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在强调确立统一的情报学哲学基础必要性的基础上,回顾了现有国内对于情报学哲学基础的主要观点,归纳为科学哲学观点、信息哲学观点、批判现实主义哲学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以及其他哲学观点。我们认为尽管每一种观点都能在某一方面解释情报学的本质,但建立统一的情报学哲学基础,非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点莫属。  相似文献   

2.
探讨情报学研究中的理论思潮对情报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阐述信息哲学的产生与发展、研究纲领与研究内容的基础上,从信息哲学与社会认知论、社会认知论与情报学、信息哲学与情报学3个方面分析了情报学与信息哲学的交互机理。最后,从信息哲学对信息概念、信息交流、信息技术、信息伦理的理解4个方面分析了信息哲学对情报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评述美国当代图书情报学家埃尔弗瑞达.查特曼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其中包括对创新扩散理论、意见领袖理论、异化理论和满意理论的借鉴,以及信息贫穷理论、圆周生活理论和规范行为理论的提出。查特曼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借鉴其他社会科学分支领域的理论,其研究成果在图书情报界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这不仅体现在对人类信息查询行为理论研究的丰富,而且为图书情报学研究方法的创新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4.
信息哲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信息哲学的形成历程、发展现状 ,信息哲学的内涵以及研究内容与体系 ,信息哲学与图书情报学的关系三方面介绍了目前国内外信息哲学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5.
王爱芳 《现代情报》2006,26(9):18-19
本文系统分析了这一新领域(信息哲学论)的一些基本问题,包括信息哲学的概念、产生过程和科学目标,认为图书情报学是一门应用信息哲学。  相似文献   

6.
信息哲学论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哲学家们最近开始关注信息界和信息社会中所产生的一些新问题 ,因而导致了一个新的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出现 ,这就是信息哲学 (PhilosophyofInformation ,PI)。本文系统分析了这一新领域的一些基本问题 ,包括信息哲学的概念、产生过程和科学目标 ,认为图书情报学是一门应用信息哲学。1 信息哲学的概念要对信息哲学下一个精确的概念 ,我们首先可以将它与哲学的其他一些特定分支进行一番比较 ,如数学哲学或逻辑哲学等。这些古老的哲学课题虽然并没有自己的突出特点 ,但却在思想史的晚期发展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7.
当代情报学理论思潮:实用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对情报学有重要意义,每一种情报学理论都有其相应的哲学基础。首先,分析了实用主义的概况,归纳了古典实用主义和新实用主义的主要哲学观点。其次,分析了实用主义在认识论上的一些主要观点,包括实用主义对知识、符号和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在分析这些观点的同时探讨了其对情报学概念和现象的影响,如信息的定义、信息过程、情报学研究方法等。最后,基于实用主义认识论构建了情报学理论的初步框架。  相似文献   

8.
"数象信息科学"和当前研究课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情报学是发展的科学 情报学或信息管理科学,渊源于图书馆学,即人类社会历来研究、管理和利用信息内容的科学.  相似文献   

9.
情报学的认知学派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Ingwersen将情报学认知观的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研究被称为"传统情报学认知观",而社会维度的缺失是这一阶段理论的主要缺陷.进入第二阶段以后,研究者们开始重视在社会或特定领域背景下研究用户的认知特征.这种新的研究方法打破了传统情报认知观停滞不前的局面,并产生了大量富有新意的研究成果:在理论上,出现了社会认知观、领域分析、认知工作分析等宏观情报认知理论;在应用上,这些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信息检索、信息系统设计和信息可视化等领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情报学认知观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从哲学、相关学科和情报学的角度阐述了对知识的传统认识;在信息和智慧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对知识的认识及其相互关系做出了阐述:提出了情报学对知识的新认识,即把知识划分为符号型知识和表象型知识.  相似文献   

11.
地理学把实在论哲学引入本领域过程中对实在论进行了重构,重构过程中地理学批判实在论对其先驱巴斯卡批判实在论“存在着”哲学产生了偏离,其真正理论源泉是巴斯卡的哲学老师哈里的“存在者”实在论体系。“存在者”哲学中构成论的缺陷可以被“存在着”哲学中的生成论范式所弥补。  相似文献   

