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刑事庭审在长期公检法线性流水作业中产生了异常的"和谐"状态,被告人的质证权形同虚设。侦查中心的诉讼构造、打击犯罪的诉讼理念以及发现真实的诉讼价值都是造成被告人质证权虚化的原因。随着正当程序、人权保障等现代法治观念的传入,中国开启了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在对我国被告人质证权运行缺陷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和程序保障,促使我国被告人质证权得以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2.
作为《欧洲人权公约》的执行机构,欧洲人权法院为各国保障被告人质证权确立了最低保障标准。证人不出庭应当有合理的理由;司法机关应当应尽力确保证人出庭;赋予被告人充分、有效的质证机会。我国在被告人质证权保障的问题上缺乏必要的底线标准,导致被告人没有申请证人出庭的主动权,缺乏质证机会。应当进一步修改《刑诉法》中关于证人出庭条件的内容,并为被告人提供多元化的质证机会。  相似文献   

3.
质证权是法律赋予刑事被告人的重要的诉讼权利之一。被告人质证权的行使过程也就是法庭对证据进行查证以便确定其是否属实的过程。切实保障被告人的质证权是直接关系到被告人辩护权的实现的重要因素。要切实保障被告人的质证权,必须做到:一、正确理解和掌握法庭调查阶段审问被告人的审理内涵。二、对于可能作为定案根据的物证,法庭必须向被告人出示,并且让他辨认。三、法庭调查必须重视贯彻言词原则。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事庭审中的交叉询问方式限制了交叉询问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效力,对抗性不充分,不强调人权保护价值。要保障被告人质证权,限制书证证明力,实行有条件强制辩护制度,确立适当的交叉询问规则。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诉法有关当事人质证权的规定从理论上讲可以包含被告人对质权的相关内容,但是与国际公约的规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而刑诉法及司法解释所确立的证人出庭制度在保障被告人对质权方面仍然重视不够、力度不足。应当明确确立严格意义上的作为被告人基本人权的对质权,并从保障被告人对质权的角度思考证人应当出庭与否的问题,以实现真实查明和权利保障、实体公正和正当程序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质证是审判方式改革后法庭审理的重要内容 ,对于保障当事人权益 ,维护诉讼公正 ,促进我国民事诉讼程序和证据制度走向科学化、民主化有重要意义。质证程序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从质证的主体、对象、程序模式的选择以及操作程序的建构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社会权以保障人的尊严与价值为本质,以保障弱势群体的平等权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国家负有"最核心义务",以保障公民最低生活水平,但社会权的实现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而我国市民社会逐渐形成,社会力量不断壮大,加大社会法立法、加强社会权的非国家行为者义务有助于解决社会权权利事实不清与国家资金短缺问题。我国社会权司法救济必须解决宪法重实体轻程序、从宪法高度构建公民诉讼权、扩大诉讼法受案范围、改革司法制度、保证司法公正等问题。在我国,社会权最根本的救济途径就是建立可操作的宪法诉讼与违宪审查制度,但在我国宪法诉讼与违宪审查制度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建立公益诉讼制度是社会权司法保护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8.
刑事被告人质证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有权与对其不利证人当面对质的权利,其既是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也是一项宪法性权利。经历史的发展和实践的证明,质证权已逐步国际化,成为程序正义的重要内容。然而在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中存在一定的缺失与不足,如何加以改进和完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法官释明权制度源于大陆法系,在实行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国家,释明权制度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以辩论主义为基础,但是纯粹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过分强调法官的消极性,对保障当事人权利,促进诉讼公正,有效率地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具有阻碍作用。法官释明权制度设立的初衷即为弥补辩论主义和当事人处分权主义的不足,保障实质正义和当事人的程序利益。在我国民事诉讼模式转型的背景下,释明权制度具有特殊意义。文章通过对释明权制度功能、价值的分析,论述了我国构建法官释明权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明确规定释明权的内容,完善释明权行使的方式,确立释明权救济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各国对社会权的保护路径主要包括:通过宪法条款实施司法救济;通过立法实施保护;通过发挥人权保护机构的作用而保护。我国宪法明确确认了社会权,但在现实政治运作中,公民社会权的保障主要通过宪法条款立法具体化的途径。我国公民社会权保障既不能把司法审查作为唯一路径,也必须克服过度依赖立法产生的消极后果。同时,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行政救济制度、建立专门的人权保障机构以及有效实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是促进我国社会权保障制度发展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新刑诉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明确写入总则并对检察机关的审查逮捕权力做了较为深刻的改革,如何将逮捕的两大基本功能——"诉讼保障"和"人权保障"重新保持均衡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实践难题。文章以新刑诉法修正案为背景,通过考察检察逮捕权的立法渊源,分析其在司法实践上的漏洞,从而提出优化我国现行检察逮捕权的对策,主要包括引入刑事和解制度、构建批捕质证程序、建立羁押复查机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新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人保障制度较以往有较大进步,但在保障主体、保障范围、保障方式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对此,保障主体的构建不宜采用按诉讼阶段隔离式的保护方式;保障范围需针对对象范围、案件范围和客体范围三个方面完善;而保障方式则应从对证人人身和住宅采取什么样的专门保护措施,“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的具体内容,以及证人保护与被告人质证权的协调这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它具有体现刑事诉讼价值、丰富刑事诉讼职能、实现刑事诉讼结构公正、完善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作用。本文阐述了有关沉默权与警察讯问权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4.
辩护权作为受刑事追诉者所有诉讼权利的核心,具有普适的价值.辩护权在现代刑事诉讼中从不同维度得到发展.辩护权的发展具有六大规律:辩护权成为基本权利,国家时辩护权积极保障义务的履行,辩护权国际标准的形成,辩护权范围的扩大,程序性辩护的出现,有效辩护得到强调.  相似文献   

