性",该平台可由网络引文库构建模块和网络引文集成检索模块构成,以实现最大限度地追溯呈现网络引文.  相似文献   

5.
社会化引文网络和科学范式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社会引文网络”概念,对网络环境下的语义链接进行定义。结合引文数据库发展历程和引文技术的应用,指出社会引文网络科学范式必须通过科学家行为和心理、科技管理和评价以及信息组织和检索来重建。最后,从技术、应用和服务模式归纳出引文数据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8年—2008年网络引文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998年-2008年<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网络引文的数量变化、引文源、作者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该刊网络引文的发展规律,为研究图书情报界对网络学术信息的利用情况,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我国2002-2011年间《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网络引文的实证分析,得出网络信息资源在我国档案学研究中的利用程度仍将继续提高、静态类网络引文的可访问性高于动态类网络引文、我国档案学者对网络信息的利用呈现出一定的选择性、分布在.edu域名的网络引文的可访问性相对较差等相关结论,并印证了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存档以及建立网络档案学研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万方数据公司又推出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分析数据库中国科技信息机构数据库本刊讯为庆祝中国科技信息事业创业四十周年,万方数据公司近日又推出“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分析(CSTII)”和“中国科技信息机构(CII)”两个数据库光盘。“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分析”是国...  相似文献   

9.
王珏 《编辑之友》2008,(3):94-96
引文分析法是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于期刊的测定和国际竞争力评价的重要方法。1960年代,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相继出版了多学科的大型引文检索工具《科学引文索引》(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和《艺术和人文科学引文索引》(A&HCI)。SCI是一个国际化的引文索引系统,收录的期刊有着严格的审核标准,  相似文献   

10.
基于引文分析的我国信息构建(IA)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PSS17.0软件对CSSCI数据库中,2002-2008年7年内有关信息构建研究论文的引文量、引文类型、引文语种、引文来源期刊、引文著者、引文著者机构进行客观统计分析,揭示我国信息构建学术研究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并认为存在5点不足,针对不足提出建议,即:加强IA基础理论研究;确立IA定期会议制度;开展IA教育及IA教育研究;倡导IA学者多语种学习,多途径获取文献资源。  相似文献   

11.
论情报意识     
The Subject of information consciousness is probed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its definition, history,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n the basis of Marxist principles of philosophy and dialectics. The paper holds that information consciousness being a high-grade psychological reaction of human nervous system to the information system, is a scientific activity which has progressively approached to perfec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information activities since the present era. 1 illus.13 refs.  相似文献   

12.
信息意识与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追求现代化,已成为当代社会最普遍和最显著的特征.所谓现代化,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控制自然(包括人类自身)的能力空前提高的历史过程,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首先就要实现人的现代化.这是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发展、前进的主动性因素.一个国家不论引进多么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或者仿效最现代的政治和行政管理,如果没有现代化的人,那么这个国家无论如何也不能成功地使其从一个落后的国家,跨入自身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国家的行列.人的现代化不是现代化结束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制度和现代经济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可以这么说,人的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核心.因此,培养和塑造现代化的人在我国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具有非同小可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Ϣ��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文献与信息意识的关系以及被开发的情况,探讨信息意识与文献开发层次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日本由于独特的立地条件,危机事件发生频率极高,国民对危机事件及其相关情报的意识十分强烈。日本传统的危机管理主要是应对自然灾害。但是,1995年1月的“阪神大地震”、3月的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以及2001年美国  相似文献   

15.
科研工作者的情报意识,对于满足在科学研究整个过程中的情报需求,至关重要.科研选题的论证、科学实验的进行、科学思维的发挥、科研论文的写作、科研成果的传播等科研环节,都需要情报意识的积极参与.尽快提高科研工作者的情报意识,对于加速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吉汀 《图书馆论坛》2006,26(4):62-63,45
文章阐述了在网络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办公室主任必须转变信息观念,增强信息沟通,提高创新能力,与时俱进,顺应现代化图书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科技信息咨询服务的公关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国强 《图书馆论坛》2004,24(4):175-176
探讨在公关理论引入图书馆后科技信息咨询服务部的公关活动的对象、方法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探究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员的读书意识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陈杏 《图书馆论坛》2004,24(2):61-62,103
文章对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员读书意识的价值、特征和所应该具备的前提条件、主要因素等,进行较为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市场意识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分析当前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存在的问题:理论上存在将信息定位为公共产品的误区;实践中信息资源共建系统盲目求大,忽视协作主体的平等;重技术而忽视市场效率;共建资源分配不合理,共享资源无偿使用,使协作馆之间失去信任和动力。针对上述情况,提出构建以用户需求为基础、竞争为手段、标准化数据为平台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  相似文献   

20.
李一梅 《图书馆论坛》2012,32(3):132-135,189
通过培育社会大众信息意识,唤醒普通用户信息利用意识,帮助大众用户提升信息意识及获取信息的能力,是高校图书馆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最直接、最便利的途径之一。文章通过对安徽高校图书馆为社会读者服务现状调查分析,探讨高校图书馆提升社会大众信息意识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