12.
用户信息行为研究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信息行为概念、信息行为理论模型和研究范式三个方面梳理和评述了信息行为研究的发展脉络和研究成果。分析了信息行为定义多样化的原因,探讨了四个具有概括力的信息行为模型,最后阐释了信息行为研究领域的三种研究范式,提出了未来研究的趋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构建微信朋友圈信息分享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根据研究结果为微信运营商和内容提供者提供可行的建议。[方法/过程] 以Triandis人际行为理论为基础,结合微信朋友圈及用户特征,构建微信朋友圈信息分享行为影响因素模型,以微信朋友圈用户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线上收集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讨论] 信息分享意向是由认可预期、互惠关系、预期效能、情感、社会因素共同决定的,而在影响这一分享行为的所有因素中,平台以及信息质量是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而资源有利条件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即资源有利条件基本对信息分享行为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捷 《现代情报》2017,37(1):127-130
通过介绍高校图书馆用户行为概念和类型,以及图书馆多种智能设备生成的数据以“数据孤岛”的形式存在的现状,提出依托大数据技术构建信息服务平台,并设计多个功能模块,挖掘、分析用户行为数据,感知用户需求,满足用户全生命周期信息需要,最后对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Collaborative information behavior is an essential aspect of organizational work; however, we have very limited understanding of this behavior. Most models of information behavior focus on the individual seeker of information.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the results from two empirical studies that investigate aspects of collaborative information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al settings. From these studies, we found that collaborative information behavior differs from individual information behavior with respect to how individuals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the complexity of the information need, and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re are specific triggers for transitioning from individual to collaborative information behavior, including lack of domain expertise. The information retrieval technologies used affect collaborative information behavior by acting as important supporting mechanisms. From these results and prior work, we develop a model of collaborative information behavior along the axes of participant behavior, situational elements, and contextual triggers. We also present characteristics of collaborative information system including search, chat, and sharing. We discuss implications for the design of collaborative information retrieval systems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work.  相似文献   

16.
Recent years have seen an explosion of interest in human information behavior in part attributabl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nd associate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Concomitantly there has been substantial growth in theoretic frames, research, and substantive models. However, these approaches have often been fragmentary, dependent on the goals of disparate disciplines that are interested in differing aspects of information behavior. They often have been rooted in the most rational of contexts, libraries, where individuals come with a defined problem,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ystems, that have their own inherent logic. Attempts to extend this work to everyday life contexts often run into disquieting findings related to the benefits of ignorance and the seeming irrationality of human information behavior. A broader view of our social world leads us to richer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our work. We live in exciting times, in an increasingly flattened world, where the ability for people to assimilate information they find into coherent personal strategies is perhaps the critical modern survival skill.  相似文献   

17.
网络环境下消费者信息查寻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敏  邓小昭 《现代情报》2011,31(12):37-40
随着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消费者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交易环境中,消费者的信息查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文章主要从消费者信息查寻行为产生的原因出发,描述了消费者网络信息查寻行为的含义、特点、类型,最后讨论了影响消费者网络信息查寻行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姚圣  李诗依 《软科学》2017,(7):50-53
从公共压力传导效力的视角,研究了消除地域因素影响的空间距离对环境信息披露的非线性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企业管理层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受空间距离影响较大,且存在一个显著的临界点.在临界点以内,出于获得性印象管理的动机,空间距离与环境信息披露呈正相关;当空间距离超过临界点后,出于保护性印象管理的动机,空间距离与环境信息披露呈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受到的外部压力增加时,企业管理层进行环境信息披露机会主义行为所需的空间距离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9.
田梅 《现代情报》2017,37(12):42-47
[目的/意义]明晰信息偶遇在信息行为框架中的定位并进一步探讨阐释信息偶遇研究的理论基础对于信息偶遇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针对代表性概念与模型进行分析,探讨了信息偶遇在信息行为框架中的定位以及与其他信息行为之间的关系;从信息偶遇过程研究与影响因素研究两个方面,结合具体研究成果,阐释了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结果/结论]信息偶遇与信息搜寻、信息搜索等共同构成了信息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与两者存在交叉;可以基于非线性理论、关联主义学习理论、意义构建理论等认知科学理论以及自我效能理论等心理学相关理论对信息偶遇相关研究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