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作为美的一种形态,科学美已经在美学界站稳脚跟,数学科学的基础性及其特点使数学赢得了科学的“皇后”之地位。因此科学美的基础和它的主要内容乃数学美。如果在我们的课堂内外。让学生不断认识数学美。充分感受数学美,那数学的魅力就会使学生着迷,学生当然就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数学美是一种科学美,它主要表现在简单美、和谐美、对称美、相似美和奇异美.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受、鉴别、欣赏数学美和创造数学美的意识和能力,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数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3.
数学与美学     
数学美是客观存在的科学美,具有简单性、对称性、统一性和奇异性的科学美特质,教学中发掘数学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助干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5世纪的希腊数学家罗克拉斯说过:“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13世纪的英国哲学家培根也指出,“数学还是关于美的科学”。美籍华人数学家邱成桐在华作数学演讲时,一再指出数学是“伟大而美丽的真理”。  相似文献   

5.
杨成 《今日教育》2007,(3S):41-41
一、理解数学美和数学教学美 数学美是以数学在内容上、结构上和方法上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美和艺术美。它是以思维为旋律.用数学术语、符号、公式和图形谱成的一曲悠扬动听的交响乐。  相似文献   

6.
数学中的和谐美、统一美、对称美以及奇异美等都是客观世界美的特征在数学中的反映.我们要认真地研究数学教学,探索数学方法,挖掘数学学科美的特征,展示数学内在美.1 挖掘数学学科美的特征,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如果我们钻进数学的王国,会惊奇地发现:数学并非人们所说的“枯燥无味”,而有“引人入胜”的魅力.1.1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 作为工具,数学的力量是巨大的,因而十分引人注意.华罗庚写道:“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生物之密,火箭之速,地球之变和化工之巧,给当代科学勾画出一幅五光十色的图画,因而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科学愈发达,…  相似文献   

7.
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美不是什么虚无缥缈、不可捉摸的东西,而是有其确定的客观内容.数学美是数学理论的特征之一,在学习数学的概念和解题的活动中,如果发掘其中美的因素,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数学美,是一种科学美,它有着丰富的美的因素,集中表现为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与奇异美等五个方面。它是客观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真实、概括和抽象的反应。数学美是数学教学中极具挖掘潜力的内容之一,数学中以美为媒介,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对启迪思维与开发潜力,对促进学生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都有极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数学本身具有许多美的特性,它们是形象、生动而具体的,数学中的符号美、统一美、和谐美和奇异美均展现着数学自身的美。  相似文献   

10.
浅谈数学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几何图形的对称是一美,代数的对等是一美,数学科学的本质在于求真,也是一美,数学科学的精神、思想、方法更是一美,而且数学科学的美,用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的话来说,“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像维纳斯石膏像一样,无色无声,是一种冷而严肃的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认为,中西方美学理论体系不同导致中西方审美方式的不同。但事实上,方法论的不同是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将西方审美深入探究,西方审美体现出审美"人化"的特征,而这种特征是从整体上把握西方美学的切入点,从而更好的掌握西方美学中所体现的独特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2.
报告文学的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报告文学文本的现实美来源于现实生活,表现在直接的无功利与间接隐伏着的功利性上;形象美在文本结构的巧妙安排、合理的想象和文学语言的运用等艺术感性形式中得以实现;新颖美要求文本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地创新;感染美既来自文本内容的真实,又来自文本具体生动的艺术形式,是文本真实的内容和完美、和谐的形式在审美高度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美学和古希腊美学都是和谐美的典型,但是二者又有很大不同.它们产生的社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美学理想和个体幸福观都有很大差别.通过对二者的比较,我们就更能清楚地认识中国美学的特点,有助于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美学.  相似文献   

14.
西方美学是一种更重视概念和逻辑体系的比较狭窄的"小美学",其作为知识论的极端形态则是"见科学不见人"的一套概念的或知识的"体系"。而传统中国美学则是生存论意义的美学,是相对诗化的、象征的和具有"人与天齐"的大口径、大边界、大尺度的"大美学",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美学本身,是更地道更正宗的美学。从"人天齐一"的人类追求自由、超越的本性来看,传统中国美学更接近"美学"的本质。因此,世界美学家族中的正庶秩序需要重新调整,或者至少应该做到中西方美学"二美并尊"和"平等交辉",美学无疑应该走出"欧洲中心论"的狭隘观念。  相似文献   

15.
素描教学中的美学内涵包括了形式美(外在和内在的)、科学美和艺术美三个部分,其创作过程不可能脱离人类社会实践对自然形态的把握和运用,只有使形状沉积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和因素,进而达到客观实体与主体知觉结构的相互适应,才会引起审美愉悦。当黑白对比的强烈反差和线条构建在科学审美的规范下,才能体现出创造性思维的主客观协调,此时素描的艺术魅力才得以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16.
商标名的翻译是一种特殊翻译,商标既是专用名词,又是普通名词。同任何翻译一样,商标译名在语言上应该同源名一样,既要做到发音美、形式美、意义美,同时又要在文化上符合译入语国家的审美情趣和心理,以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文章通过对大量商标名的分析,论证了商标翻译中最重要的应该是美感的传译。  相似文献   

17.
儒家社会生态美学思想与道家自然生态美学思想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美学与道家美学作为贯穿中国美学史的两条主线,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平衡发展.儒家美学侧重强调社会生态的平衡和稳定;道家美学侧重强调自然生态的平衡和健康,它们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积极可行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审美在学校教育中的缺失是不争的事实,而审美既是人的一种特殊的活动,也是个体独有的素质,更是人的一种生存、生活境界。用审美的精神来观照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会出现一缕“新绿”。  相似文献   

19.
本认为美的本质是人的物质冲动和理性冲动这两种冲动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的产物,要同时实现这两种冲动的理想美是不存在的。生活中存在经验美,经验美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溶解美,具有松弛作用;一种是振奋美,具有振奋作用。旅游是一种游戏审美,通过旅游可以调解人的物质冲动和理性冲动达到平衡。人在旅游审美过程中,有三种境界,即情趣、意境和艺韵。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孔子的美学思想集中概括为三个方面:其一,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等为内容的礼乐美学思想,体现了一种以“礼乐相亲”为审美原则的规范之美或秩序之美;其二,以“游于艺”、“尽美尽善”、“绘事后素”等为内容的艺术美学思想,在标明了对待艺术的态度——“游”之外,一方面体现了一种以“绘事后素”为审美追求的自然美倾爱,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以“善美相成”为审美标准的“和谐之美”诉求;其三,以“仁”为核心,以“文质彬彬”为审美理想的人格美学思想,生发出了一种以“文质协调”为审美法度的人格美水准。孔子的这些美学思想成为儒家审美的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