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是心灵的艺术。黑格尔早就指出:“诗的出发点就是诗人的内心和灵魂。”对诗歌本质的这一表述,已为中外诗歌的广泛实践所验证与认同。新时期以来,中国诗歌也走着由外而内的深入与转型。广大青年诗人更是把诗看作一种生命本能的冲动,把诗当作生命的存在方式,提出“诗的生命的瞬间展开”、“人类心灵的深处呈现”、“一种莫名的震颤”。  相似文献   

2.
刘瑾 《文教资料》2013,(19):55-56
海德格尔对技术的追问与他对“存在”问题的思考紧密联系在一起,他道出了现代技术的“集置”本质、形而上学的思想根源及现代技术所导致的人类与现代科学受控于“单向度”的技术意志危机。他认为追问构筑思之道路.思之道路即语言之路,人类应通过“思”与“诗”的对话拯救技术带来的种种危机,探求人类进入“诗意的栖居”的出路。其独特而深刻的技术批判思想对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明端 《文教资料》2007,(12):69-71
艾青最具价值和最具影响力的诗歌理论著作,都是在抗战初期完成的。这时期的诗论围绕着“诗的完整体、诗的散文美和诗的创造性”这三部分核心内容,反复追问探求,深入分析总结,展现出丰富的艺术经验和理论探索精神,堪称是中国现代最成熟、最优美、最简赅的诗论之一。  相似文献   

4.
编辑手记     
《中国教师》2005,(12):1
自从有了教师,就有了对教师角色的追问。千百年来,人们不停地追问:教师到底是什么?教师角色有哪些丰富的内涵?在这个不懈的追问过程中,人们不仅熟悉了孔子与苏格拉底这两位人类最了不起的教师,而且形成了关于教师的种种美好认识,诸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辛勤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中西方经典文学作品的宏观比较视野探讨作为生命价值存在的诗的言说,意在追问原初意义的诗的本体论依据。认为:超越文化差异的原初的诗意精神是诗人的激情与诗人的祈祷。作为人的原初存在的生命欲望,在诗的世界中既呈现为浸透了诗人精神信念的诗的激情,也呈现为充盈着诗人生命激情的诗的祈祷。激情与祈祷是诗的最本然也是最高级的诗性品质,构成作为生命价值存在的诗的言说的基本内容。诗人在激情中生命敞开存在最幽深的领域,在祈祷中人能够倾听到最高远处“道”的言说,由此,诗人开拓人类精神存在的深广空间。  相似文献   

6.
“追问”是一门重要的数学教学艺术.适切的追问有助于激发儿童的思维,挠到儿童思维的“最痒处”.在“关联”处追问,能够挠到数学“知识结构”的痒处;在知识“内涵”处追问,能够挠到儿童“认知错误”的瘁处;在“意外”处追问,能够挠到教学“非预设生成”的痒处.数学追问,让儿童的数学思维始终处于深度开发状态.  相似文献   

7.
诗歌起源新探刘为钦诗歌起源,历来众说纷坛:诸如诗起源于人类善于模仿的天性、起源于巫术、起源于游戏、起源于劳动……。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点新的探讨。一、“啊”、“哦”之类是最原始的诗要探讨诗的起源,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最原始的诗。在我们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相似文献   

8.
如何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邹克寿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是人类生活的本能。劳动教育是对孩子进行人生教育的根本。不劳动,人类就不能生存、繁衍和发展;不劳动,社会就不能进步、繁荣和昌盛。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劳动是人生一桩最紧要的事体。”法国著名...  相似文献   

9.
渴望被赏识是人类最本质的需求,希望得到尊重是人类天性中最深刻的冲动。中国有句古话:“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二长。”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精辟地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能,而在于呼唤鼓励鼓舞。”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有理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  相似文献   

10.
禁忌的产生,源于对人类生存本能的压抑与张扬。生存是动物也是人类追求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目标,人类的发展史,就是种族生存、繁衍的奋斗史。生存的压力迫使人类追求生理的快乐和满足,张扬本能的需要;但在需求获得满足的同时,人类发现本能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只想单纯追求当下的快乐,只会导致整个人类的灭亡。在种族灭亡的巨大恐惧中,禁忌作为一种规范保障人类行为的一整套规则,被慎重应用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它在制约人类本能的同时,也从长远的角度张扬着它。  相似文献   

