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算术到代数是儿童对于数的认识的一个飞跃。代数概念的概括性比算术更高,它以更一般的形式表达数量关系,因而就更深刻地反映客观世界。从学习算术概念到学习代数的概念,需要更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如果采取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措施,促进他们抽象思维的发展,同时在运用已有的算术知识时,注意克服其负迁移的影响,就可使学生从算术概念比较顺利地过渡到代数概念。下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谈一谈应用题的代数解法和算术解法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张焕孪 《云南教育》2001,(21):43-44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在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种解法都是以四则运算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为基础,都需要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列式解答。两者的解法既存在明显的区别,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如何提示、沟通两者之间的联系呢?一、以旧引新,揭示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之间的联系算术知识是代数知识的基础,代数初步知识是在学生基本掌握四则运算,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初步学会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教学中穿插一些5+□=12、45÷()=9之类的算式,使学生知道可以用符号来…  相似文献   

3.
李洁 《现代教育》2003,(2):56-56
解应用题的实质是根据已知条件去求解未知量。在小学,解应用题采用了算术解法。上了初中,由于使用了字母表示数字,引入了方程思想,应用题就可以用方程解决,即用代数法解应用题。对于一些简单的应用题既可以用算术法也可以用代数法,但对于一些较难的题目,用代数法解决较简单一些。下面通过几个例题来说明一下代数法与算术法的不同,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如何学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是提高我们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内容 ,也是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重要基础。我们应怎样学好这部分知识呢 ?特提出如下三方面的学法指导。一、弄清用列方程解应用题与算术法解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首先弄清这个问题 ,对我们学习这部分知识是十分有益的。它们的联系是 :都是以四则运算的意义、相互关系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为基础和依据的 ,算术解法是列方程解法的基础 ,而方程解法又是算术解法的发展。但二者又是两种本质不同的解法 ,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 ,是用已知的数量关系来表示未知的数量 ,未知数不参加运…  相似文献   

5.
应用题的“算术解法”和“代数解法”刘世花初一学生初学代数法解应用题时,往往用算术法来解。“算术解法”和“代数解法”相比较,哪一种方法更为优越呢?下面作一简析。例:小明用六角四分钱买了4分、8分两种邮票,一共12张,问小明买了4分、8分邮票各多少张?1...  相似文献   

6.
在求解代数问题的活动中,有一类方法呈明显的算术特征:即寻找一个或多个算法达到用已知量计算出未知量的目的,这种解决问题的途径,我们称之为程序性解法;而相对应的另一类方法呈现结构(非算术性)特征:即首先寻找量与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再运算求解,我们称之为结构性解法.由于这两类解法所体现出来的思维水平与思维特征有较大的差异,同时历史性分析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7.
二.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的联系从上例的解答过程中不难看出,方程解法中出现的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如13-x 和3(x-2.46)等,是以简单应用题的算术解法为基础的。没有这个基础,是无法将这些数量关系用代数式和方程表达出来的。其次,用方程解应用题时需要对求出的未知数进行检验,而验算的过程完全是用算术方法。因此,不能想象没有掌握简单应用题的算术解法的人,能用  相似文献   

8.
数字问题有算术和代数两类解法,用算术方法解比较困难,用代数方法解往往很简便。但是,如果善于分析,善于运用题设条件,有时也会得到更简便的解法。  相似文献   

9.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在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思路比较简单顺畅,思维难度小,且解法划一,可以使一些应用题化难为易,有明显的优越性。列方程解应用题主要以四则运算的基本应用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为依据,综合运用了字母表示数和解方程等知识,有特殊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做好算术与代数的过渡衔接工作。对于刚刚接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小学生来说,往往会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容易受到算术解题思路的干扰,特别是逆向思维的算术解法的应用题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把 X写在等号的一端,算术解法的算式放在另一端。因此,要帮…  相似文献   

10.
新编通用教材小学数学第八册,引进了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这样,在小学高年级就同时出现用算术和方程解应用题的两种方法。现就这两种方法之间的关系,谈点认识。一、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在思维过程中的区别先看算术解法的思维特点。大家知道,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有两条不同的思路:一条是由已知推向未知,称综合法;另一条是由未知追溯到已知,叫分析法。算术法解应用题就是以这两个思维过程为基础的。举例来说,某生产队有甲、乙两块红薯地,甲地面积15  相似文献   

