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将博弈论引入企业竞争情报模拟方法,对博弈论在情报模拟方法中的定位进行分析。从互动性条件下的决策支持角度以战略式和扩展式两种博弈模型论证博弈论应用于竞争情报模拟方法的可行性。总结博弈论在情报模拟中的应用范围:竞争环境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和企业内部分析。讨论博弈模拟的实施步骤:建立情报课题,情报收集、情报分析和情报服务。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经济学角度透视竞争情报基本模式,发现其实施主体是具有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实施环境是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市场竞争环境;实施方式是与众多竞争对手相互博弈、竞争与合作并存;实施过程是进化博弈;实施结果是基于信息寻租之上的利润最大化。因此,经济人与有限理性理论、不对称信息/不完全信息理论、现代竞争理论、博弈论、信息租与信息寻租理论充当了构建起竞争情报学科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竞争情报的博弈论分析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1  
董新宇  吴贺新 《情报学报》2000,19(4):373-379
竞争情报的出现是与竞争联系在一起的。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市场竞争的博弈特征,以及信息在市场竞争博弈过程中的作用和市场信息的特点。然后从市场竞争的竞争博弈这一本质特征入手,结合博弈论对比分析了竞争情报的出现原因、竞争情报的内容,并对竞争情报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阐述企业竞争情报采集与反应的重要性。运用博弈论中的古诺模型,分析处于竞争状态中的两个企业,比较具有相同和不同竞争情报能力条件下,企业可获得的收益和投入产出比,并据此推断应当采取的措施,为企业制定合理的竞争情报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企业竞争情报采集与反应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阐述企业竞争情报采集与反应的重要性。运用博弈论中的古诺模型,分析处于竞争状态中的两个企业,比较具有相同和不同竞争情报能力条件下,企业可获得的收益和投入产出比,并据此推断应当采取的措施,为企业制定合理的竞争情报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情报竞争的博弈论分析与竞争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佩福  黄骥 《图书馆杂志》2004,23(11):22-24
情报竞争就是对情报的获得、分析、运用的一个过程,现在情报对企业来说已显得越来越重要,谁赢得情报谁就赢得市场,因此情报竞争已经成为企业经营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但是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是情报不是轻易可以获得的,企业更多的情况是在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进行竞争。本文通过一个模型用博弈论来分析企业在信息不完全条件下的竞争及相应的竞争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吴锋 《新闻界》2004,(1):49-50
博弈论本来是一种数学方法,但由于它在决策分析上独特功效,近年来迅速波及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有人甚至说它是“当代西方社会科学里最重要的方法”。但博弈论在我国社会科学界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在新闻界更是少有人提及。鉴于博弈论对于媒介竞争策略的重要意义,本文拟对博弈论这一方法做一介绍,并举出实例说明其应用。  相似文献   

8.
探讨竞争情报理论来源,认为竞争情报理论来源于军事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情报学相关理论,分析这些理论对竞争情报理论的贡献,归纳竞争情报理论演化过程,提出竞争情报沿两条主线演化:①军政情报理论应用于工商企业,与企业实践中的管理学、经济学理论相融合;②沿着情报学的发展轨迹,在情报学与企业实践的结合过程中,形成情报学的一门分支。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博弈论与竞争情报结合的可能性和理论关联,讨论了博弈论在竞争情报中实施的可行性,概括介绍了博弈论及其4种类型,探讨了不完全信息博弈在竞争情报中的实施,最后简略阐述了博弈论应用于竞争情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竞争的企业反竞争情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国内企业正成为越来越多国外公司情报收集的对象.如何抵御竞争对手的竞争情报活动,有效保护企业自身的核心关键情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文章围绕企业的反竞争情报问题,阐述了竞争与反竞争情报的逻辑关系,分析了企业反竞争情报中的重点保护信息对象,以及基于反竞争情报的企业信息释放控制,提出了基于竞争的企业反竞争情报工作模型.  相似文献   