15.
沉默权若干基本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默权是被告人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它是被告人的防御权,人格权,是对国家权力的制约权,它具有体现刑事诉讼价值,丰富刑事诉讼职能,实现刑事诉讼结构公正,完善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作用;没有沉默权的权利体系是不完备的权利体系。本试图对沉默权若干基本理论发表自己粗浅的看法,以期对完善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制度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沉默权是犯罪疑人、被告人对司法工作人员的讯问抿绝回答的权利,它是当代世界许多国家刑事司法制度中体现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但中国立法并未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沉默权,随着中国刑事诉讼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在我国能否确立沉默权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进一步发展,被害人的诉讼地位与权利日益受到法律的重视。笔者试从被害人诉讼权利的概念及形式、我国刑事诉讼中被害人诉讼权利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刑事诉讼被害人诉讼权利制度的完善这三方面对形式诉讼中被害人的诉讼权利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沉默权作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体现了刑事诉讼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确立沉默权规则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也是国内法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法司法解释权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司法解释是一种有效解释。文章提出了解释主体权限问题,并对高检的解释权进行了探讨;并认为,刑法司法解释不得突破刑法规定,尤其是罪刑法定原则的规定;在我国,刑法司法解释还必须受到刑法立法解释的限制。  相似文献   

20.
数字时代,司法程序越来越“智慧化”,大数据证据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但这种嬗变给审判场域被告人质证权的行使带来了许多障碍。一方面,对于大数据证据所属证据种类尚存争议,加之被追诉方获取数据渠道的闭塞性和分析数据能力的有限性造成了数字时代新的“控辩鸿沟”,甚至出现了“数据倾倒”,无法实现控辩平等武装。另一方面,法官过度信任大数据证据,对该类证据并不进行充分实质的质证,有违“以审判为中心”的要求。这就需要突破法定证据种类的藩篱,明确大数据证据作为独立的新证据种类的地位并适用补强证据规则,赋予被追诉方数据访问权,强制大数据证据收集方出庭接受质证并允许被追诉方聘请专家对大数据证据发表意见,从而实现对大数据证据的质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