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的类型及其与友谊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726名初、高中生为被试,采用人际交往能力问卷和友谊质量问卷,考察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的类型及与友谊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划分为退缩型、认知型、动力型、完美型4种类型,各占19.5%、21.1%、25.4%和34.0%.(2)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类型表现出年级和性别差异.在退缩型上,高中生所占比例高于初中生所占比例;在完美型上,女生所占比例略高于男生所占比例.(3)不同人际交往能力类型青少年的友谊质量呈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认知方式镶嵌图形测验和中小学生创造力能力测试,探讨了云南边境一线的怒族、景颇族及傈僳族三种人口较少的民族学生的认知方式的性别差异、民族比较和个体发展特征,以及与创造力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三种民族学生的认知方式呈现出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的认知方式得分明显优于女生;三种民族学生的测验得分随年级的增高而上升,小学四年级、初中一年级是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方式发展的两个转折点;傈僳族学生的认知方式偏向十场独立性,怒族和景颇族学生的认知方式都偏向干场依存性;三种民族学生认知方式与其创造力有着非常显著正相关,场独立性组比场依存性组有着更高的创造力水平。  相似文献   

3.
采用人际交往能力问卷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以4所多民族混合学校的855名中学生为被试,探讨了多民族混合学校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类型、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多民族混合学校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划分为3种类型:认知动力型、退缩型和完美型。(2)多民族混合学校中,汉族学生与东乡族学生在问题解决和求助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汉族学生比东乡族学生表现出更多的使用问题解决和求助策略;汉族学生与回族学生在使用求助和发泄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汉族学生比回族学生表现出更多的使用求助和发泄策略。(3)多民族混合学校中,完美型学生使用问题解决、求助、发泄、幻想和忍耐的策略显著高于认知动力型和退宿型学生;认知动力型学生使用退避策略显著高于退缩型和完美型学生。  相似文献   

4.
从学生的就业市场分析中,我们认为,学生在大学期间应培养以下六种能力:一,适应社会能力;二,组织管理能力;三,学表达能力;四,人际交往能力,五,开拓创新能力;六,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5.
1.前言 自我监控能力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的某种心理倾向和在一定目标的导引下对自己的形象、行为进行自我观察,并根据外部情境因素进行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某民办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第一,民办高职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处于一般水平。第二,在整体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社会交往、异性交往能力上女生显著优于男生。第三,在语言表达和待人接物能力上,大一学生显著优于大二学生。第四,在总体人际交往能力和待人接物、异性交往能力上理科学生显著优于文科学生。第五,在总体人际交往能力和待人接物、异性交往能力上非独生子女显著优于独生子女。第六,在整体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社会交往、异性交往能力上父母未离异学生显著优于父母离异学生。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445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具体情况及人际交往能力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锻炼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密切关系;个体的人际交往能力随锻炼方式的不同而具有显著差异;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锻炼频次、锻炼强度、锻炼经历具有正相关性;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以7所多民族混合学校和2所纯民族学校的3000名中学生为研究被试,采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和人际交往能力问卷探讨中学生应对方式、人际交往能力及其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学生应对方式在学校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多民族混合学校中学生在问题解决、求助、退避、忍耐上显著高于回族中学和藏族中学学生,回族中学学生在忍耐上显著高于藏族中学学生。应对方式存在年级差异,每个水平上初一最高,初二最低。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存在学校类型差异,多民族混合学校学生显著高于回族中学和藏族中学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存在年级差异,初中人际交往能力显著高于高中。问题解决对人际交往能力的三个维度都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幻想对人际交往能力的三个维度都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求助只对交往动力和交往技能有预测作用,发泄对交往动力和交往认知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对人际交往能力的定义一般认为是指在人际交往活动时,影响人际交往活动的效率和保证人际交往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和学校环境是影响人际交往能力的三种客观因素,认知、个性、情绪和交往技能是影响人际交往能力的四种主观因素。文章分别从人际交往能力与心理健康、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适应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与父母教养方式三个方面阐述最新的一些研究成果。最后提出本领域研究的不足及今后应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对北京市某三所打工子弟学校随机抽取301名小学高年级和初中流动儿童施测人际交往能力问卷、身体锻炼等级量表、学校归属感问卷以及城市适应问卷,探讨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特点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体育锻炼对城市适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适应好于男生,初中生在兴奋与好奇、震惊与抗拒、探索与顺应上得分显著高于小学生。(2)流动儿童人际交往能力、体育锻炼与城市适应呈显著相关。(3)学校归属感在人际交往能力对城市适应四个维度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在体育锻炼对城市适应中的震惊与抗拒和探索与顺应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魏民言 《山东教育》2005,(14):61-61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家长、老师都要努力帮助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这里所谓的“生活技能”不是指洗衣、做饭、整理内务等生存能力,而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社会能力。世界卫生组织将心理社会能力解释为:是一个人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是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且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和积极的行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是一个社会要求高、家长期望高、培养成本高、个人成材欲望强烈的特殊群体。上大学之前,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他们几乎全身心投入学习,因此,上大学后心理比较脆弱,常常发生心理失衡现象。他们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依赖性强,缺乏创新意识,独立性和人际交往能力不够  相似文献   