11.
“瓜子理论”在图书馆基层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瓜子理论”为依据,以独特的方式分析图书馆界有关基层管理者所存在的问题,并在制定工作职责,分配工作任务,建立激励机制,考核工作绩效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通过对霍姆斯在马萨诸塞州最高法院期间和在联邦最高法院审理申克案之前言论自由案件判决的分析,来还原他如何提出在美国言论自由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明显而即刻的危险"原则。这种还原包含两个方面:一、对霍姆斯在这段时间言论自由思想的转变历程进行勾勒;二、挖掘影响霍姆斯对言论自由思考转向的历史因素。通过这两方面的论述,尽可能完整地向读者展示"明显而即刻的危险"原则的历史由来。  相似文献   

13.
指出随着网络分析理论在知识组织领域中的大规模应用,人文因素在知识组织中的作用也逐渐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从Folksonomy社群中的“用户-标签”关系出发,基于后结构主义网络分析的思想,采用传统的1-模网络分析方法对社群知识的组织结构进行判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用户-标签”2-模网络,并基于2-模网络中用户与标签的互动关系,对社群知识的“自组织”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揭示用户主观认知对社群知识的组织结构的影响,以及社群知识的组织结构对用户主观认知的形塑。  相似文献   

14.
网络中的“议程设置”与公众自我议程设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春 《新闻界》2007,(4):29-30
在网络传播模式下,"议程设置"仍然存在,但由于传受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议题设置权下放,传播内容多元化等新特点,同时,网络中也出现了公众自我议程设置,并为传统媒体设置议程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王晔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23):50-53
通过对公共图书馆现状的分析,指出现有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中存在的缺陷以及造成这些缺陷的原因。认为公共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软设计是提高居民阅读意识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公共图书馆"创意店"的构想,为读者提供4C服务,让每一位居民公平、便捷、充分地享受和利用好图书馆资源。  相似文献   

16.
正确分类标引 避免错误加“0”——兼与于新国先生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新国先生所举的加“0”例证存在着许多错误,其错误不在加“0”技术上,而在如何分 类上,应避免产生这样的错误。  相似文献   

17.
明代是否存在"京报"以及"京报"的性质问题,一直是新闻史学界长期关注的话题。此前,作为文献史料,仅限于清人俞正燮《癸巳存稿》中的一则材料。当代新闻史学者对史料的发掘又有了一些新的进展,如方汉奇、姚福申等先生的考察,但也多限于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的描述。笔者最近从元明时期的文献中考得关于"京报"的若干材料。认为:从词源学的角度看,"京报"一词最早产生于元代。作为报纸的形态,明代的"京报"已经存在,而且明代人所称的"京报"包括两种不同性质的类型:一类是指封建政府的官报——邸报,一类是民间报房的私报——小报。明代"京报"具有的双重性质,可能是由于阅读者的"误读"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慎言”是儒家传播思想的一部分。“五常”[1]——仁、义、礼、智、信是儒家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通过对言论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约束,规定了儒家“慎言”[2]传播思想的内在属性。儒家思想是伦理与政治合一的体系,其目标是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这要求君子言论符合仁、义、礼、智、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段乐川 《出版科学》2012,20(2):26-28
"媒介间性"特征是从整体视野对编辑活动客体对象关系的抽象概括。它是指不同的编辑客体——媒介,在共时和历时的编辑实践中存在着交互作用的关系。这种作用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共存互补性、交互作用性和转换生成性。这一特征不仅是贯通编辑活动历史的编辑客体作用规律,也是编辑活动的整体特征之一。认识和发现这一规律、特征,对于做好当下编辑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服务供给"模型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时代使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革,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对知识经济的浪潮,作为公共服务机构的图书馆要通过服务创新的方式提升自身竞争力,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本文基于图书馆"服务供给"模型,分析了我国图书馆现状以及如何推动服务创新的进行,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