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清空”“骚雅”论词,是南宋张炎提出的著名词学观点,他们在南宋中后期把词与诗进一步融合,建立了一种新的词学审美理想和词学批评标准。曹溶、朱彝尊等人更是以“清空”为旗帜建立浙西词派。姜夔、张炎等“清空”词人能自树一帜,浙西词派能主盟词坛近二百年,是融会“清空”与“寄托”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厉鹗是浙西词派中期的代表作家,也是一位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词学理论家。在他手中,浙西词派的词学理论体系更趋严密,词派建设意识更为自觉,创作内容更加丰富,词艺也更为精湛。他论词既推尊词体,宗法周邦彦、姜夔、张炎,倡导醇雅、清空词风,又强调寄托,注重词作的现实意义。厉鹗的词学理论既是浙西词派前期代表朱彝尊、汪森等人词学理论的总结和发展,又对浙西词派后期代表吴锡麒、郭唐等人的词学理论有所启发,在浙西词派词学理论发展史上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3.
王初桐词论《小嫏嬛词话》集中反映了王氏对浙西词派词学观的继承,然而它更大的价值在于体现了王初桐对浙派理论的突破和发展。包括词以“自然”为宗,求“雅”亦重“情”,尊南亦重北,标立“第三派”的同时亦兼重婉约与豪放,对浙派圭臬《词综》《词律》的修订校勘。同时,王初桐在词论中表现出浙西、常州二派合流的思想倾向,对后世词话多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陈廷焯词学思想前后不同,前期继承浙西词派,后期转承常州词派,促成转变的关键人物是庄棫。而浙西词派与常州词派之间实在有着前后一致的地方,他们在联系社会现实、提倡雅正、推尊词体与主张兴寄四个方面是一致的,这是古代儒家思想的基本方面。陈廷焯作为一个有着强烈使命意识的士大夫,认同并实行这些主张,这就是他能够毫无阻滞地由浙转常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5.
曾溶与浙西词派的关系,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他是浙西词派的先驱,有人则反对.仔细考察二者在词学理论倡导、词作实践以及曹溶与浙西词派其他五家的交往,可以认为,曹溶以乡贤前辈的身份,对浙西词派起到了前驱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谭献的论词倾向,主要体现在对浙、常两派的态度上。他批评浙西词派专主南宋,以姜、张为止境,这是有道理的。对常州词派,他追随张、周治词,又发展了张、周的比兴理论,这对繁荣词的创作和批评,功绩显。但是他又不固守常派门户,能够洞察常派之不足和成、项、蒋的突出成就,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取常而排浙,取决于他的重意格,主柔厚;而能洞察常派之不足并盛赞成、项、蒋之词,则透露了他欲使浙、常两派优势互补的意愿。  相似文献   

7.
谭献的论词倾向,主要体现在对浙、常两派的态度上。他批评浙西词派专主南宋,以姜、张为止境,这是有道理的。对常州词派,他追随张、周治词,又发展了张、周的比兴理论,这对繁荣词的创作和批评,功绩显著。但是他又不固守常派门户,能够洞察常派之不足和成、项、蒋的突出成就,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取常而排浙,取决于他的重意格,主柔厚;而能洞察常派之不足并盛赞成、项、蒋之词,则透露了他欲使浙、常两派优势互补的意愿。  相似文献   

8.
宋代是词史发展的繁荣期。而词派的形成,则成为宋词繁荣的标识。虽然,宋人的词派观念、词派意识远远落后于创作实践,但宋代词派不仅是客观存在,而且还丰富多彩。关于宋词词派,前人提出了多种说法。但以苏、辛为代表的“豪放”一派,秦、柳、周为代表的“婉约”一派,姜、张为代表的“清空”一派,构成宋词波澜壮阔的景观。它们是宋词甚至整个词史上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三大词派。  相似文献   

9.
常州词派提倡词中运用比兴寄托,追求词“清空”之意境,从其理论溯源看,是对宋末张炎“清空骚雅”说的继承与进一步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谭献是清代常州词派的词学大家。他主要继承张惠言、周济的词学观念,并折衷调和浙西词派的词学思想,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词学主张。  相似文献   

