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咸山深臻摄今临汾方言没有文白异读,宕江曾梗摄则叠置着文、白两个层次。文章以田野调查所得的17个方言点的材料为主,分别对咸山深臻摄以及宕江曾梗摄两个层次的韵类分合情况进行描写,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阳声韵归入阴声韵、入声韵的情况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2.
合阳县位于关中东部黄河西岸,其方言则可归入中原官话汾河片。该方言典型的文白异读包括:古全浊声母仄声字今读塞音塞擦音时送气/不送气;古假摄三等麻韵字今读低元音/高元音;古宕、梗摄舒声字今读阴声韵/阳声韵;止摄合口三等字今读齐齿呼、撮口呼/开口呼、合口呼。  相似文献   

3.
合阳县位于关中东部黄河西岸,其方言则可归入中原官话汾河片.该方言典型的文白异读包括:古全浊声母仄声字今读塞音塞擦音时送气/不送气:古假摄三等麻韵字今读低元音/高元音;古宕、梗摄舒声字今读阴声韵/阳声韵;止摄合口三等字今读齐齿呼、撮口呼/开口呼、合口呼.  相似文献   

4.
西昌方言中古庄组字多读[t]组,但有少数字读[ts]组。抽取西昌方言中所有读[ts]组的庄组字共70个,将其声、韵、调与中古《广韵》中的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读[ts]组的庄组字基本上是中古生母止流梗三摄开口二、三等和遇摄合口三等平声字,演变在西昌方言中主要读/s/声母开口呼阴平字。联系汉语其他方言知庄章的今读情况,可判定西昌方言读[ts]组的庄组字是历史遗留的结果,而普通话中读[t]组西昌方言读[ts]组的原因则是由语音演变的时间性所致。  相似文献   

5.
有关大埔县湖寮镇客家方言古果摄、效摄一等字的今读,学界存在单元音和复合元音之争。文章从实验语音学的角度出发,对古果摄、效摄一等字在大埔县湖寮镇客家方言中的今读问题进行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大埔方言果、效摄一等字韵母确为复合元音ou而不是单元音o或滑音ou。  相似文献   

6.
押以中古音为参照探讨陕西紫阳县方言韵母的演变情况,总结其韵母演变规律,发现紫阳县方言韵母从总体上看具有官话方言的共同特点,可将紫阳县方言归入西南官话中,但其韵母与西南官话其他方言点相比又体现出同中有异的差别,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古果咸山宕摄一等端见系字的合流问题;古遇摄合口一等端系字、三等庄组字、臻摄合口一等入声端系字、通摄合口一等入声端系字、通摄合口三等入声端知系字合流,且出现文白异读现象;古假摄开口三等端系字、咸摄开口三四等入声端系字、山摄开口三四等入声帮端系字出现文白异读现象;通摄唇音字与曾梗摄合流;山摄开口入声三四等帮端系字白读为[e];古宕江摄开口见系入声字的今读韵腹高化。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描写常熟方言古见系声母今读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各母例外字的读音来源及形成原因,进一步归纳常熟方言见系声母的演变情况。其中,见组字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腭化形式,尽管都表现为文白异读,却代表着不同的历史层次;疑母字正处于???/??的演变阶段,甚至还有少数字声母进一步脱落变成零声母;匣母字的今读声母有两条演变轨迹:一是朝着腭化的方向演变,一是朝着零声母的方向发展。通过共时的描写和历史的比较,厘清常熟方言古见系声母的历史层次,为北部吴语的今读和演变情况提供翔实的方言依据。  相似文献   

