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冯新斌研究员称,"我国当前面临汞污染防治以及履行国际汞公约的双重压力,迫切需要开展汞污染特征、环境过程及减排技术原理的研究。""作为世界上最大汞生产、使  相似文献   

2.
正3年后,各厂家将停止生产水银温度计,同时停止生产和销售的还包括水银血压计、水银气压计等在内的诸多水银制品、根据《水俣公约》条款,缔约国到2020年将全面禁止生产、进口和出口加汞产品,例如部分电池,某些荧光灯,部分加汞医疗用品如温度计和血压计等。对于即将消失的水银温度计,你知道它的来历吗?  相似文献   

3.
为了在环渤海、北黄海和长三角等经济高速发展区域开展相关环境介质中新型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现状调查,初步掌握我国重点区域环境介质中新型有机污染物污染现状,为我国开展污染减排和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提供数据支撑,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黄业茹研究员开展了“新型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及其在典型区域的应用”研究,在973项目“POPs区域污染现状和演变趋势(项目编号:2009CB421602)”,联合国大学国际合作项目“东亚水环境监测与管理”和国家科技创新方法专项“多环境介质新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方法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0IM031000)”的支持下,建立了一系列多环境介质中新型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弘 《百科知识》2013,(2):34-36
我国的汞现状我国是汞生产和使用大国。根据专家公布的数据,2005年、2006年,我国汞产量约占全球总汞产量的60%左右,汞需求量约占30%~40%,均位居全球首位。与此同时,我国也是全球汞排放大国。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冯新斌研究员及其课题组的研究显示,目前全球每年人为活动向大气排放的汞有2000吨,其中中国每年排放  相似文献   

5.
为支持履约工作,《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版中增加汞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污染物排放指标[1]。考虑到我国目前针对燃煤大气污染物汞的产生和排放等相关科研基础薄弱,通过研究欧美等发达国家火电厂的排放标准,确定我国火电厂汞的排放限值为0.03mg/m3。推荐采用烟气除尘+脱硫+脱硝组合工艺协同脱汞。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中的焦点问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浓度的不断升高所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会对人类的健康、食物和水资源的安全、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等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为了通过全世界的共同努力来遏制或制止地球变暖的进程,在世界各国的政治努力下,已经缔约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尽管就《公约》和《议定书》的具体实施细则还没有达成协议,但它标志着地球村的人们已经迈出了保护全球环境的重要一步。该文在回顾《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进程和争论中的焦点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为履行国际义务和保护国家利益亟需开展综合的科学问题和必要的知识与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7.
煤炭行业是国家能源的主要来源之一,与此同时它也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构成煤炭的有机质的元素主要有诸如碳、氢、氧、氮和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极少量的磷、氟、氯以及砷等元素。火电燃煤机组的动力能源主要来自煤炭燃烧所产生的强大热能,但是使用煤炭进行工业生产作业时不可避免的产生一定程度的煤炭污染。鉴于煤炭污染排放物对环境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我国出台的《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2014-2002年)》和新版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均对火电燃煤机组的烟气污染物排放提出了超低排放要求,并给出了具体的排放限值。为了实现烟气污染物的超低排放,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越来越受到火电行业的重视。本文以江苏某化工厂为例,分析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在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中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汞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具有全球性和跨国性,且对人体健康有极大危害性。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要从减少汞排放总量、监控污染源、控制暴露途径、保护受影响人群等几个方面,切实降低环境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胡将军 《资源科学》1994,16(1):59-66
鄂东业区是湖北小工业集中的地区,以治金、电力、机械、化工、建材等高能耗、高消耗的重工业为主,每年排放大量污染物,严重污染了本地区的环境。本文分析了鄂东工业区目前的环境污染状况和污染特点,提出了今后本工业区环境保护整治目标,以及控制污染、改善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从生产的投入端和产出端视角,将产业集聚和环境规制扩展到生产密度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产业集聚作用于污染排放的空间杜宾面板STIRPAT模型,然后以江苏装备制造业为例,考虑多种污染物,从污染排放量和污染排放强度两个方面考察产业集聚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增加了污染排放量,但减小了污染排放强度;产业集聚对污染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根据研究结果,加快产业集聚,积极促进企业间资源共享和技术溢出,是引发良性集聚的关键;区域污染防治的根本是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实现区域间共同发展、共同治理的科学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海岸带及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全球环境问题。我国已对一些典型河口、海湾、海岛周边海域及潮滩开展了微塑料污染的初步调查,积累了一些基础数据。但目前从基础理论、方法学及评估与控制技术等方面都远未达到环境监管的要求。因此,需要从建立和完善微塑料调查、监测与评估的方法学体系,厘清我国海洋微塑料的排放格局与污染分布规律,建立微塑料及其附着污染物的毒理学评价指标体系与参数库,形成海洋及海岸环境微塑料污染控制与管理技术体系等角度开展全面系统研究,解决现有的技术难点和关键科学问题,为我国海岸及海洋环境微塑料污染的监管与安全保障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2.
燃煤电厂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华  丁慧平 《资源科学》2019,41(2):326-337
作为中国环境治理思路由“谁污染谁治理”向“谁污染谁付费”转变的具体实施路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在雾霾防治等方面得到推广。针对政府如何制定切实可行政策鼓励燃煤电厂实现达标排放、燃煤电厂如何选择清洁发展路径方面存在的问题,以煤电行业烟气治理为研究对象,从绿色供应链的视角,分别构建在4种规制约束-政策激励下燃煤电厂采用自身投资运维、第三方治理2种模式的数学模型,并求解分析。结果显示:规制、激励政策同时实施能帮助燃煤电厂升级为绿色电厂;因提供较少补贴就能帮助燃煤电厂,政府更倾向根据第三方治理模式制定补贴政策;第三方治理模式还能在让燃煤电厂获得更多收益的同时,使传统环保企业转型为能够提供第三方治理的生产性服务企业而获得稳定收益,有助于“谁污染谁付费”思路在实践中的推广。最后,本文提出政府要加强环境约束政策执行、监督力度,给予精准激励政策,并出台鼓励提升环境绩效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落实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积极探索通过依靠法制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完善总量减排核定和监管机制、推动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等途径,严格控制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效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相似文献   

