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文章认为,在2022年出版整体平淡的大势下,出版“走出去”显得格外特别,呈现鲜明的趋势性特征。节点关键性汇聚的年度力量,让出版“走出去”开启新阶段、进入新时期、创造新局面。出版“走出去”战略在这一年度的丰富、提升,带来运行体制的升级,凸显该年度出版“走出去”的战略重要性。这一年的出版“走出去”以其发展预见性昭示未来的方向、路径以及机遇空间,包括新技术运用、新市场格局、新内容结构和新生态构建。  相似文献   

2.
声明     
正本刊2014年第1期所载《传统文化图书出版"走出去"的文化传播思考》一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传统文化出版‘走出去’问题及策略研究"(13YJC860022)阶段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出版"走出去"日益提升到国家的文化战略,各级政府投入越来越多的力量推动图书实物出口、版权和资本"走出去"。在第2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召开之际,我们以专题的形式,和大家一起回顾总结近年来我国出版"走出去"的宝贵经验,展示我国大众出版、学术出版、数字出版在"走出去"过程中所取得的骄人成绩,以期给诸位同行带来启发与思考,探索更多更好出版"走出去"的新办法、新举措。《拓展出版"走出去"渠道,提升国际文化传播力》一文汇集了6家出版社"走出去"的成功经验,展示了"走出去"方式的多元化态势。  相似文献   

4.
按着时间的顺序,我们精选了十个关键词,串起2012年中国出版的一系列焦点时刻。这十个关键词,反映了中国出版发展的概貌,这十个关键词,提示着中国出版突破的方向,这十个关键词,蕴含着中国出版前行的力量。中国出版"走出去"【焦点时刻】1月9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2012年"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若干意见》,分析了当前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基本态势和面临的机遇,指出了进一步加快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全国新书目》2012,(9):6-6
在北京第十九届图书博览会上,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成果展首次亮相,它记录了十年来中国新闻出版业走向世界的身影风姿。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参观后,肯定了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这些年的不俗成绩,同时也回答了众人关注的文化"走出去"遇到的新瓶颈和举办图博会的重要意义。走出去有什么新挑战柳斌杰说,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出版"走出去"面临整体不利和局部有利的局面。从整体上看,世界出版市场基本上被国际传媒集团垄断,西方发达国家还具有政治、经济、文化乃至语言的优势。有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控制着全球90%的信息资源。中国出版虽  相似文献   

6.
王宁 《出版广角》2012,(6):33-34
"中国漫画走出去",这是现在经常见诸报纸、杂志和网络上的一句话.当2005年,只有《贾儿》《丢丢》和《记得》三部中国漫画书在法国出版的时候,我还只是觉得,那些是特殊的个案,并不能认为中国漫画已经"走出去"了,或者说已经具备大规模"走出去"的基础和条件了,但是在今天,随着90多部中国漫画在欧洲的出版,我认为中国漫画已经踏出了"走出去"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7.
数字平台建设是深化出版融合、推动数字出版"走出去"的关键,是新形势下出版"走出去"创新发展的新路径.出版企业需要把握资源、技术、机制、功能的实用性四个要素,从数字出版产品供给与海外用户需求、数字出版产品营销推广与服务生态、数字出版"走出去"商业模式三个维度重构出版"走出去"数字平台,重塑出版"走出去"生态价值链,深入推进出版"走出去"数字化转型升级,形成出版"走出去"新的产业链格局.  相似文献   

8.
"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以下简称"经典中国")作为国家级出版"走出去"重点工程之一,自2009年启动以来,受到了广大出版机构的热烈响应,激发了各出版机构参与出版"走出去"的积极性。"经典中国"见证了中国出版从"让我走出去"到"我要走出去",从"借船出海"到"买船出海""造船出海"的变化历程。截至2019年,"经典中国"累计资助258个国内出版机构,1505个代表国家水准、传承中华文明、反映时代风貌的外向型图书,以版权输出或合作出版的方式在65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出版,涉及49个外译语种,有效提升了我国出版物版权输出的数量和质量,丰富了国际图书市场中国主题图书的种类。  相似文献   

9.
郑颖 《编辑之友》2013,(12):14-16
大型出版企业担负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责任,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文章论述大型出版企业出版数字化"走出去"的必要性、可行性和规划,结合中医药的实例加以说明,提倡利用数字化,构建出版数字化"走出去"的立体体系。  相似文献   

