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介绍网络环境下信息咨询服务的特点及在国内银行业的应用,及国内银行业开展网络信息咨询服务的情况,并提出对银行业网络信息咨询服务发展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2.
“咨询”与“信息咨询”含义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咨询”、“信息咨询”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 ,认为 :咨询是为提出问题者提供解决问题方案或相关情况的过程与活动。信息咨询是以信息利用为基础、以信息研究为主要手段的咨询模式  相似文献   

3.
利用现代化手段开展信息咨询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应用现代化手段进行信息咨询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开展信息咨询服务的一系列问题,分析了现代信息咨询的要素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论图书馆网络信息咨询模型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提出了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发展网络信息咨询的九种模式:传统参考咨询和网络信息咨询兼顾模式、网络合作信息咨询模式、网络信息专家咨询系统模式、电子邮件信息咨询模式、图书馆网络主页信息咨询模式、联机信息咨询模式、远程远频会议信息咨询模式、虚拟实在信息咨询模式、虚拟信息咨询台模式。  相似文献   

5.
信息咨询或咨询服务工作,在当今信息社会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时代日益重要.咨询业在我国虽然过去不很重视,但在80年代以来,却也有长足的发展.70年代末80年代初,总营业额为15亿人民币,到1990年上升为20亿人民币,时隔一年,1991年即上升到30-35亿人民币.同年北京召开了首次全国咨询工作研讨会,此后咨询工作有了更大的发展.就咨询机构来说,1986年全国约达1.2万个,而到1992年底,竟上升到3.3万多家.这些数据就是朱建亮教授组织30位编委编纂的《社会科学信息咨询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一书介绍的.  相似文献   

6.
信息咨询服务——图书馆与市场的连接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信息咨询对于图书馆具有多重的意义和价值,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信息咨询将会缩短图书馆与经济发展的距离,为图书馆指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大咨询"与"小咨询"简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简述了对参考咨询服务在定义、具体研究和工作实践等方面有不同的理解及处理方法的现状,提出目前有"大咨询"和"小咨询"两种不同的概念和管理格局,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及实际工作中各自的利弊,探讨这一状况产生的渊源,提出了作者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工作发展的要求,文章设计了一种信息咨询工作文档(简称FRIS),并介绍了它的记录结构和内容,以及对文档工作界面的总体要求,分析了文档的操作流程,并探讨了文档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管珲咨询的概念,总结了我国管理咨询服务的发展现状,提出了若干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业务中的广泛应用,使信息咨询服务手段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迅速转变,咨询信息源呈现多样化、智能化.人工智能技术与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相结合,建立智能信息系统,使虚拟信息资源可以进行智能化处理,通过建立网上智力与信息资源共享应用平台,进行智能化信息检索系统,达到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智力资源共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科技期刊编辑部公共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科技期刊事业是社会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生存和发展有赖于与之相联系的各种社会关系。开拓公共关系领域、引人公共关系职能为科技期刊改革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思路。科技期刊编辑部通过明确特定公众、强化公关意识和素质、运用多元化的公关手段,以树立和保持理想的期刊形象。  相似文献   

12.
指出图书馆公共关系的重要性,对图书馆公共关系的概念及分类进行简要论述,提出图书馆公共关系的若干策略和需要注意的问题,阐述了危机公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公共关系是人类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有关公共关系的学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公共关系学已成为学术界极为关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成为现代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牢固树立公共关系意识,注重对公共关系的投资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公共图书馆制度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护社会的信息公平,是现代公共图书馆制度的核心目标。它决定了公共图书馆制度的效率主要体现为非经济效率。公共图书馆制度的宏观绩效主要表现为服务的普遍均等程度,微观绩效主要表现为服务受众的满意程度。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普遍均等程度,可用服务范围的覆盖率和服务对象的包容性来衡量;服务受众的满意程度可用受众的主观感受评价来衡量。对公共图书馆制度的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认识,必须遵循制度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5.
"2010中关图书馆员专业交流项目--天津市图书馆系统高级研修班"在天津举办期间,美国图书馆界的七位资深专家就美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进程中有关法律与政策、图书馆管理与图书馆公共关系、公共图书馆服务、图书馆员专业发展、美国高校图书馆等专题与研修班学员进行了交流和互动.本文对中美同行的交流内容进行简要述评,以期对我国及天津市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Since 1987,after the term "public ralation" was introducted into the Chinese Library circle,Library in China has experienced a change or a transition from simplicity to complication,form being scattered to systematic,from unconsciousness to consciousness and from a vague aim to a more definite one.From a point of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relation in the Chinese library circle is unbalanced.This problem remains to be solved by way of striving for the support and concerns of various callings at different levels in the society.  相似文献   

17.
"公共知识管理学"解构-兼与龚蛟腾等同志商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图书馆学就是公共知识管理学”的“公共知识”含义殊多,在诸多含义中,这一命题都不能成立。图书馆学与知识管理学从研究对象和内容来说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又是一个交叉相关的关系。图书馆学实质上是研究读者与图书馆资源互动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18.
西方政治媒体化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联系当代西方媒体与政治关系演化的历史 ,从媒体商业化和政治精英化的角度对政治媒体化现象进行评析 ,认为西方政治媒体化是媒体商业化与政治精英化的“合谋” ,违背了社会责任论的精神 ,提出西方社会广大民众应在媒体与政治这一关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博弈理论,论述将拥有公共资源的共享组织、用户、拥有科技文献的著作权人纳入合作伙伴关系,共享组织利用“委托-代理”模式,对有关科技文献的知识产权进行量化,用户有效利用公共资源,以达到长期的博弈均衡,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种新的均衡会使共享组织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此外,还为科技文献共享的可持续合作提出有关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The proliferation of camera phones over the past decade has created an unprecedented landslide of visual information in the online public sphere, transforming the form and amount of communication in relation to crisis events. International research on this subject has primarily centered on the way in which the produc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eyewitness images convert mainstream media's coverage of crisis. This article broadens the perspective by focusing on eyewitness images in relation to “conflictual media events.” The article contributes to discussions on the definition of conflictual media events in today's mediatized and connective media environment, which has undergone radical changes from the era of mass media hegemony when Daniel Dayan and Elihu Katz first outlined media events. The article further examines the ways in which the circulation of eyewitness images erodes established boundaries between experts and laymen and between professionals and non-professionals in relation to conflictual media events. The bombing of the Boston Marathon in April 2013 constitutes the empirical point of depar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