14.
徐辉  王成亮  冯国强 《资源科学》2021,43(6):1128-1139
环境分权能否助推由经济与财政分权引起的负向激励,进而影响减排治污效果,以往研究中始终没有达成共识。本文利用2001—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测算省级环境监管权限的配置格局,结合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对分别以PM2.5浓度、人均废水排放量、人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表征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固废污染指标进行回归,以此检验环境分权的减排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①环境分权弱化了减排效果,分权程度越高,3种污染指标的污染程度越重,其中对大气污染的作用最大,对水污染的作用最小;②大气污染与环境分权之间呈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水污染、固废污染与环境分权之间非线性关系不显著;③环境监测、执法与监察3项监管权限的分权程度对污染物减排效果的影响显著为负,其中环境执法的地方分权程度负效应最大,环境监察的负效应最小;④尽管环境分权弱化了减排效果,但将经济事务上的分权激励考虑进模型当中时,环境分权反而对分权激励与合谋污染有抑制作用。本文的政策启示是:要进一步提升环保政策的执行效果,提高地方政府减排的执行能力,对环保机构进行实质性的垂直管理改革势在必然;结合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的分权激励,适当给予地方环保政策执行的灵活度,一定程度上也能提升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15.
潘丹 《资源科学》2015,37(11):2279-2287
厘清规模养殖与畜禽污染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中国政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治理畜禽污染。利用江西、山东、福建、江苏和四川5省份754个生猪养殖户微观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规模养殖与畜禽污染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规模养殖和畜禽污染之间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倒U型曲线关系,即小规模养殖和大规模养殖所产生的畜禽污染较低,而中等程度的规模养殖所产生的畜禽污染较高。种养结合比例、政府环保规制程度以及政府补贴程度是造成不同规模养殖户畜禽污染差异的主要原因;户主年龄、户主文化程度、家庭人均耕地面积、产业组织情况、家庭非农劳动力比例、信息认知、政府补贴以及技术培训等变量,也是影响养殖户畜禽污染排放的重要因素。促进中等规模养殖户向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经营方式转变、提高生猪养殖组织化程度、完善畜禽污染治理激励政策以及加强畜禽清洁生产技术培训是促进中国规模养殖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2021年适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发起50周年。我国于1973年加入这一全球性政府间大型科学计划,并于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近50年来,人与生物圈计划的理念与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的实践深度融合,对推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助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即将召开和人与生物圈计划发起50周年之际,文章回顾了这一计划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结合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行业背景,以及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新需求,就工作高质量推进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刘丽  孙炜琳  姜茜  黄圣男 《资源科学》2022,44(5):1051-1065
准确评估环境政策对畜禽养殖污染排放的影响,探寻政策影响机理是科学制定畜禽养殖环境政策的重要依据。为此,本文基于2006—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环境政策对中国畜禽养殖污染排放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①自2014年以来实施的一系列环境政策有助于减少畜禽养殖污染排放;②一系列环境政策对畜禽养殖污染排放的削弱作用存在主体异质性和地区异质性,环境政策在初始污染水平较高的省份、畜牧大省以及东部省份的影响效应较为明显,在初始污染水平较低的省份、非畜牧大省以及中西部省份的影响效应不明显;③环境政策实施使得养殖总体规模下降、规模化程度提升以及养殖结构调整,进而减少畜禽养殖污染排放,而环境政策虽然能够促进农业技术进步,但难以进一步起到减少养殖污染排放的作用。据此提出要提高中国畜禽养殖环境政策的政策效率,需要进一步以差异化政策促进区域畜禽养殖污染的协调防治,挖掘规模化养殖、技术进步在污染防治中的作用,此外要高度重视生猪养殖污染防治问题。本文不仅为畜禽养殖环境政策优化调整提供定量化参考,还为推进适度规模化养殖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亚飞  廖甍  王亚菲 《科研管理》2022,43(6):104-112
本文将IFDI与OFDI作为一个系统,测度其耦合协调水平,作为双向FDI协调发展的指标。在Copeland-Taylor的分析框架下创新性地引入双向FDI协调发展,分析了双向FDI协调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基于2004—2016年中国碳排放数据,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从时间和空间的二维视角,揭示双向FDI协调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及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碳排放具有空间上的显著关联和时间上的路径依赖,区域协同、长期治理是实现碳减排的关键;传导机制检验表明:中国双向FDI协调发展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且规模效应为正,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为负,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的主导地位是双向FDI协调发展表现出减排效应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