8.
主要从中古合口韵读为开口韵的角度,管窥山西方言声母对韵母的制约和影响。晋方言中,合口读为开口的主要有以下韵摄:1.唇音合口字读为开口较为普遍,但果合一、通合一、合三唇音字仍保留合口的读法;2.中古遇摄泥来二母合口字读为开口占大多数;3.部分方言点疑影喻合口字合流读为开口呼。山西方言合口韵读为开口是声母对韵母影响所致,声韵调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导致语音演变的内部动力,是除接触式音变之外的又一个重要的音变解释。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探究阜阳方言古入声消失的今读分派规律和特殊的读音现象,尤其注意揭示反映方言地域特征的古入声字特殊读音。从入声今读的语音规律和语音特点来看,阜阳方言确属中原官话,但有区别于其他中原官话的鲜明的语音特征,这尤其体现在曾梗摄一二等入声字见系声母的腭化上。揭示阜阳方言入声今读的语音特点是深入认识和研究阜阳方言的需要,对中原官话的分区划片以及皖北方言的内部再划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无锡方言音系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锡方言属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无锡方言内部情况比较复杂。无锡人认为:“无锡南北四城门外葛闲话搭城里闲话是勿一样葛。”所谓“城里闲话”指的是老城区内(护城河以内,今届崇安区)讲的话。这种话同老城区周围的话是有所区别的。如北门外“馋”字读[dzε213],“潮”字读[dζa213],而老城区内“馋”字读[2ε213],“潮”字读[ζa213],也就是说,北门外的语音系统中有与[ts、ts]和[tξ、tξ]相对应的浊塞擦音[dz]和[dζ]两个辅音声母,而老城区内却没有。又如:宕摄开口一等字、合口一等、三等字和江摄开口二等字在南门外等某些地区的语音中鼻音韵尾完全失落,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50个方言点的调查,发现在晋东南晋语中,绝大多数方言以两组入声韵为常,主要元音分别为高元音和低元音。在详细描写其读音类型的基础上,考察了入声韵今读韵母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考察汉语方言古匣母读舌根塞音类声母现象,着重比较了闽吴、客赣以及湘粤等南方方言古匣母读舌根塞音类声母现象的异同情况.根据其读音表现,将古匣母今读舌根塞音类声母的现象区分为性质不同的两类——残存型和新生型.由于群匣分流时部分匣母字"掉了队",另一部分在后来的演变过程中又发生了"回头"演变,从而在有的方言中出现了两类不同性质的匣母字"叠置"的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13.
奉化方言同音字汇,反映了当前奉化方言老年人的语音系统。它的声母29个,韵母43个,声调8个,既体现了吴语甬江小片的共性,又具有个性特征:遇摄合口一等模韵和三等鱼韵的精、清两母字,有ts、ts^h、dz和t,t^h、d文白两读;遇摄合口三等鱼韵知、庄、章三组字中,韵母有u和l两读;声调虽仍保持古平上去入各分阴阳的格局,但阴平与阴去混读现象明显,也有部分浊上调今读阳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分析讨论了豫鄂陕交界区域汉语方言古遇摄字的今读类型及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绥宁县有湘语和赣语等多种汉语方言。绥宁湘语和赣语果摄的今读音大部分是一致的.都有o类音、a类音和e类音;u类音是绥宁赣语果摄韵独有的语音形式;绥宁湘语东山话果摄字基本读a类音.与绥宁其它汉语方言和周边方言都与众不同。绥宁湘语和赣语果摄韵今读o类音是中古以后的历史层次。今读a类音和u类音是中古之前的滞古层次。a类音和u类音之间具有音变关系;e类音是受通语影响的外来层次。  相似文献   

16.
李永新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1):116-118
会同方言的流摄一等字读音与效摄相同,在流摄的[u]、[a]、[ia]、[au]、[iau]、[u]、[iu]七个今读韵母中,流摄一等的文读音和流摄三等的主流读音[u]、[iu]有不同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概述辰溪汉语方言的声韵调,然后逐一举例分析《广韵》中的止、蟹、山三摄在辰溪方言中的今读情况,最后总结止、蟹、山三摄在该方言中的读音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8.
同一摄的三四等字的读音,多数方言已经没有分别了。比如:"连"(三等)与"莲"(四等),"仙"(三等)与"先"(四等),北京、苏州、广州等地的方言均没有分别。金有景(1964,1980)曾谈到,浙江义乌方言咸山两摄开口三四等的端、泥、精三组声母的字,以及见系声母的个别字,其白读音还有分别:三等字读ie,四等字读i。例如:连(三等)lie11——莲(四等)li11仙(三等)sie33——先(四等)si33在义乌方言中,不仅咸山两摄三四等字的白读音有分别,效摄三四等字的白读音也有分别,  相似文献   

19.
浦北福旺背山话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浦北县内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粤语次方言称为背山话。其突出特点是: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的绝大部分读送气清音,果摄不论开合主要读[u],假开三主要读[i],没有撮口呼,遇摄不论洪细都读[eu],成深摄少数字、曾开三及梗摄大部分字读前鼻音韵尾。词语举例收词155个,语法例句收57个,同音字汇收字4000个。  相似文献   

20.
中古宕江摄开口入声字在除江淮官话以外的官话方言中的表现可以分为两大类:A类主要并入果摄,B类则白读并入效摄,文读并入果摄.其中并入果摄的情况多不符合中古开口字演变的一般规律.这些入声字在两类官话里有不同演变途径,而B类文白读系统则是受明代南京官话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