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反思和高校归因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有关就业能力的理论与模型,进而对就业导向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三准备、两服务"进行了案例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新兴专业开设、教学改革、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等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青年志愿服务与大学生就业同轨的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从我国志愿服务的现状、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偏差、二者的内在联系探讨了同轨模式的基础.结合江苏大学青年志愿服务与大学生就业的实践操作,从"志愿式"就业模式的在校培养和毕业后培养两个层面,提出在新形势下推进青年志愿服务与大学生就业的同轨运行,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前大学生就业已从"精英就业"转变为"大众化就业",由此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因而必须从人才培养模式上提出解决办法。本文结合目前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自己的认识,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对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尤为重要。文章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就业指导体系建设两个层面,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建议,以期解决当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大学生基层就业"五导"服务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基层就业是一项基本国策.面对高校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选调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三支一扶""农村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等计划的实施,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如何科学构建"政府领导、高校指导、社会引导、家庭疏导、学生主导"的"五导"就业指导服务模式,文章提出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资讯     
人社部副部长:大学生就业服务"不断线不断档"我国今年高校毕业生的总量达到了699万,大学生就业问题为社会各方面所关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尽管应届生已经毕业,但人社部门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服务"不断线、不断档"。信长星分析,今年全球金融危机已经步入第6个年头,世界经济仍处于低迷状态,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短期内不会减弱。国内经济趋稳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的影响已经在显现。这位副部长坦言,这些都表明,下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任务将更加繁重。"尽管有难度,但全国人社部门一定再接再厉,做到服务不断线、不断档,让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信长星的话掷地有声。以往,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只能回到户籍地才能享受到就业帮扶。如今,人社部已要求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向所有毕业生开放。  相似文献   

7.
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大学生就业准备包括7个因子,包括就业专业知识准备、社团与社会实践准备、自我认知与定位准备、就业信息与渠道准备、就业形式与政策准备、就业目标与计划准备和求职实践与技巧准备。大学生就业准备总体较好,但仍需加强,不同群体大学生就业准备水平有所差异,基于此,高校强化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加强就业指导,提升就业准备水平。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就业工作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以大学生就业为导向,创建"分年级、分专业、分方向"的分类培养模式,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并提出相应具体实施办法,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培养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人才、促进就业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本文以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为例,阐述了"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黑龙江工业学院(原鸡西大学)根据学校发展定位、办学方向、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总体要求,围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解决大学生全方位享受国家就业创业政策的问题。为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黑龙江工业学院与鸡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创建了人才公共就业服务联合体,首开全国"引政入校"先河。双方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升软硬件设施水平,拓展联合体的服务功能,高标准高质量建成了省内一流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站、人力资源人才市场、创业就业培训中心。政校合作  相似文献   

11.
"两创一就"工程建设与实践是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以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过程中的需求为指引,为高校大学生提供基于"O2O"模式的创新创业就业学习、训练、测评、实习实践、创业孵化等一站式服务。以出发营、训练营两项内容构建的虚拟仿真训练营为起点,以就业学习站、就业训练站、就业实践站、入职前站四项就业服务内容构建就业直通车,以创业学习营、创业训练营、创业实践营、创业孵化营四项创业服务内容构建创业云大道,为高校人才培养搭建一个创新创业就业全过程、全链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云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准备行为与就业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就业准备与实际就业效果关系密切,是影响就业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准备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大学生就业准备包括七个因素;就业能力准备、社会实践经验、自我认知准备、求职行动准备、政策形势准备、就业目标设计和就业技巧准备;就业质量包括五个维度:稳定状况、专业对口、单位水平、工资水平、满意程度。并对两者作了相关分析,发现就业准备与就业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同时,通过对重庆,四川等地区2009届毕业生调查问卷所得数据的回归分析,发现就业准备中三个维度——就业能力准备,求职行动准备,政策形势准备对就业质量有显著的贡献。最后对研究结论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和摸索,以就业服务为导向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提出了"实践育人"模式,促进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高校的就业工作应该扩大工作范围,应在大学生还未进入实际的求职阶段前,就开始帮助他们进行就业准备。基于对全国19所高校1608个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年级在校生的调查数据,从大学在校生就业准备的角度实证分析他们的就业压力与就业信心,结果发现有将近7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对就业的准备不足,有超过41%的大学生对于自己就业的自信不足,有将近80%的学生表示就业压力较大或者很大。这说明高校的就业工作应该有针对性地扩大服务范围,将那些不是毕业生的大学生也纳入到常规工作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高校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保障,就业竞争力的高低又取决于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药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源与流关系,人才培养模式对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起着基础支撑作用,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效度与广度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主要参考指标。深化高等药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该体现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高职高专教育的就业工作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工作,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就业工作模式,包括深化教育和教学改革、实施"2+1"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就业工作评估体系、打造现代化的就业服务平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增加,伴随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冰冻三尺的酷寒冬天"。为了更好地实现大学生就业,不仅要夯实推动"双型"人才培养模式,更要为后期的就业工作开展指导和服务,推行就业导师制,实现集体与个人指导相结合的服务机制,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成功就业。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高校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保障,就业竞争力的高低又取决于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药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源与流关系,人才培养模式对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起着基础支撑作用,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效度与广度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主要参考指标。深化高等药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该体现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高低取决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对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起着支撑作用,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效果又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依据。高职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包括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等要素,着重体现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就业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分析,构建了以就业为核心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多方向发展为宗旨,增强学生专业理论能力及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高校要不断创新国际化人才的就业机制,完善高等教育国际人才的就业服务,做好为国家开放型战略输出人才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