11.
立体几何题常有多种解法,而各种解法繁简不同,因此,研究简化解法是非常必要的。立体几何题的简化解法一般带有几何的特点和代数的特点,前者体现在恰当地选择几何体的位置,施行某些辅助作图与正确地利用几何定理和性质;后者表现为恰当地选择未知量,引入辅助量与合理地施行恒等变换等。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应用题的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在思路上是迥然不同的,致使学生已学过的算术解法对方程解题的启蒙教学,产生负迁移作用,干扰方程解题的思路训练。不过,我们应该看到,这两种解法都是以四则运算知识为基础的,基本数量关系也完全相同,所以,在解题思路上也必然有某些相似或相联系之处。抓住这些相似或相联系处,使两种思路相互渗  相似文献   

13.
无数据化学计算题的含义,表现在题中没有具体给出较为明显的数量关系,而是含蓄地内含物质的量的关系;也可能是没有必要逐个给出已知数据,只要有相对量的关系就能解出所需要求的未知量。这部分的题的解法比较灵活,没有千篇一律的解法,而是要具体分析。学生往往不能  相似文献   

14.
列方程解应用题在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上和算术解法有着许多不同。用算术方法解答应用题,是以四则运算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为基础,通过分析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的数量关系,以求出未知数为目标,是用已知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算式来进行解答。列方程解应用题不仅要以四则运算和常用的数量关系为基础,而且还需要把未知数当成已知数参与运算(列式),其解题思路与学生已掌握的思维方法截然不同。因此,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用算术方法解答应用题的知识,可以成为学生学习新知的基础,也可能会形成知识的负迁移,对学生列方程解题的思维产生干扰。其干扰可以概括为四个“不习惯”:不习惯把未知数当成已知条件,与原有的已知条件放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从算术到代数,是学生认识数量关系的一个飞跃。在小学代数初步知识教学中,列方程解应用题可进一步拓展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许多用算术方法不易解答或无法解答的应用题。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九册第四单元的《简易方程》教学是在学生已学了一定的算术知识 (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和应用题 ),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 (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求未知数 x,列出含有 x的等式解简单应用题 )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字母表示常见数量关系、解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  相似文献   

16.
读了本刊1995年第7期《议小学数学题中的代数解法》一文(下面简称“议文”),对小学数学题究竟是用算术解法好还是用代数解法好,也想发表一点浅见。首先,小学数学教材从四年级开始才涉及代数内容,并且仅仅局限于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以及列出简易方程解应用题。学生对代数方法的掌握还只处于启蒙阶段,二元一次方程组乃至多元的线性方程组  相似文献   

17.
怎样解应用题?小学学过两种解法:一种是列算式解,另一种是列方程解.通常,把前一种解法叫做算术解法;把后一种叫做代数解法.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呢? 先看一个例子:甲、乙两人各要加工某种零件240个,甲每小时加工30个,在相同时间里,当甲完成任务时,乙还有48个零件没有加工好.问乙每小时加工零件多少个?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生数学竞赛题中,常常出现类似于:“某生产队要用含氨0.15%的氨水进行油菜追肥,现有含氨16%的氨水30千克,配制时需加水多少千克?由于小学生对这类题目的数量关系比较陌生,因而阻碍了他们的思维。我们在这里研究这类应用题的算术解法,一方面可使学生将已学过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得到拓宽加深,另一方面有利于小学算术解法与初一的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知识衔接。在学习浓度配比应用题的算术解法之前,我们应先熟悉它的基本数量关系。先理解三个化学名词:溶液——物质溶解在液体中所形成的均匀状态的混合物。(例如把盐溶解在水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小学算术教学体系中,所选取的内容只限于算术这门学科范围,代数知识往往排斥在外。譬如,只有数的等式,没有数的不等式;只有算式,没有代数式;只有正数,没有负数;应用题只用算术解法,不用代数解法等。这种安排是否符合客观情况,是否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可以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既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有些应用题数量关系比较复杂,一时难于找到算术解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用代数方法为先导,并且沟通其与算术解法的关系,情况就会发生别开生面的变化,一些较复杂的应用题也大大降低了难度。这样做,对于具有中师毕业水平的小学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