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此书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书中策士对国君的游说或相互之间的论辩大多是现场的。《文心雕龙》将其游说特点总结为“喻巧而理至”[1],本篇不只有现场言论,还有一个重要的序曲“窥镜”,“巧喻”和“至理”的触点和基石均源于“窥镜”。  相似文献   

2.
《太原大学学报》2019,(3):45-49
相传为杜光庭所作的《虬髯客传》,其中的剧情对话、人物行为,对游说艺术的运用比比皆是。而产生在小说之前的《鬼谷子》是先秦纵横家经典思想的精要,《虬髯客传》与《鬼谷子》均有政治目的表现,将《虬髯客传》的叙事情节与《鬼谷子》进行比较,不难发现,这篇唐传奇小说的叙事情节有多处对《鬼谷子》的游说艺术进行了实践。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四年级时,王黎冰在爸爸"蓄谋已久"的游说下开始接触。"游说"成功,爸爸便为他精心安排读《红楼梦》的步骤。先读著名红学家蔡义江的《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品味书中诗词在语言、暗示人物命运方面的绝妙。《红楼梦》  相似文献   

4.
《庄暴见孟子》出自《孟子·梁惠王下》,被选入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五册,记述了孟子一次见齐宣王并游说齐宣王实行仁政的过程。在百家争鸣的时代,孟子为宣扬自己的主张,捍卫儒家学说,纵横捭阖,游说诸侯。孟子不仅具有丰厚的学养,刚健的气质,是战国时代的散文大家,也是一位雄辩家,其机智的应变能力,清晰的论辩逻辑,生动形象的语言,磅礴的气势,娴熟的技巧,在当时即享有雄辩家的盛誉,本文紧就《庄暴见孟子》一文窥蠡孟子的游说技巧。移花接木巧妙转题在辩论或游说中,如果话题或观点对己方不利,或比较难辩,就不妨采用移花接木也叫李代桃僵的方法,在…  相似文献   

5.
韩非是战国末期代表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也是先秦的寓言创作家。他的著作《韩非子》一书,寓言故事很多,散见于篇中,而《说林》、《内外储说》更可以说是寓言故事集。这是因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非常重视游说,以说服国君坚决推行其政治主张,并和敌对学派作斗争。因此,对于游说故事的搜集编辑也都非常重视。韩非总结前人游说的经验,运用很多生动的寓言故事从认识论、功利主义、道德观和政治观等方面广泛而尖锐地批判奴隶主贵族阶级的理论,形象而深刻地阐明地主阶级的思想。今天,读一读韩非的寓  相似文献   

6.
三人成虎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整理的。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游说之士在游说各国或相互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文献。它那铺张扬厉的文辞、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形象生动的寓言故事,极具文学色彩,令后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7.
三人成虎     
背景链接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整理的。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游说之士在游说各国或相互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文献。它那铺张扬厉的文辞、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形象生动的寓言故事,极具文学色彩,今后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8.
三人成虎     
背景链接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整理的。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游说之士在游说各国或相互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文献。它那铺张扬厉的文辞、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形象生动的寓言故事,极具文学色彩,令后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9.
《鬼谷子》对纵横学说的理论构建,主要是引入老子的“道”论及其概念、范畴,使得纵横学说理论化、系统化。其具体做法是:把游说之术纳入“道”,寻找纵横学说的理论依托;把道家“阴阳气化论”引入游说领域,解决游说理论的产生过程;利用老子“崇阴尚柔”的思想揭示谋略的本质;对老子“自然无为”思想的袭用,设计纵横学说的总原则;利用道家的辩证观念,总结纵横之术的方法。从《鬼谷子》对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的袭用与改造来看,《鬼谷子》的成书不可能晚于战国后期。  相似文献   

10.
一个民间组织最近从美国司法部取得的资料中发现 ,登记从事游说工作的公关公司和个人数量至1998年底共有25012家 ,比1997年9月底时激增37 %。这些公司和个人1998年上半年的收入高达14 2亿美元 ,比1997年上升了13 %。客户数量也有所增加 ,在这些客户当中 ,花费100万美元以上来委托游说代理人进行游说工作的共有261人。《上海译报》美国游说行业发展快、利润丰  相似文献   

