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为语文阅读教学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阅读过程是艰巨的脑力劳动过程,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可忽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主动地去阅读,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阅读能力将得到提高。新的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有了明确的阐述:“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就是说,“读”具有其自身重要的意义。不学会读,  相似文献   

3.
王颖 《吉林教育》2004,(12):6-6
反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去,冷静地分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现行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阅读教学必须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为目标,阅读能力的培养又要以具备准确、敏捷的思维为重点。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至关重要。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与阅读都有对话,“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拥有对话的性格。”从所要达到的目的看,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即阅读教学有非常明确的教学目的,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和空间内,完成必要而合理的教学预设目标。而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过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英语阅读教学是中学中、高年级英语课堂的重要环节。在阅读教学中,以引导阅读为主线,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高效的阅读技巧为重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变“要学生读”为“学生乐读”,以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导得巧妙,让学生学得轻松,乐于阅读。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每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师都应努力引导学生与课文直接对话,经历“叩问”、“体验”和“发现”的过程.使学生犹如踏上阅读的快车完成感受、领悟、活用的多级跨越.实现新课程视野下的全程阅读,从而全面提高阅读能力,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应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上.坚持阅读过程的实践性、训练性,把教学的重点从内容的理解转移到语言行为的实践和语文基本功的形成.从思想上明确:课文内容仅仅是教学的一种“材料”.是为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训练学生的语文基本功.是为了让学生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使用的高中、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均强调“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因而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的英语阅读能力培养应是一个怎样的框架,两学段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衔接该运用何种相互可以照应的模式,是阅读教学中应研究的问题。阅读能力体现为理解率和阅读速度,要搞好大学英语的阅读教学与研究,必须提出英语阅读速度和理解率指标,框化出英语教学中指导学生高效阅读的模式,才能促进学生英语阅读水平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秦海粟 《小学生》2010,(12):5-6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关系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认知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阅读教学不能为阅读而“阅读”,还要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说”,只有让学生大胆的“说”,才能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下面就我工作中的点滴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G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可见,现代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能作文”“自能读书”。语文学习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阅读也应该伴随人的一生。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忽视了阅读教学,将会丧失学生的理解能力,可见阅读能力对学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导、读、练”是英语阅读教学过程的基本“三段”步骤。“导”是以教师为指导,对学生的阅读实践给予巧妙的导入、正确的引导、精心的指导和及时的疏导;“读”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各种方式的阅读,如略读、精读和复读等;“练”是以训练为主线,即以阅读理解和阅读技能训练为主轴,以听说训练和语言表达训练为副轴的整体训练。这三者互相交融、层层递进,使得整个阅读教学过程有导有读,有读有练;同时也使主导与主体、教法与学法、反馈与控制得到和谐的内在统一。英国著名教学法专家韦斯特(Michael West)认为:“教授英语的基本任务。首先是培养直接阅读能力。”因此,对学生来说,提高阅读水平、培养自学能力是一个学习方法的问题;而对教师来说,如何成功有效地组织阅读教学,更好、更快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却又是一个教学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我们应该重新来认识一下我们的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在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阅读期待、阅读反思与阅读批判,从而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一、阅读期待———发展自我意识,提升学习水平阅读期待就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和调动自己的已有知识、能力,使新信息变得更容易理解和吸收,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可以…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地阅读”。如何在阅读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相似文献   

16.
李雪平 《教育》2014,(5):72-72
阅读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占有着重要地位。《英语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要求“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主要谈论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由此看来,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语文教学中阅读敦学是基础,语文教学一旦把阅读教学抓好了,它就有个坚实的基础”。而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形成学生的语文能力,这当然也离不开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是一种感知、吸收、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从阅读的过程来看,构成阅读能力的要素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因此,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实际上就是对学生以上四种能力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叶圣陶说,阅读教学就是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培养学生自会读书的能力。我们的学生能“自会读书”了吗?不敢说。在困外阅读研究中,有一种现象叫“杰克现象”。一个叫杰克的学生被老师们认为缺乏阅读兴趣,他常常抱怨语文课太没味道,不精彩,但在家里父母却埋怨他过分地迷恋阅读,以至于一份杂志,一张旧报纸,甚至一页广告也百看不厌。  相似文献   

20.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而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教材理解的基础上,所以就很有必要谈谈阅读中的理解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