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8 毫秒
1.
尹奎 《职教通讯》2012,(26):15-17
面对当前旅游人才日益明显的供需矛盾和学生职业意识淡薄的现状,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日益受到学校和相关旅游企业的重视。从分析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现状出发,提出了树立系统化的专业培养理念、创新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优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策略,以提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培养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有利于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提高旅游企业的服务质量。目前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存在自我认知不足、职业意识欠缺、职业情商不高、职业态度不佳、职业意志较差等职业心理素质缺失的问题。造成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缺失的原因主要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合理、职业心理素质教育专业教师队伍薄弱、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缺乏趣味性和系统性等。为了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需要从明确培养的目标和方案,完善培养的内容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情商和职业态度等方面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3.
面对当今旅游行业的人才供需矛盾,在旅游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要在分析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教育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探讨渗透式职业意识养成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创新意识的培养,其实质在于“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改变过去“多灌多得,少灌少得,不灌不得”旧的教学观,以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探求真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方法是合理的课程设置和灵活的教学方式,有效的考评手段是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意识的保证,重视学生个性的养成是培养创新意识人才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5.
旅游管理专业要强化服务意识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其对人才需求逐渐增长,旅游管理专业已经成为了一个新兴的热门专业。在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各校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一些成熟的作法.但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在培养目标确定上,普遍存在着对学生专业理论教学、操作技能训练高度重视,而对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服务理念的确立采取放任自流、计其自生自灭的现象。造成学生到了实际运用所学知识时.尽管有足够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但对客服务过程中,由于服务意识不强,往往不能把所学专业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学用脱节,引起客人投诉。  相似文献   

6.
旅游专业意识是高校旅游专业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通过界定旅游专业意识的内涵,对黄山学院旅游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意识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本专业大学生专业意识较淡薄,本、专科学生之间专业意识差距较小。建议从服务意识、自觉行为意识、竞争意识、服从意识、创新意识五个方面增强旅游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意识。  相似文献   

7.
问卷调查表明,目前国内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智慧旅游意识培养工作有待进一步提升,学生智慧旅游意识还非常淡薄。因此,钦州学院应该从人才培养方案、授课模式、实习方向等多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智慧旅游意识。  相似文献   

8.
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与社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矛盾,需要我们探索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基于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现状,提出“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平台”的课堂教学模式构想,分析构建的基本理念,浅要介绍具体的实践探索,旨在提升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效率,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旅游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9.
我国教育事业虽然蓬勃,但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专业对口就业率、满意率却不理想,因此必须加强中职旅游学生的专业教育,特别是旅游专业的专业意识、专业态度和专业习惯,在通过课堂常规教学、角色模拟扮演、专业技能展示、社会实践服务和榜样评比示范等途径来培养。实践性教学是中职学校根据自身专业培养目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获得感性知识、进行技能训练、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教学。作为培养应用型一线人才为主的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紧紧围绕实践教学,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主动适应市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问卷调查,综合采用卡方检验、交叉列联表分析、因子分析等定量方法,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倾向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选择旅游行业工作的比例较低,大部分学生对旅游行业就业的发展前景持保守态度;性别、地域来源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选择旅游行业就业和对旅游行业就业前景认知关联性不强,但高考志愿填报动机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选择旅游行业就业和对旅游行业就业前景认知具有显著的关联性;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目标和价值观更加务实;九种因素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倾向具有影响,其影响力由高到低分别是择职能力与人际技能因素、单位保障因素、课程教学因素、单位声望因素、人才培养因素、实践因素、个人特质因素、职业发展因素、工作地及专业对口性因素。根据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倾向特征,提出从学校、个人、企业三个方面强化学生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以课程模块化设置为关键突破点,重新构建旅游管理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突出课程内容的模块化,以全面塑造旅游管理职业能力体系为特色,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符合旅游教育内在规律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以进一步实现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运城学院为例,从思维创新、沟通与人际、专业知识与技能及个人属性等方面,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职业能力构成要素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个人属性是从事职业活动的必备基本能力,但并不突出.沟通与人际交往最能够体现职业能力水平.专业知识与技能是最具竞争力的职业能力,而思维与创新能力重要性一般.最后,从职业能力内涵认识、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和课程体系设置三方面提出了提升职业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的英语教学应以各类职业技术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为目标。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高职英语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涉外专业的培养方案对本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涉外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现状难以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有必要研究涉外专业学生英语技能培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前,旅游人才市场的供需现状是:通识型旅游人才的供给已趋于饱和,专业技能型人才急缺,现行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因此,学校应完善旅游管理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专业实习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确保学生毕业走向社会之后,既能够迅速适应专业岗位需要,又具备强劲的后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大多实行的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其特点是重理论轻实践,导致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毕业生业内就业率低等一系列问题。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企业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求贤若渴,旅游人才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业内需求的高级管理人才,使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能在业内充分就业,探讨国内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全面推行"3+1"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实行"3+1"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重点提出了实施"3+1"教学模式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校能否培养出具备优秀能力素质、为社会实际所需要的人才,关系到大学生的就业前景、职业生涯塑造和行业发展。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能力素质建构可以从良好的思想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全面的文化素质、过硬的业务素质、及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和适应能力五个主要方面着眼,通过优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开展与职业能力挂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职业观念和道德意识等途径,造就满足社会需要、推动旅游业发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7.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资料收集和查阅、交流与讨论获取相关的专业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锻炼思维能力。文章在充分分析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目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科特点,提出PBL教学法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结合是完全可行的。详细梳理了PBL教学的过程,从问题设置、团队组建、学生学习到教师点评总结。文章最后就PBL教学法在旅游管理专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应坚持PBL教学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根据高校涉外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采用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强化专业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与岗位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