11.
利益集团的政治游说活动是澳联邦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时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之一。职业说客(lobbyist)受雇于某一利益团体,采用各种"布道"手段来与立法者建立沟通渠道,从外部对政府决策或行动施加影响。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利益的分散化,一度被指责为公共政策领域寄生产物的政治游说,现已在澳大利亚获得了普遍的认可,被视为民众与执行政府之间合法而且必要的沟通渠道。本文回顾与分析了澳联邦民主议会制度下,游说策略的发展演变过程及背景,明确指出政治游说已走出国会"议事堂走廊",成为了一种"公开性活动"。  相似文献   

12.
《战国策》中的策士凭着自己的智慧,在纵横捭阖的斗争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然而他们的人生却是悲剧性的,这主要是由于策士的依附性、策士的高傲性格、策士游说的艰险、策士间的内耗及悲惨结局使然。  相似文献   

13.
李阳琇 《比较教育研究》2004,25(8):79-82,87
文章分析了美国六大高教协会从事游说活动的背景,它们在第104届国会使用的几种游说策略,取得的成果,最后探讨了它们成功运用游说策略的原因以及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evelopment, role, nature and function of a non‐tertiary distance education pressure group in Australia. It describes the activities of the School of the Air Parents and Citizens' Association (P & C) in Carnarvon, Western Australia. It assesses the distance education perspective the parents have; reviews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the Carnarvon teaching staff and the head office administrators of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and indicates the nature, extent and effectiveness of State and Federal parliamentary lobbying. In. particular, it details the alignment of the P & C with the national Isolated Children's Parents' Association and what it has meant in terms of P & C influence and lobbying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5.
《战国策》寓言作为一种短小的叙事文学,是谋臣策士四方游说和相互庭辩的工具。通过对《战国策》寓言进行叙事分析,可以看出它在叙事上的一些技巧。在游说过程中的寓言,叙述者通过巧妙地安排叙事者身份使自己说辞能够为人所接受。通过分析寓言的"隐指人格",可以看出战国时的社会文化形态和以及个人价值观念等。一些寓言的叙事方位具有特色,叙述者会现身点出寓意,而另一些未点出寓意的寓言就需要接受者的个性解读,从而使接受活动变为一种多元化的阐释活动。  相似文献   

16.
游说业在美国是一个成熟的行业门类,目的是争取政策、资金和人才以及社会的认可和支持。高等教育游说活动在本质上是游说需求者和游说对象"双赢"的一种正常社会行为。我国高等教育存在对资金和政策的大量诉求、民办高校的生存环境需要第三方介入、高等教育的民主化进程扩大了决策参与机会,这些为高等教育游说活动提供了空间。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游说可以先从各级各类课题与项目中发现议题,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7.
1922年五六月间,李大钊通过白坚武、孙丹林向直系军阀吴佩孚游说,使其通过“保护劳工”等四大政策,并应交通总长高恩洪之请,为其精选六名铁路密查员,分派到陇海、京奉、京绥、正太、京汉、津浦等六条铁路,帮助其检举交通系的营私舞弊,以铲除交通系在铁路上的影响,帮助吴佩孚控制铁路经济脉搏。这六名铁路密查员实际是我党的铁路特派员,为开展工人运动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说体文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游辩之辞,自秦汉统一后,逐渐发展为一种解释、说明事理的文体,至唐代,韩愈、柳宗元把说体文的发展推向了高潮.韩愈的说体文虽然只有五篇,但无论在立意、说理或语言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特色,在说体文的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间高等教育协会组织在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中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其基本类型包括:全国性协会、专业性协会、卫星协会、地区性协会等,它们通过召开会议、开展学术研究、出版、发行刊物、游说政府部门或发表咨询报告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和融入美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协调美国高校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促进高校之间的交流、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帮助毕业生就业、影响联邦政府高等教育决策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成为美国不同类型高校利益的维护者和代言人。  相似文献   

20.
美国教育改革中的利益集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益集团是影响美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他们通过制定教育行业标准、游说、示威或暴力抗议、政治捐款等方式表达各种不同的意愿,左右教育决策,影响教育改革.利益集团是美国政治体制的产物,也与美国人长期以来形成的集团意识有关.利益集团的作用虽然不可低估,但是也存在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