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9 毫秒
1.
《庄子》对日常经验感物心动、情与物迁的情物关系进行了消解,同时重新建构了一种不为物转、情物相照的情物关系。情物关系在《庄子》哲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它不仅是理解《庄子》人生哲学的逻辑基点,同时也是理解《庄子》境界论美学以及中国艺术精神的一个重要关节点。  相似文献   

2.
"立乎不测"是《应帝王》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能否正确理解"立乎不测"直接关系到对庄子政治哲学论的合理解读。"立乎不测"不是一种高深莫测的政治权术,而是不要卖弄知识聪明去揣测不可认知的自然,任其自齐、自然而然,保持各自本来的状态,从而达到一种既不伤物、也不伤己的舒适愉悦的境界。"立乎不测"体现了庄子系统的政治观,其不仅是庄子政治论的原则和基础,同时也体现了庄子无伤而自如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3.
《庄子》之思想与《周易》有关 ,这可从《庄子》论《易》、《庄子》论“命”、《庄子》之文句等方面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4.
邓联合博士新著《"逍遥游"释论:庄子的哲学精神及其多元流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以下简称《释论》),是一部立足"逍遥游"解读《庄子》及庄学史的专著。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三章以《逍遥游》篇为切入点,着力分析庄子"逍遥游"思想的二重意涵及内在紧张;下篇五章  相似文献   

5.
"重言"是《庄子》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争取并支配话语权力的重要手段。通过道者话语权力的顺承和他者话语权力的重塑,《庄子》在某种程度上建构起自身的一套话语权力体系,并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道家是由春秋时期老子和庄子开创的一个思想体系,《老子》和《庄子》(《道德经》和《南华经》)是这一思想体系的哲学基础,道家思想主要体现在这两部作品中。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民间仍然具有很大的凝聚力。《老子》把"道"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它的哲学思想在文字之间显而易见,因此被称为哲理诗。与《老子》相比,《庄子》因为其语言本身和创作形式的  相似文献   

7.
《庄子·盗跖》是一篇寓言故事,以沉着、冷静的风格反思了人生,敲响了长鸣之警钟——人可以食,鲜可以饱;以戏谑、讽刺的笔调嘲弄了孔子,表达了庄子非常之理想——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篇寓言故事对后代文人影响甚多,其中对《水浒传》的影响尤为显著。拟从庄子的反思人生、庄子的非常理想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庄子·盗跖》对《水浒传》的影响及其在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石涛《画语录》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重要著作,"一画"论是其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范畴与理论基础,其内涵外延具有数理、事理、道理的含义,更具有本质、本元、本源等哲学本体论意义。"一画"论既植根于中国古代哲学老子"道生一"、庄子"自然""无为"思想基础,又立足于"画从心"、"乃自我立"的独创性精神,以"一画"构建了本体论、源流论、体验论、创作论、方法论、笔墨论、蒙养论等画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论析后世思想家注《庄》来讨论思想史上的“庄子影响”问题。文章认为.“庄子影响”是通过后人对《庄子》的接受、理解和阐释实现的,由于这一接受活动必然地经过“视界融合”过程,因而“庄子影响”就不是单向的和绝对的,它在思想史上表现为一源多流也就是必然的。所谓“庄子影响”问题的实质,乃是接受者对《庄子》思想各自不同的理解和阐释.  相似文献   

10.
刘辰翁《南华真经点校》与以往众多解庄者以注疏的形式阐发《庄子》义理有很大的不同,他采用了随手批注的评点形式,记录其对庄子的评论,主要是是对庄子"诡奇"的表现手法、"画意"和"味"以及"真"进行了阐释。这些都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庄子》的艺术魅力,也因此开了《庄子》评点之先河。  相似文献   

