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主持人语《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注重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全社会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集中表现在对"传统文化有何当代价值"和"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两大问题的回答上。关于传统文化有何价值,习近平主要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方面作了阐述。关于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习近平着重强调,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重点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这些论述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3.
2004年11月27日,中国伦理学会、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在京共同举办了主题为“中国传统伦理与家庭道德”的第四届海峡两岸伦理学术研讨会。来自内地与台湾中华伦理教育学会的共70多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围绕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伦理与家庭道德的关系以及新时期如何传承传统伦理精华、加强家庭道德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现将会议研讨情况综述如下: 一、关于传统伦理与家庭道德在现代社会变迁中的现代诠释与价值提升问题 与会者认为,在当代中国,传统伦理和家庭道德仍有其现…  相似文献   

4.
在文化多元化产生诸多社会问题的当代中国,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对青年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成为重中之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课之一,重视社会实践与道德实践。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核心即道德践履。将传统文化引入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教学中,通过研读经典、文化考察和专题讲座等方式,丰富、深化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话。  相似文献   

5.
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社会的精神旗帜,其实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既具有广泛的现实基础,又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因此,广东省肇庆高新区实验小学把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能够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树立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结合主要是通过多种形式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渗透到思政课教学内容中,尤其是要加大对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要素的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弘扬。这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德育教育中主渠道的作用,更有助于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值得当代大学生不断的学习。随着网络的发展、社会多种思潮的不断冲击,大学生主体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在不断减弱。通过分析传统道德文化的当代价值以及传统道德文化在大学生思想中疏离的现状及原因的分析,找出在大学生中弘扬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张玉  张洁 《考试周刊》2013,(65):137-138
2013年被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就业竞争激烈,而其中女大学生的求职道路更显困难重重,令女大学生面对就业感到困惑、迷茫、无所适从,甚至产生不良思想。要加强女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思德教育,尤其是充分重视我国传统伦理的优秀内涵,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弘扬优秀的传统道德,以进一步提高当代女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使其能客观评价自我、端正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促使女大学生顺利就业,这对其个人、家庭乃至社会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幼儿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奠基石,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幼儿教育的必修课,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感染和陶冶学前儿童。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这一论述充分体现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和发展,以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文明教育,提高国民文化素养。高校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均着力研究在教育教学中传播传统文化的途径,且在学科建设、教育模式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关于如何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等根本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1.
胡涛 《教育学术月刊》2002,(7):19-20,2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均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国家承担和维持公众福利和人力投资的费用逐步地转向个人或家庭,由此在教育上造成了家庭教育经费支出的快速增长,这使得半数多的家庭难以承受教育带来的经济压力。本文以当事人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作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详细阐述了家教家风的重要性之后,家教家风的培养便引起了每一个家庭的重视。良好的家教家风,是一项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是社会最基础、最直接、最有效的德育教化方式,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体现。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更是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圭"族字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说文解字》、《汉语大字典》所收录的以“圭”为母文的70个族字为分析对象,依据母文表意将这些字分为7个意义组,分别是:具有“上圆下方、上尖下方”义;与“土地”相关义;“高、大”义;“深、洼、空”义;与“玉”相关义;“美、好”义;“不好、不正”义。并论析这些族字在词义引申推动下分化孳乳的规律,以及母文“圭”和以“圭”为母文的族字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为古今探求同族字的目的提供旁证。  相似文献   

14.
鲁迅“逃离”他的“家”,却是为了更好地经营这个“家”;他苦心经营这个“家”,却被撵出这个“家”!这前后的遭际,我们完全有理由以其人之论反照其人之身:他维护这个家庭的时候,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候,他被逐出家门的时候,是“做奴隶而不可得”的时候。造成如此尴尬的原因是强烈的负罪意识,忘我的牺牲精神,无法排解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家意识”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儒家传统伦理观念一开始就注重利用封建伦理纲常调整家庭关系,以稳固家族,达到社会的稳定。中国文人同时也把"家意识"引入文学中,以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体式来表现它。但“家意识”一开始碰上了“词”--这种初起时完全没有伦理和道德的思想意识在其中的文学体式,便自然地被“放逐”了。通过考察宋词的发展过程,浅谈“家意识”在宋词中的隐去及其隐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从同一母文孳乳分化而来的一族字,和母文在意义上是相通的,在形体上有密切的联系,而且和母文读音相同或相近。试以“非”族字为例,把“非”族字分成具有“双翅貌”义、“飞翔”义、“成双成对”义和“不是、违背、相对、错误”义的几组字,论证这些字与其母文“非”的引申关系。  相似文献   

17.
作为用文字表述的小说,文字所表达的意蕴是抽象和无限的。小说《红高粱家族》却用抽象的文字表述构造了具有形象的可视性的画面。莫言通过无限的想象力和智性,展现了他的艺术思维能力。用文字营造的画面,体现了小说的思想意义,并凸显了小说所独特的精神气质。它使读者获得了更多的理性的和情感性的思考,整部小说散发着强烈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8.
传统家训中关于家庭伦理道德规范是中国家庭伦理文化资源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挖掘、学习探究传统家训中的家庭伦理思想,对个人成长成材、构建和谐美满家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不可比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教师作为家长,只有正确理解“因材施教”,对教师“社会角色认同”的影响有正确的自我评价,才能改变教师“家庭角色”错位的现象,在“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二者之间达到平衡和谐:  相似文献   

20.
体现课程改革新理念,通过家史调查活动感知家庭在文明进程中的艰辛历程,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深化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了解个体、家庭与社会以及文化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这种互动关系受历史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影响着历史的发展。这是一次让学生走进家史、走进现实和社会,通过调查来了解历史发展与社会变化的有益尝试。同时,此活动能起到丰富历史学习内容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对家庭历史的感知,增加对家庭、家乡、祖国的亲近感、认同感和责任感,促进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