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课堂教学需要有激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情感体验,以饱满的情绪、昂扬的激情去感染学生,更要有激发学生情感的手段和艺术。只有营造了这样的"激情课堂"氛围,学生才能由"知之"到"好知"再到"乐知"。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有"好知"、"乐知"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学生只有对思想品德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好知"、"乐知"的"指挥棒"就掌握在教师手中。那么,怎样才能使"指挥棒"产生效果,让学生弹奏出课堂中最美妙的"乐章"呢?结合我多年的教  相似文献   

3.
张微星 《考试周刊》2014,(78):95-95
新课程理念提出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体育老师需要转变理念,把篮球教学中偏重于训练学生的动作技能转变为"技能训练和体育保健知识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本文从培养学练兴趣,唤起学生"体知结合"的学练行为到养成听说习惯,引导学生"体知结合"的学练行为再到形成学练习惯,促进学生"体知结合"的学练行为阐述在篮球教学中"体知结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陶行知先生的"先行后知"理论,从"先行而后知"的理论支持、现实意义及策略探讨三方面围绕学生学习的"先行而后知"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一、活动的提出 当前农村小学"独生子女"和"留守学生"中普遍存在以下不良倾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他们对家人给予的爱认为理所当然,且没有机会学习付出自己的爱.为使孩子们理解被爱,学会感恩与关爱,有必要通过实施"感恩教育",让"感恩"润泽学生心灵,奠基学生生命.  相似文献   

6.
"情知教学"注重的是"情"与"知"的融合,情即情绪、态度、情感、学生的心理。知即认知,学生对于知识的接收。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要以"情"导学,功夫下在课堂上,通过有趣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本质,促使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程,内化信息科学与信息素养,教会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7.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相似文献   

8.
明代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学生接受文明礼仪  相似文献   

9.
尽管很多班会开成了由节目堆积而成的"秀"或"联欢会",但不可否认,大多班会还是具有积极、正面的价值导向的。问题是,我们的班主任习惯把价值观直接传递给学生,学生也习惯于顺着老师的教育意图说一些"应该说"的话。但事实上,学生并不认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学生的"知行脱节"。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曾指出:"知而不能行,只是知得浅。"道德是一种体认而非闻见之知,需要道德主体的理性思考和生活体验,才能  相似文献   

10.
研究考纲,做到"知法",研究教材,做到"知书",研究考题,做到"知练",研究自己,做到"知己",研究学生,做到"知彼",研究高考,做到"知考"。  相似文献   

11.
"以学定教"也就是要以生为本,根据学情来确定教学行为。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因每个学生在认知能力、已有经验、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必须根据学生的"学"而定,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根据学情,利用学生的"已知""欲知""浅知"找准最佳的教学切入点,体现以学定教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20,(73):23-24
陶行知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融探究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为一体的基础性课程。教材内容呈现的方式、教材编写的方法、教材编写的意图以及学科的教学目标都要求为学生创设从"行"到"知"的探究过程。这样获得的知识才是科学知识、才具有真实性和真理性;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科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当前,小学生与古诗词之间有三道"障碍":只知记背,不懂诵读;只知分析,不明意境;只知接收,不敢存异。究其原因,在于古诗词教学重教师讲解而轻学生参与。要帮助学生跨越这三道"障碍",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就必须指导学生自主互助学习。  相似文献   

14.
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这寥寥数语就概括出实践与认识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行要建立在知上,知因行而实现,行成就知。在知行一体的情况下,自"明"就自然如群星拱月般出现。但在学科教学中,教师总是忽略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及生活体验,将行与知各自囚禁在两个空间里,知行的不统一让学生  相似文献   

15.
正长期以来,以认知发展为主导的学校德育模式更多从外部规范学生、教育学生,中间缺少了"情"作为中介,使得学生在"知"与"行"上面临难以克服的困难,"知"很难转化为"行",这种外在强加的教育往往难以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经常导致学生"被德育"而缺乏主动性,影响了德育的有效性。因此,在德育的实践中,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从情感体验中切入道德教育,进而延伸到道德认知,提升学生的道  相似文献   

16.
孙建艳 《成才之路》2012,(16):27-27
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知"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主动、积极探索知识的动力。因此,在初中生物课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那么,怎样在教学活动中根据生物教材的内容挖掘其背后"生动活泼"的感知材料,并找出适合学生"口味"的传授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  相似文献   

17.
钱薇 《考试周刊》2014,(56):107-107
作者通过与英语组的教师一起进行三次习题课的课后交流活动反思,在此提出三点看法:教师在教学之前确定学生"知"的范围;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知"和"会"的能力,以及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教学改革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把机会让给学生。在曾经实践的"快乐课堂"中,尝试把"课文范读"让给学生,通过实践,自觉甚好。学生通过研究学习,把文本读"通",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知此,还会知彼,在完成文字朗读的同时,促进阅读理解,为读"懂"、读"美"提供保障,这种学生的探究学习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聪明之举。"学生范读"较"教师范读"更有益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新课程理念相符相偕。  相似文献   

19.
陈六一 《新教师》2019,(12):41-43
在教学之前,分析出学生对即将学习知识的已知、难知、未知、需知,无疑可使得"教"有的放矢,这样课堂上的"学"也就真正发生。但这需要洞悉学生对新知理解的基础是什么,需要考证数学知识在历史上的进展,需要做好学前评估,即探寻到了学生学习的起点,做到"教"即是"学"。笔者以"小数的意义"为例,阐述在备课当中可以利用的几种策略,分析学生的已知、难知、未知、需知。  相似文献   

20.
"四史"教育一体化建设,能够有效地贯通大中小学不同阶段,以系统化的观念和体系,教育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构建大中小学"四史"教育一体化建设的价值体系、理论体系、实践体系、保障体系,使学生从历史中激发信仰、汲取力量,激励青年一代立大志,明大德,担大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