11.
郭象是魏晋玄学的集大成者,其《庄子注》是借注解《庄子》来表达自家之意,是对《庄子》文本的创造性诠释。《庄子注》中的"自生"概念是理解郭象思想很关键的一步。本文通过对道家以前"自生"概念的梳理,进而发掘出郭象对"自生"概念的独特理解以及其哲学内涵。郭象将老庄哲学中的宇宙生成论创造性地诠释为自生独化论,改变了道家一直以来以道为本的哲学,将一切都还原成万物自生独化的过程,批判地继承并且发展老庄哲学的思想,对于后世研究道家思想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诗》不仅是儒家的经典,而且也是先秦诸子思想的源头,作为道家代表人物的庄子就曾经引《诗》和论《诗》。庄子的许多思想和重要的观点都可以在《诗》中找到相对应的篇章。一部《庄子》不仅在精神内涵上对《诗》有诸多继承,而且在艺术上,其虚荒诞幻的世界是对《诗》中颂神母题的深化,《诗》中浪漫夸张手法、《诗》之寓言和叠词等表现手法对庄了审言和重言等的形成也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庄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学与哲学共生不离的典范,《庄子》的文学思想和艺术创造皆与其哲学之“道”的内涵密切相关,其中的艺术形象皆是合于“道”、归属于“道”并体现着“道”的意象。《逍遥游》是《庄子》的开篇之作,在整个庄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逍遥游》中的“鲲”、“鹏”形象是《庄子》哲学理念、文学思想的奠基性意象,它不仅是庄子浪漫主义文学的象征,也是庄子哲学思想“道”的表述。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通常对“鲲”、“鹏”形象的文学性的阐释和把握较多,  相似文献   

14.
《庄子》在我国寓言文学的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全面系统地考察《庄子》的寓言,无论是对于《庄子》研究,还是对于我国寓言文学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王启贵同志《浅谈<庄子>的寓言》(以上简称《浅谈》。刊于《新疆师范大学学报》83年二期)一文从文学角度比较全面地阐明了《庄子》寓言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对  相似文献   

15.
常州词派有颇深的经学背景,深受常州词派影响的况周颐,其词论中却有大量《庄子》语境,具体表现在:以"独"与"静"完成对词境的建构;"不得已"之词心说与《庄子》所说的"不得已"有相近的理论内涵;"浑成""自然"论承庄子而来,而"从追琢中出自然"却另有思辨。况周颐词论调和学力与性灵,使儒庄相互渗透,开辟了一条新的阐释路径。  相似文献   

16.
孙媛媛 《中文自修》2011,(12):34-35
我发现,有着"老庄"并称的老子、庄子,同样是教育界"种花"的"高级园丁"。老子有他的《道德经》,庄子有他的《逍遥游》。读《老子》的"水论",浅浅悟出水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读《庄子》的《秋水》,  相似文献   

17.
"天籁"是今人描述音乐的一个常用词,然而这个概念在它的出处——《庄子》中的原意为何,自古一直众说纷纭。从《齐物论》主旨以及庄子的道论思想出发,结合《庄子》其他篇章中有关音声的相关表述,并通过对"天籁"的造词用意及其与"地籁"、"人籁"的关系的深入分析,可以说明"天籁"相当于道,是现实音声的形而上的本源,而非如其他各派观点认为的是"自己而然"的"独化"状态、是非主动的"自鸣"、是合乎规律的音乐、是人的言语等。  相似文献   

18.
《庄子》“性”论内容宏富,立论独特。庄子后学从事物的天赋性、特殊性双重角度界定性的内涵,从殊性、天性、本性入手分析性的重要类型,从物质、精神与制度层面探究失性现象产生的多重机制,从多重维度细致剖析导致失性的诸多行为,从维护性的初始性、自然性、完整性的立场坚守性的本真性。《庄子》“性”论的主要特征在于强调事物的天赋本性,以“自然性论”“性超善恶论”“性不可修论”与同时代“性”论相对抗,其主要缺陷体现在取消人性的社会性、否定人性的发展性。尽管如此,《庄子》“性”论对于道德教育、生态文明建设仍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庄子是先秦道家代表人物,司马承祯是唐代道教代表人物,二者生活年代相隔千年,但庄子有"坐忘"说,司马承祯著有《坐忘论》,在历史上均产生深远影响,二者之间有什么异同及内在渊源关系,本文试图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20.
《庄子》一书中刻画了多位残疾人的形象,他们为文章增添瑰奇色彩的同时更是成为庄子阐释其残全思想的重要载体。除了阐释精神与形骸的残全轻重外,庄子还提出了可以从"天"与"命"两个角度理解"残"与"全"。在解读中,要注意《庄子》语言背后传达和遮蔽的信息,不可处处落实,应从庄子的思想核心"道"的角度进行剖析,这样可能更有利于接近庄子残全思想的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