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月22日上午,孔子诞生地曲阜尼山举办了“尼山书院”山长(院长)聘任仪式,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尼山论坛组委会主席许嘉璐受聘担任尼山书院山长。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为许嘉璐颁发"尼山书院"山长聘书,山东省副省长季缃绮主持聘任仪式。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明先;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副主席卢树民先生;尼山论坛秘书处秘书长、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等有关负责同志出席聘任仪式。  相似文献   

2.
尊敬的许嘉璐副委员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初夏的尼山,山林葱绿,生机勃勃。作为第三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重要内容,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仪式,延请许嘉璐副委员长作为我省“尼山书院”的山长,同时在全省启动“尼山书院”建设工程。在此,我代表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对出席今天仪式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许委员长多年来给予山东文化建设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图书馆尼山书院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枢纽作用,在特定时期开展以节日、节气、季节为主题的时节阅读推广活动。文章根据我国时节的特点,分析了时节阅读推广的必要性,阐述了时节阅读推广的分类和山东省图书馆尼山书院的时节阅读推广实践,探究了时节知识对少儿阅读和成长的积极作用,以期为其他图书馆开展时节阅读推广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山东图书馆季刊》2014,(4):113-113
7月6日上午,由山东省图书馆主办的“国学体验夏令营”在碧水荷香的大明湖畔,在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尼山书院正式开营。来自济南十四中、胜利大街小学等学校的40名喜爱国学的学生齐聚一堂,开启了为期一周的国学盛宴。  相似文献   

5.
2014年9月3日上午,山东省尼山书院理事会成立大会、协议签约、网站开通仪式及基地颁牌仪式在山东省图书馆尼山书院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尼山书院山长、山东省图书馆名誉馆长许嘉璐,山东省人大副主任连承敏,山东省副省长季缃绮,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国琳,山东省文物局副局长高述群等领导出席,山东省图书馆馆长李西宁及省图书馆领导班子成员、17市图书馆馆长、部分学者等参加活动。  相似文献   

6.
书 院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唐朝。清代袁枚在《随园随笔》中记:“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唐代的书院负责校刊书籍、征集遗书、辨明典章,尚不是教育组织。到了宋代,书院成了讲学的场所,或为公办,或为私办,是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 曲阜为推崇孔子而设立的书院,有洙泗书院、尼山书院、春秋书院、石门书院,称为曲阜的“四大书院”。《曲阜县志》记载:“尼山为至圣诞生之地,洙泗乃至圣设教之区,历朝建有书院,并设世官享祀。”《阙里文献考》曰:“书院本为春秋讲学而设”。这四大书院…  相似文献   

7.
王斌 《山东图书馆季刊》2023,(4):108-111+122
公共图书馆体验式阅读推广是众多阅读推广形式的一种。通过体验式阅读的情绪记忆、情节记忆结合眼看、耳听、手做和心灵感悟的阅读方式,读者更容易获取文化、知识、思想、经验和快乐,培养洞察力,开启智慧。尼山书院近年来融合非遗、民俗和图书馆文献资源,开展了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体验式阅读推广活动,增强了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使其逐步成为尼山书院的阅读推广特色。  相似文献   

8.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全省公共图书馆在传承文明、教育群众、引领风尚中的重要作用,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古老书院在现代图书馆中焕发青春,让藏在图书馆的文献典籍利用书院走进百姓,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能力,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山东省文化厅决定,在全省创新推进“图书馆+书院”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在各级图书馆建设“尼山书院”。  相似文献   

9.
2014年5月12日,山东省文化厅出台《关于在全省创新推进“图书馆+书院”模式建设“尼山书院”的决定》。文件要求,在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建设“尼山书院”,实施“图书馆+书院”服务模式,在提供传统服务的基础上强化以文化人的功能。文件指出:在设施布局方面,要设置统一标牌、国学讲堂、国学经典阅览室(阅览区)、文化体验室(活动区)等;在活动内容方面,包括经典诵读、国学普及、礼乐教化、  相似文献   

10.
公共图书馆肩负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阐述公共图书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路径及成效,并以山东省图书馆尼山书院践行“两创”方针为例,梳理其管理运作与实践模式,以期为公共图书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参考与启迪。  相似文献   