13.
现代阅读考查的无外乎是三种能力,即认读与理解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和鉴赏与评价能力。虽然这三种能力的考查是不变的。但其考查的方式方法还是有极大变数的。综观2005年全国高考的16套语试卷现代阅读板块,失分主要表现在理解与表达、提炼概括、比较归纳、赏析与评价上;与此相对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考生应用知识的思维过程。因此,我以为2006年高考复习应该着力于以下思维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4.
高师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师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过程中在学习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技能上均表现出一定的不良倾向,并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有必要结合高师的具体现实,对这些现象进行研究,并进行有效的教育干预  相似文献   

15.
孙丽丽 《家庭教育》2003,(11B):12-13
移情是对他人情绪、情感的理解并作出相应情绪反应的能力。移情是幼儿产生亲社会行为的基础,并能预示他们今后在人际交往上的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移情能力的幼儿,能敏锐地觉察他人情绪,具有较强的合作能力。在个体社会化中,最初和首要的是情绪的社会化,而在早期的情绪社会化过程中,移情能力的培养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长沙市初中生当前学习动机特点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问卷法对长沙市初中生的学习动机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初中生的学习动机中,表面型、深层型与成就型三种动机并存,其中,以成就型和深层型学习动机为主,表现型学习动机居后;(2)初中生在三种学习动机上性别差异不显著,在成就型学习动机上有显著的年级效应;(3)初中优、差生在三种学习动机上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且在成就型动机上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个体具有交往意愿、积极主动参与交往,并且表现出有效且适宜的交往行为,从而使自身与他人关系处于和谐状态的能力。以往研究发现,人际交往能力对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等方面有重要影响。真诚与理解是人际交往中的关键能力和优秀心理品质。真诚且有效地倾听与表达,理解自己和对方的需求,不仅能够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还能够促进双方关系的发展。笔者以“拒绝”为切入点,开展“学会拒绝”的主题心理课,培养中学生人际交往中的真诚与理解。  相似文献   

18.
所谓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特别是对自己的个性品质、内心活动和内心体验的意识反映,它充分表现在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过程之中,表现在对自己的感知动作、行为方式、动机兴趣、情感意识、能力性格的认识等方面,所有这些最终将集中表现在评价别人与自我评价能力,独立性和自制为上面。一个人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即物质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和精神的自我三个序列。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由于自我意识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发生了变化,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与以往也有很大的不同。对此,应充分引起我们的注意并研究其对策…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扬州大学218名大一、大二和大三年级的学生进行认知偏差问卷(TCBQ)和人际交往能力测试问卷的调查,并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综合探讨其人际交往与认知偏差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认知偏差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对于抑郁,大一和大三年级、大二和大三年级之间差异显著;在认知偏差总分上,大一和大三年级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2)人际交往总分和交往能力等级在各年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3)大学生认知偏差总分与其人际交往能力总分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法对大连市965名大学本科生进行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以了解不同群体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的特点及其关系,为大学生健康成长、高校教育等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心理依据.结果表明(1)大学生人际交往综合能力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一年级高于二年级;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但在专业上、生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在年级、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专业、生源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大连市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极其显著.(4)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能够预测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