11.
词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成果的不断成熟和丰富,是标志清词中兴的一个重要方面.张惠言的《词选》和《词选序》作为常州派的奠基之作,集中反映了这一词派的基本词学思想和主要理论观点.尤其是《词选序》,在关于词的起源问题上,在为词尊体、词的评价标准及作词和论词方法等问题上,明确阐述了常州派的主张;而且,较之此前的词学理论有明显的突破和创新,为整个词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同时,《词选》和《词选序》,在当时还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补救清代词坛上的阳羡派和浙西派之失,进而纠正整个词风,也具有现实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清代词选多为专业词家编纂,手眼甚高,在选本的功用上,往往侧重于推尊词体、开宗立派,而于示人词法方面则略有忽视.许昂霄坐馆于涉园张氏,因指导张氏子弟填词之需,编选《晴雪雅词》,评点《词综》,偏重于词法的讨论与示范.另外,《词综偶评》、《晴雪雅词》的选词理念和批评主张,对浙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所批判,提出尚自然,贵性情等创作思想,来纠正浙西词派的偏至,一定意义上弥补了浙派的若干不足.  相似文献   

13.
蒋捷,宋末遗民词人,与张炎、周密、王沂孙有“宋末四大家”之称,其《竹山词》受到历代词坛的关注。元、明两代是蒋捷词传播接受的初始及成长期,词人或选家从词集流播、词作艺术、思想意蕴、词史地位等着眼,既有品评鉴赏,又有实践创变,显示出不同时代词学观念下的接受效果有显著区别,并为走向繁盛的清代竹山词学提供了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4.
宋亡前张炎唱的是爱情欢歌,宋亡后吟的是充满沧桑之慨与禾黍之悲的苦情离绪,词作情调的变化依稀可见词人那难以与人言说的深悲巨痛,于是,张炎的艳情词为传统情词注入了新的因素,赋予了情词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5.
清词中兴是一个长期积累的结果,自明代实已开启词的复兴之端。政治因素只是诱发词的复兴的一个"契机",词的内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才是清词中兴的更重要原因。晚明云间派的理论对清初词坛及这一时期词的理论、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此外,满足文化的形成、发展对清词中兴起了重要的作用,不可忽视。人口的激增与出版业的繁荣同样为词的中兴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云间词派以突出的词学理论与创作表现振兴明词之衰,并开启了清词中兴之格局。该派的主将陈子龙被誉为"明词第一",且其词学理论在明清之交的词学批评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历来针对陈子龙词学理论的探讨却非常有限,论文从承传与发展的角度来探讨陈子龙的词学理论,以见其在词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并确立其对于明代与清代词学之承传、融通、影响的词史地位。全文先从其重要的词学观点入手,探讨其复古源流观、辨体论、词境说、风骚寄托说、体性观、审美技巧论,透过这些观点的阐述以见陈子龙的词论在词史的重要位置,他在明词中衰的困境中接续了词统的最早努力,开启了清代词坛的盛衰之辨与南北宋之争,使词既能维护其本质特性,又可朝雅化尊体的路上前进,为清代词论写下了第一页。陈子龙代表明末词坛雅化的星星之火,即将在清代成为燎原之势。  相似文献   

17.
宋元易代之际,沈义父《乐府指迷》、张炎《词源》、陆行直《词旨》三部词学专著对宋代词学作理论性质的总结,建立起初步的词学体系。周密编选《绝妙好词》于宋亡之后,摘选精粹,体例完备,风格一致,颇具流派意识,以选本形式参与促成宋末以来关于词体理论的建设。其选摘标准及审美取向集中于复雅审音、寄托隐微和力主清空。《绝妙好词》对清代词学思想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阳羡词派是清初与浙西词派齐名的重要词学流派,其领袖陈维崧以独特的词风和词学理论称于词坛并影响于后世。阳羡词派的词学主张主要包括:倡豪放词风,反对颓糜孱弱;推尊词体,存经存史;感物起兴,穷而后发。  相似文献   

19.
论浙西词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西词派形成于清康熙年间,初祖曹溶,领袖朱彝尊,后至康、乾年间,又有厉鹗崛起。浙西词派是清代词坛绵延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词派。可是,学术界对这一大流派研究甚少。本文主要从曹、朱、厉三家入手,着重论述其词论主张、词作风格诸问题,从而阐明浙西词派在中国词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及其为常州词派所代替的原因,以为今天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