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圆 《考试周刊》2014,(48):91-92
20世纪80年代,二语习得理论中出现最有影响力的三大假说,即"输入假说"、"输出假说"和"互动假说"。本文探讨了任务型教学与二语习得"三大假说"研究成果的内在关系;任务型教学思想的形成深受二语习得研究"三大假说"的影响,二语习得理论中的各种假说及其内在联系为任务型教学的实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认为,类比推理法是一种由演绎和归纳组成的推论。并非逻辑意义上的推理,而是一种比较。假说-演绎法是科学认识从经验水平向理论水平上升所必需的工具,它肯定了理性和演绎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强调了由假说演绎得出的结论须用实验来检验,以及假说的最后标准是与经验事实对应的。这说明了这两种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提出自正模型假说.该假说认为二语习得生成可以表示为以下六步:翻译——比较——分析——自正——记忆——重现,并把该假说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文章在分析自正模型假说概念的基础上,对自正模型假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践、自正模型假说理论依据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以情绪低落、悲观厌世、认知和睡眠障碍为主要特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临床一线抗抑郁药主要是基于单胺假说的药物,通过对单胺递质的调节发挥抗抑郁作用,尽管疗效肯定,但普遍存在起效延迟、有效率低、不良反应多等诸多缺憾,单胺假说也不能解释抑郁症的全部现象。因此,近年来除单胺假说外的其它假说越来越引起重视,炎症假说认为应激刺激引发炎症过程,最终导致抑郁症的发生,该文着重通过抑郁症的(神经)炎症假说阐述抑郁症与炎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朱永梅 《考试周刊》2014,(49):139-140
本文就《遗传与进化》模块涉及的有关假说演绎法的内容,对必修2教材有了新的认识,并以基因在染色体上为例,说明了假说演绎法这种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依据市场结构与经营绩效的相关假说,本文运用中国19家商业银行2004-2013年的数据,探讨了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经营效率与绩效水平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中国银行业是否适用结构-行为-绩效假说并不确定,但不适用相对市场力量假说、规模效率结构假说,适用相对效率结构假说和平静生活假说。中国银行业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推进业务创新,拓展中间业务,改变以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管理,提升银行业经营效率。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S.D.Krashen提出了著名的“五大假说”,即习得学得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根据情感过滤假说,情感主要在学习动机、自信心、焦虑等三个方面对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习得具有重要影响。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该假说来提高外语课堂教学的效果则是我们外语教师所关心的问题。拟以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情感过滤假说为理论基础,尝试性地将情感过滤假说与外语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提出了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理论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8.
姜玫 《考试周刊》2009,(23):71-72
Krashen的“监察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二语习得领域最著名和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它由习得—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察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等构成。本文以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为基础,结合实际教学着重论述了该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和所带来的思考,探讨了它们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着手,以Krashen(克拉申)的输入假说与情感过滤假说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其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旨在提高与加强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作为科学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而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两者之间的关系,更是研究的重中之重。本文旨在试析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假说与实验     
观察可以是在自然条件下观察,也可以是在人为干预、控制所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后者称为实验.实验不仅意味着某种精确地操作,而且是一种思考的方式.要进行实验,首先必须对研究对象所表现出来的现象提出某种可能的解释,也就是提出某种设想或假说,然后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个设想或假说.如果实验证明这个假说是正确的,那么这个假说就不再是假说,而是定律或学说了.  相似文献   

12.
教育实验就是提出假说、检验假说的过程。因此 ,假说是进行教育实验的前提 ,是教育实验的核心。一、假说及其基本特点假说是教育研究课题选定后 ,根据事实和已有资料以及有关理论对研究课题设想出的一种或几种可能答案或结论。假说具有假定性和科学性两大特点。所谓假定性 ,是说它具有推测的性质 ,即这种判断所陈述的结论或联系是现实中尚未被确认的 ,是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的。但假说又并非臆断 ,它总有一定的科学理论或经验事实作依据 ,在选题过程中又经过了论证 ,因而 ,假说又具有科学性。例如 ,顾泠沅主持的上海市青浦县教育实验 ,提出了…  相似文献   

13.
“我不作假说”引出牛顿到底是肯定假说还是否定假说的争论。牛顿的假说观充满了矛盾性,用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的观点来评价牛顿的假说观,显然不能诠释牛顿假说观的真实内容。我们应当用辩证的观点考察牛顿的假说观.既要看到他肯定假说的一面,又要看到他在假说观上的缺陷与不足,更要看到牛顿在假说观上的矛盾性其实是历史的局限性在其假说观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本文客观地介绍了语言输入假说的理论内容,包括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对其作出了理论总结。  相似文献   

15.
假说与教育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什么是假说?假说是一种思维形式。是人们在科学研究活动中由已知推测未知时所采用的一种思维形式。假说是科学发展形式。恩格斯说:“只要自然科学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一个新的事实被观察到了,它使得过去用来说明和它同类的事实的方式不中用了。从这一瞬间起,就需要新的说明方式了——它最初仅仅以有限数量的事实和观察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释意理论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在口译过程中,译员在理解意义之后便将之与语言形式分离。这就是塞莱斯科维奇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假说。正是依据这一假说,塞莱斯科维奇提出了的口译过程三阶段理论。该文对释意理论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假说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和分析。由于该假说涉及到现代科学也无法解释清楚的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相信人们围绕该假说的激烈讨论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7.
拉夫洛克的盖娅假说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看待地球母亲的新视角和新的自然观基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它一点一点被科学界所接受.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河流伦理的论证可以借用这一假说.当前的应用伦理学为了自身的进化,应当与多样性的自然科学建立起新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假说演化的历史.对科学假说在科学研究发展中的方法论进行了论述,根据科学假说与科学研究的关系从不同侧面进行阐述,得出好的科学假说可以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9.
蔡敏胜 《师道》2013,(9):16-17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基于学生的认知和已有的经验,营造氛围,有意识的让学生"提出猜想、树立假说",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提出猜想、树立假说"比实验验证更为重要,没有对实际问题的猜想与假设而经历的"科学探究"活动谈不上验证。"提出猜想、树立假说",它决定了科学探究的目标和方向。目前,在小学科学课课堂,以科学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活  相似文献   

20.
Krashen的"输入(input)假说"和Swain的"可理解输出(output)假说"对外语习得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根据shannon-Weaver的传播理论,结合这两种假说,论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这对改进英语教学方法和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