11.
“何谓公平?”,实际上它含有两重追问:问“什么是公平”,这可以说是对公平的本质进行追问;二是追问“怎样才是公平的”,说的是对公平的衡量进行追问。公平是什么?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认识和改造自然;而为了使征服、改造自然的活动得以进行,人又必须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组织  相似文献   

12.
生态诗具有与其他诗歌不同的特质。生态诗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之关系和探寻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的诗歌,华海是当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生态诗人。华海的生态诗批判工业文明积习、揭示人类自身的错误、反思深层的原因,具有“生态诗骨”的特征;同时又具有把生态与诗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生态诗境、生态诗味、生态诗气等“生态诗风”。  相似文献   

13.
春雨     
上课铃响了,我走进教室,准备将教科书和教案放在讲桌上。可低头一看,水迹浸湿了大半个讲桌。“这是谁干的?”我本能地问了一句,教室里鸦雀无声。我的怒火潜滋暗长,只差拍案而起。怎么办?要是将此事追问下去,必会影响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要是不追问,我又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我冷  相似文献   

14.
诗歌是人类最古老而又最瑰丽的艺术花朵。我国的诗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素有“诗国”之称。过去,我国许多孩子的启蒙教育就是从诗开始的,它不仅可以增长知识,发展思维,陶冶情操,而且能激发孩子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孔子曾说:“书以道事,诗以达意”、“不学诗,无以言”。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我们要把学校办成一所诗的学校,我想以诗的真善美来办教育。”  相似文献   

15.
网名“诗三百” 在孩子们不停的追问下,昨天我把QQ号给了他们。今天一大早,来到教室的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对我的昵称“诗三百”跷起了大拇指。  相似文献   

16.
音乐与文学渊源已久。劳动创造了人类.同时也孕育了一切艺术。诗和歌就是从人类为生存而开始繁重劳动的那一天就产生了,并且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古代的诗就是歌,如最早的“夯歌”、“纤夫歌”等,既是歌又是诗。诗和歌的交融也就是音乐与文学的最原始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滕颖娟 《教师》2014,(34):9-9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是自然赋予人类的礼物,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心灵跳动的声音。音乐美学家汉斯立克曾说:“诗和画等艺术是说服我们,音乐是突然袭击我们。”我国古代典籍《乐记》中就谈道:“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  相似文献   

18.
以爱为核心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是人类情感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每个人的本能和追求。中国古代就把爱作为人类道德追求的目标及社会理想。孔子的仁爱思想主张“仁者爱人”,作为一位仁者要“居处恭,执事敬,与仁忠”。“仁之方”是“忠恕之道”,从正面讲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从反面讲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认为“仁”是包罗众德的最高观念。墨子也提出了“兼相爱”的社会理想,“兼相爱”就是不分人我,  相似文献   

19.
“何谓公平?”,实际上它含有两重追问:问“什么是公平”,这可以说是对公平的本质进行追问;二是追问“怎样才是公平的”,说的是对公平的衡量进行追问。公平是什么?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认识和改造自然;而为了使征服、改造自然的活动得以进行,人又必须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组织起来,相互协作和分工。换言之,任何人要想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结成一定的共同体,这是他们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必要前提。在一定社会共同体中的人们,一方面存在着利益的共同性、一致性,正是这种共同性、一致性才使其共同体得以存在;另一方面,由于…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有一首梁小斌的诗《我热爱秋天的风光》 ,这首诗因其过于“朦胧”而造成了师生在理解上的障碍。学生总是追问 :“为什么将秋天比作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 ?第二节中的六个‘我’分别指什么 ?‘辉煌的屋顶’‘优美的思想’又可能指什么 ?为什么说我有一颗种子已经被遗忘 ?”这些问题教学参考书上没有给予适当的解释。对此 ,笔者以为 ,尽管这首诗比较“朦胧” ,但一些基本意思还是可以讲出来的 ,也是应该讲出来的。一、把“秋天”比作“河流”意在说明秋天如同河流一样生生不息 ,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深沉”原指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