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界眼光、中国情怀和时代特征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价值魅力之所在。"世界眼光"是战略视野,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时代使命;"中国情怀"是价值之魂,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植根中国传统,立足中国现实,运用中国话语,解决中国问题;"时代特征"是现实表征,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意识形态性、科学性与人文性并存,交叉性与精细化互动,虚拟性与现实性同构,民族性与国际化交融。世界眼光、中国情怀和时代特征有机统一,共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30年来,在激活传统教育智慧、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哲学体系的感召下,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两个主要学术团队:其一,是以黄济教授为首的北京师范大学团队,其基本理路是"由论而入于史",即出于建立学科知识体系的需要并从现代教育哲学问题出发,去回溯和总结传统教育哲学的丰富思想观点;其二,是以张瑞?教授为首的华东师范大学团队,其基本理路是"由史而进于论",即通过总结中国教育思想史的研究成果,在哲学层面上把握中国教育的历史与文化精神。此外,何光荣教授的传统教育哲学研究也别一格。他在同情与体贴中切近传统,呈现出传统学术贯天人、通物我,以"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达"内圣外王"之道的大教育观。  相似文献   

3.
道德教育包括技术性和规范性的训育即德育,同时还包括一种信仰教育的"道育",其中,后者是道德教育之根.对于转型时代的中国社会道德教育问题,儒家"万物一体"论不仅可以为个体奠定道德教育之"根",同时还可以成为社会的价值纽带.  相似文献   

4.
"情性"问题不仅曾经是中国哲学的核心观念、中国思想的重要畛域,更曾经是传统教育的核心地带、礼乐抚育的关键旨趣。如果溯源传统"情性之教"最重要的"教材",其一就是如今主要被纳入文学分类的"诗"学尤其《诗经》学,此即流传有绪的诗教传统。"诗教"根本立足是兴发受教者的胸襟、气宇、志向也即"仁心"问题。"新文化运动"发起的破旧立新运动使得儒教首当其破,诗教更不例外。"诗"无复"经"之尊位,日渐获得全新的释读与定位。本文意在经由对"现代文学"建构过程的简要历史回溯,探索在"情性之教"的可能性实践中"文学教育"的具体旨归与功用。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现状和教育研究的现状令人担忧教育哲学工作者用一些早已没有生命力的所谓哲学概念"指导"教育实践而不是以哲学的气质介入"教育",使教育哲学走失了方向;教育学家所探讨的教育本质和现实教育的其它出路不容易由教育工作者付诸实施.同时,代际和同辈之间的教育中科学因素少之又少,因而用"教育科学"来指称当前的教育研究,实在是一种尊称;人们对教育自身的改变缺少一种技术的眼光,没有将教育的积累看成是一门技术的发展历程,甚至将教育的工具和环境误以为是"教育技术",使真正的教育技术的改善处于"遗忘"和"误以为"的历史境遇.由此看来,将真正的哲学、科学和技术的眼光、思想方法引进教育生活中是教育研究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学校教育是一种促进人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然而在身体与心智同教育携手并行的路途中,身体逐渐成为心智发展的绊脚石,身心主题被窄化为"心"的问题,身体变得可有可无。鉴于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身体与教育的关系,实现教育的身体在场。教育的身体在场要重塑身体形象,还身体以自由,重建身体与知识的天然关联,关注学生的生命与情感体验。教育中的身心分离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身体地位的边缘化。在身心二元对立的理性主义传统中,身体的形象总是同欲望、冲动等联系在  相似文献   