11.
正5月12日,山东省文化厅印发《关于在全省创新推进"图书馆+书院"模式,建设"尼山书院"的决定》,这标志着"图书馆+书院"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将在全省推进。这种模式的内涵是:"按照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在各级图书馆建设‘尼山书院’,让古老书院在现代图书馆中焕发青春,让藏在图书馆的文献典籍利用书院走近百姓,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能力。"据了解,该服务模式具体内容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设施布局上做到"六个一",即全省各级图书馆"尼山书院"都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山东省图书馆尼山书院微信公众平台为例,从其运营数据分析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公共图书馆进一步推进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浅谈古代书院藏书与书院教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书院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书院制度形成于宋代,但书院的名称早在唐代就有了,“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随园随笔》)那时官方设置的书院设学士、直学士、修撰官、校理官、知书官等职,其职责主要是“掌刊辑古今之经籍”,为学术研究机构。除官方设立的书院外,民间也有私人创建的书院,大多为读书治学的地方,渐渐发展成为聚徒讲学。唐代的义门书院“聚书千卷,以资学者,子弟弱冠,皆令就学。”(同治《九江府志》)书院差不多就是如此沿着学术研究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道路发展下去的。而这样的书院,又多成为著名学者私人创建或主持的高等学府。例如清代江宁钟山书院的历任山长,有杨绳武、夏之容、钱大昕、姚鼐、程恩泽、任泰等人,都是当时的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14.
7月8日下午,全省加强儒学人才高地建设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省图书馆尼山书院召开,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刘炳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徐向红,省委讲师团团长孔繁轲,省编办副主任王振乾,省民政厅副巡视员张孟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李伯平,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胡上山,省外办副巡视员、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刘军涛,省服务业办公室主任孟雷,孔子研究院党委书记李大友,以及来自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商务厅、省科技厅、省民政厅、省编办、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研究院等15个部门和单位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渊源于唐末五代,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有近千年历史的中国书院制度,在开拓一代学风、培养众多人才、树立社会正气等方面,有其不可磨灭的功绩。日本学者稻叶君山曾这样说:“书院的设立,实为中国学术文化建筑坚实的基础。盖从此,真正的学术研究所,不在学校而在书院。于是教育独立,渐成民众化,学术的进步乃臻于可惊的突飞的地步。”于此可见他对我国古代书院评价之高。毛泽东在他的《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中,对学校和书院的优劣作了比较,然后归纳出书院的三大优点:“一是师生感情甚笃。二来没有教授管理,但为精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5月9日,山东省文化厅正式印发《关于在全省创新推进"图书馆+书院"模式建设"尼山书院"的决定》,秉承"创新服务、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等原则,不新建设施,不新增人员,在全省公共图书馆推进尼山书院建设。8月26日,菏泽市图书馆正式开馆,馆内偌大的尼山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称“礼仪之邦”,而视其他化外民族为““蛮夷”。这固然是自我中心观的一种体现。但同时也反映出“礼”在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从礼仪制度与风俗的悠久历史、丰富内涵和广泛影响考察。我们完全可以把中华文化看作是礼文化: 提起中国古代礼仪,我们往往会想到儒家学派盛誉的周公制礼作乐。似乎周公是古代礼仪的始作俑者:那么实际情况是不是如此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礼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不可能是某位圣贤闭门造车的产物。当然,我们不否认在礼仪制度的形成过程中,周公可能做了一些成文化、条理化的工作。 “礼”从字形上分析,左边从“示”,右边为俎豆祭物,许慎说文解字曰:“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因此,礼应当是起源于原始宗教信仰。郭沫若氏也曾推测:“大概礼之起源于祀神,故其字后来从示,其后扩展而为对人,更其后扩展而为吉、凶、军、宾、嘉的各种仪制。”(《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荀子说过,“礼有三  相似文献   

18.
书院与府州县学是我国古代两种主要教育形式,他们共同构成了地方教育体系。但书院与府州县学又有所不同,书院是对地方官学中的优秀生员作进一步培养的地方,书院的教师水平和学生质量都远高于府州县学。正如清政府在一篇上谕中所说:“书院之制,所以导进人才,广学校所不及。……书院即古候国之学也。居中讲习者,固宜老成宿望,而从游之士亦必立品勤学,争自濯磨,俾相观而善,庶人材成就足备朝廷佐使,不负教育之意。”由此可以看出,清代各地设置书院的目的是为府州县学中的优秀生员提供进一步深造和入仕的机会。一、清代山东书院概述清代山东书院…  相似文献   

19.
陈尚敏 《档案》2023,(2):22-29
光绪九年(1883年),陕甘总督谭钟麟、甘肃学政陆廷黻在省会兰州创立求古书院,以“专课经解、诗赋”。两年后,在甘州府附郭张掖县置分院,亦即河西讲舍。求古书院为甘肃省省级书院,其招生面向全省。“河西五郡”距离省城较远,影响了上述地区士子到求古书院肄业,因而在其适中之地张掖创建河西讲舍。“河西五郡”是指凉州、甘州、西宁三府和肃州、安西两直隶州。求古书院的创建本就在晚清急剧变革的时期,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求古书院就被改制了。作为传统教育机构,求古书院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但作为省级书院,它在甘肃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自然其历史需要追溯、史实亦需重建。文章就求古书院创建缘起、置立分院以及招生、考课、日常教学与山长选聘诸问题予以考述。  相似文献   

20.
庐山东南五老峰下有我国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清代乾嘉年间著名经学家王昶在《天下书院总志序》中尝称其为“天下书院之首”。白鹿洞书院确实在我国书院发展史上有过特别重要的地位,对整个书院制度的建设产生过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