10.
时至21世纪,中国出版界"文以载道"的使命任务之一就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这一使命号召下,中国出版人在跨区域、跨国别的市场拓展,跨语种、跨文化的出版能力提升,以及国际化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中国出版"走出去"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仍然存在不足,中国出版人必须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历史感,将出版"走出去"与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出版物"走出去"、版权"走出去"、人员"走出去"、资本"走出去"等方面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道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积极贯彻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走出去"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集团国际化发展的整体思路,即加大"走出去"战略实施力度,强调"国际化视野,产业化目标,专业化水准".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集团国际化运营程度逐步提高,海外股权并购迈开探索性步伐,版权输出和国际合作出版取得了新成绩.2008年该集团版权输出签约项目在全国地方出版集团排名第一.  相似文献   

12.
《传媒》2012,(4):14
正近年来,我国新闻出版"走出去"取得很大成就,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2011年12月23日下午,新闻出版总署在京举行《大中华文库》出版工程暨新闻出版"走出去"先进单位表彰大会。会议表彰了4家《大中华文库》出版工程先进单位和44家在版权输出、实物出口、数字出版产品出口、期刊"走出去"、印刷服务出口、企业海外投资、海外销售渠道拓展等领域作出突出成绩的新闻出版单位。其中有4家  相似文献   

13.
2014年10月12日,为期5天的第66届法兰克福书展落下帷幕.据媒体报道,书展第一天,中国展团即达成版权输出协议800多项,实现了“开门红”.这是近年来我国版权贸易尤其是走出去工作成绩显著的又一有力注解.尽管如此,科技出版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碰到的拦路虎依然不少,包括选题、语言、模式、经济效益、人才等在内的挑战交织在一起,大大增加了科技出版走出去的难度.因此,科技出版社在开展走出去工作时不能只凭一时热情,必须结合企业自身情况,采取适当的策略,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下面笔者结合几年来从事走出去工作经验,对科技出版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应注重的核心策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出版广角》2014,(16):24
正近年来,在政府"出版‘走出去’"的号召和推动下,我国出版机构都加大了出版"走出去"的力度,在各个层面加大投入,整合资源,积极探索出版"走出去"的路径。他们不断创新想法,积极实践,结合各自出版机构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了适合自身特点的"走出去"路径,在"走出去"方面,呈现出各自不同的亮点。在出版机构一系列的尝试和探索推动下,我国出版"走出去"渠道不断拓展,成效不断凸显,文化的国际传播力也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5.
我国出版"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国内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翻译作为出版"走出去"的桥梁和纽带,化解了文化交流的语言隔阂,实现了中西文化的相互交融,为我国文化"走出去"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但翻译也是制约我国出版"走出去"的瓶颈因素。当前,深刻分析翻译与出版"走出去"的关系,找准出版"走出去"中存在的翻译问题,进一步厘清破解我国出版"走出去"中翻译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已成为出版界、翻译界和文化管理部门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本质是中国文化"走出去".近年来,中国出版业开创了多种"走出去"的途径与方式,无论是"借船出海"还是"造船出海"都有一批可贵的经验亟须反思与总结.在全球场域中,中国出版"走出去"需要上升到文明类型与文明道路的高度,面对不同国家优化出版"走出去"的方案.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仍在进行,需要我们的哲学和社会科学不断总结中国社会的实践经验,不断修正和完善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在此意义上,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效果和规模最终仍然取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六何分析法,既是一种思考的方法,也是一种创造技法。在中国出版"走出去"过程中,什么样的作品适合"走出去"(what)和如何"走出去"(how)是关键,六合分析法作为一个整体为这两大问题提供了一些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李旦  李烨 《出版参考》2016,(10):21-22
近年来,随着中国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想了解中国,而阅读中国图书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据美国鲍克公司(Bowker)书目数据库报告,1978年到2014年年间,世界各国出版的以中国为主题的图书有59275种,这近6万种图书分别在世界上55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对于中国来说,除了“中国制造”要走出去,国家也在大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而图书正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而以中国为主题的图书“走出去”的力度越来越大,引领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图书商报》摘登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戚德祥的观点:对于中国出版走出去,我提倡“构建立体化的中国出版走出去体系”,这包括出版的立体化和渠道的立体化。出版的立体化有传统纸质图书的出版、电子音像的出版、  相似文献   

20.
主题出版"走出去"是主题出版和"走出去"的结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当前,主题出版"走出去"已成为主题出版和"走出去"的工作重心之一.文章在阐述主题出版"走出去"意义和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主题出版"走出去"的路径,并探讨主题出版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