7.
行走在教育一线,面对着日益复杂的教育问题,"身心疲惫""心力不足"的我们迫切感到"养心"的需要——涵养心脉,气接万千,增大心理能量,提高教育适应力。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养心"一说,其目标主要是达成人的心理平衡。而教育中"养心"是指教育者通过阅读吸纳、自我反思、能动调整等方式提升处理教育问题的智慧水平,从而达成儿童发展的最优化。教育"养心"旨在以教师之"心"来唤醒、引领儿童之"心",教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教育学术在追求现代性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遭受了不同的命运:由被批判、排斥与边缘化,到被重新认识与评价,进而成为教育学术民族化的思想之源,再到创造性的转化为现实教育变革的资源.当代教育学术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否定",反映了教育学术现代性诉求过程中,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选择由"自弃"走向"自尊"、"自信"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的转化是中国教育学术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回归     
一、为教育寻根:西方文化与华夏文化出发点之异同当今中国教育,需要改造之处多多,无不涉及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论者意见纷纭。虽然形成共识很难,孔子的态度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要解开这个结,先贤的教导是"君子务本",考察西方教育与中国教育出发点的异同。梅贻  相似文献   

10.
中国语文教育近百年来的发展与变革,有得也有失。中国古代教育传统给人们展示一个主客交融、天人合一、实践审美、生生不息的"中国古代精神";反思百年成就,给人们展示一个直面世界、勇于自新、学习科学、重建知识的"中国现代精神",在视界融合之境展望我国语言文学教育"一心二门,十字打开"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教育就是教育,无所谓产业与非产业,非此即使的研究是一种走入误区的研究。我们应整体地、辨证地、全面地认识教育,积极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全面发展教育,必须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忻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理论和实践并重,技术与人文融通"的办学模式,把人文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以"人文校园、职业环境"为主线,建设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拓宽人文教育的实施途径;对人文教育目标规格、教育内容、方式方法、实施过程、环境与制度等做了有效地探索;构建了职业教育中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效融通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3.
"坚持从世界本身来说明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66页),同样,坚持从事物本身来说明事物,坚持从教育本身来说明教育,是基本的方法. 比喻,借用,以及对于关联的分析等等,都是辅助性的,并非主要的,基本的.教育不是经济.富人的子弟要上学,并不是因为他的钱用不完了.穷人的子弟要上学,比富人对教育的渴望一点也不差.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远不像教育学的教科书所讲的那样密切.  相似文献   

14.
STS教育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确了STS、STS课程和STS教育的概念,从STS教育的兴起、实质和实施几方面论述了STS教育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终身教育·成人教育·全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是20世纪后半叶的两大的教育思潮,对全世界的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被赋予新的内涵和使命。本文在阐述终身教育、成人教育、全民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及联系。  相似文献   

16.
成人教育是为受教育程度不同的成人提供不同层次和不同功能教育的总和;广义的继续教育是指在任何教育基础之上的教育,狭义的继续教育主要指受教育者在其初始教育之后所接受的教育;终身教育这个概念则是包括了教育的一切方面,它并不是一个教育体系,而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组织所根据的原则。成人教育、继续教育是两个不同维度的概念,但它们之间也有一定联系,且二者均属于终身教育的范畴。  相似文献   

17.
教师教育与高师成人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育是高等师范教育大众化必须承担的重要使命。高师成人教育必须发挥自己的优势,主动适应高师教育大众化和教师教育崛起的形势;教师教育是国家的事业,政府的责任,高师成人教育也应该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教师教育需要有一个开放灵活的体系,高师成人教育是构建这个体系的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师教育中,职前职后一体化势所必然,高师成人教育参与其中,应该是水到渠成、顺乎自然的事情;教师教育必须推进信息化、现代化,高师成人教育也应与时俱进;教师教育必须转换运行机制,高师成人教育机制的改革更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教育行为是教育者对教育情境的反应。教育习惯是教育者在复杂的教育情境中形成的自动的、稳定的教育行为方式。教育习俗是多数教育者在长时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固定化、模式化的心理和行为的共同习惯。三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成为促进或阻碍教育发展的内部隐性力量。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明确信仰与道德的关系,充分认识信仰教育对德育的意义和必要性。要采取相应措施,使信仰教育与高校德育得到更好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