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高校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和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提出创新高校“无缝隙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要坚持目标导向、整合导向、对象导向、结果导向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着力推进"四个全面"战略背景下,加快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的创新能够有效抵御西方腐朽价值观的冲击,凝聚社会共识,整合引领各种社会思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教育机制下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呈现出群体差异性、认同态度的多元化及认同水平的层次性等特点。高校应建立全面保障机制,优化理论教学机制,拓展环境导向机制,完善监督考评机制,强化实践转化机制,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支撑力、主导力、渗透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关系到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产生、延续和巩固,其内容主要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认同教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教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教育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教育。多元文化对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要确立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目标与原则,要推动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内容深化与结构优化,要拓展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渠道与途径,要创新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载体和平台,要优化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本文引入效益概念,在研究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内涵和构成要素后,着重探讨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主要路径:彰显教育价值,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导向机制;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投入机制;增强教育效果,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5.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引入效益概念,在研究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内涵和构成要素后,着重探讨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主要路径:彰显教育价值,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导向机制;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投入机制;增强教育效果,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的实质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缺乏目标或目标定位不正确必然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盲目性,影响到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基于教育学的分层理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体现为一个依次递进的层次化体系: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道德品质的提升和政治价值的认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目标。科学合理的层次目标体系,不仅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内容,而且也为广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了明确的导向,进一步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目标导向,是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特质、现实影响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作用决定的。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必须把握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旋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培育文化载体,健全教育机制和方式,优化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深入分析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因素,提出推动政治实践教育,创建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创新机制,增强政治认同组织保障等高校党建工作促进大学生政治认同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本有效机制,是指高校为了达成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目标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其结构关系和系统运行中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的详细规定。概括起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本有效机制主要由目标导向机制、完整性育人机制、质量监控机制构成。每一机制都有其深厚的学理依据与操作性运行建议。此外,这一机制还包括条件保障机制、有效强化机制、科学研究机制与资源共享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高维  刘红丽 《教育导刊》2023,(11):26-34
中小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机制包括内部形成机制与外部促进机制。内部形成机制是激发、驱动个体认同某种政治体系的力量源泉,是个体形成政治认同的心理机制,包括动力机制和过程机制。外部促进机制是促进、保障中小学生形成政治认同的重要手段,包括目标引导机制、课程落实机制和评价保障机制。内部形成机制与外部促进机制的相互配合共同促进中小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认同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双重态度模型理论为揭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从信仰形成的认同机制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和确立同时存在外显认同和内隐认同两种机制。双重认同机制反映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难度。深入探究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双重认同机制,可以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主体,其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不仅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顺利推进,还直接决定着我国社会能否健康发展,充满正能量。基于此,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为研究目标,在分析和探究思政教育认同特征基础上挖掘目前思政教育认同存在的障碍,并针对性分析出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既是知识教育又是价值观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认知逻辑和认同逻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由知识的符号形式、逻辑形式及其内在的价值与意义构成的有机统一体。进入教育场域的知识性质不同于哲学认识论立场的知识。在知识教育中,知识产生的本源事件和形成过程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使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价值观教育中,我们可以从影响政治认同的机制上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取向、结构与样式。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带来多元文化的冲击,给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带来了诸多影响,进一步加深了大学生思想的内隐形成。从文化认同对大学生思想内隐形成的影响研究入手,从心理发生机制上探究文化认同对大学生思想形成的模塑作用,对于正确认识大学生思想形成的深层机制,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作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价值原则和核心理念,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以人为本理念从价值目标、工作方式、动力机制、育人环境、评估体系等方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必须继续解放思想,确立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转变工作方式,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材施教工作体系;创新动力机制,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制度和激励机制;形成教育合力,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环境;围绕培养目标,更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6.
政治认同是人们对政治体系的归属感,群体政治认同教育是现代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命题.大学生党员具有特殊政治身份,其政治认同教育在实践中被广泛运用.大学生党员政治认同教育的逻辑起点在于认识其政治角色差异,关键在于培育政治角色意识,教育内容在于党员角色规范,最终实现大学生党员主动担当政治责任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7.
政治认同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目标.近年来,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步,但由于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冲击等外因以及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足等内因,政治认同教育的实效性受到一定影响.文章探讨通过开展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百年中国伟大成就的案例教育、提升学生在政治认同教育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18.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心理认同机制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能否真实认同和自觉践行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能否得到发挥的重要标志。充分认识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心理特点,掌握他们对事物的心理认同过程,积极建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心理认同机制,将为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揭晓 《教育探索》2012,(4):27-29
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是内在机制和外在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其认同的形成是在自身需求驱动下,选择机制、调节机制以及教育机制、引导机制和规范机制的相互作用的整合过程.因此,在进行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教育上应遵循其形成规律,建立科学的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入把握“以人为本”思想的本质和精髓.把“以人为本”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以学习需求为导向,创新教学体系、教育管理制度、考核评价机制等,积极构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和环境育人的学习模式,形成多维开放的大学生德育意识培养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从被动接受理论知识向主动提高道德素质转变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