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学与道德之纠缠始终是一种争议纷纭的话题谈者皆有其理由,高下难分。然而当我在文字中浮沉数年以后,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记得英国人王尔德说过一句话:“文学就是撒谎。”王尔德可能是文学史上第一个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地公然宣称文学就是撒谎的大  相似文献   

2.
作为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倡导者,为了“艺术而艺术”是王尔德唯美主义的精髓,他追求形式完美和艺术技巧。象征、重复、明喻、暗喻、“三段式”叙事手段等艺术技巧在王尔德童话作品《夜莺与玫瑰》中的运用,赋予了作品形象美、音乐美、色彩美等美,给读者带来了感官上的愉悦。  相似文献   

3.
19世纪后期,英国作家、文艺批评家王尔德提出了与传统的模仿说截然相反的观点:生活模仿艺术。对王尔德这一离经叛道的观点,我们历来以“颠倒了艺术和现实的关系”为由予以全盘否定,这未免过于武断。我认为,出现在西方文论中的这样一个新奇观点颇有探讨的价值。王尔德为什么要提出“生活模仿艺术”?对此说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评价?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尔德(1854—1900)是19世纪末英国美学运动的领军人物,英国文学史上最具争议的作家。他坚持艺术与道德的分离,认为"不是艺术模仿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艺术必须能愉悦读者。在1891年《道林·格雷的画像》一书中,王尔德哲理与唯美的糅合呼应得到了极好的体现。本文旨在从跨学科的角度解读《道林·格雷的画像》,探求作品中的快乐至上、悖论、理性主义、自我陶醉和时髦癖等倾向。从历史的角度,本文考察了王尔德对唯美哲学的继承与发展,论证了法国颓废派、德国古典哲学和东方的道教等对其的影响。本文的目的在于,消融《道林·格雷的画像》及王尔德自身的争议性,从哲学与美学的辩证关系入手,阐明王尔德的人生观、审美观和道德观是如何在其艺术思想和写作中潜移默化的。  相似文献   

5.
悖论即无论假定其真或假,都可必然推出与假定相矛盾的结论的命题。本文根据悖论的这一基本性质,以《GEB——一条永恒的金带》,《数学小辞典》两书中的讹传为例,对“谎撒者悖论”的古典表述及其结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指出历来被人们当作悖论的“撒谎者悖论”,如假定其原始命题为假,并不能必然推出与假定相矛盾的结论((?)—/→P),故而它不具备作为悖论的基本条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逻辑悖论。进而揭示了造成这一历史误会的根源,并尝试纠正这一错误,给出“撒谎者悖论”的正确表达式。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叶英国作家王尔德的诗剧《莎尔美》在情节、意象、文体上均有独特的艺术创造。全面地分析《莎》剧的艺术个性和文体风格,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它跨越国界的影响,而且对于科学的、历史的评价王尔德也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冬 《初中生》2009,(12):40-44
《快乐王子》的作者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诗人、戏剧家。王尔德是英国文学史上唯美主义运动的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认为文学不应该带有任何功利色彩、不应受任何道德标准的支配。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叶英国作家王尔德的诗剧《莎尔美》在情节、意象、文体上均有独特的艺术创造。全面地分析《莎》剧的艺术个性和文体风格,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它跨越国界的影响,而且对于科学的、历史的评价王尔德也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旭 《现代企业教育》2009,(10):146-147
王尔德在文学创作中塑造了一系列的贵族公子的形象,他们的语言表达中充满了警句式的悖论。这些悖论相互交错、重叠、映射。王尔德的这种语言上的文体特色有着深刻的心理动因,体现了一种贵族式的心理优越感。本文认为,王尔德的这种在创作中获得贵族式的心理优越感的做法是王尔德及其笔下的贵族公子在面对十九世纪英国维多利亚社会晚期的社会状况时所做出的反应,即这是一种面对在政治和经济方面迅速崛起的中产阶级的一种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文学与道德之纠缠始终是一种争议纷纭的话题,谈者皆有其理由,高下难分.然而当我在文字中浮沉数年以后,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记得英国人王尔德说过一句话:"文学就是撒谎."  相似文献   

11.
饶宗颐作为当代学、艺兼擅的学人,其治学与艺术史论、艺术实践有着密切的关联。考察饶宗颐的学术轨辙,可以看出饶宗颐的学术与艺术之间的因缘,以学养艺,以艺促学,是饶宗颐学术与艺术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12.
宗白华的艺术理论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美学艺术理论的土壤之中,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理论重生命、崇意境的特点,而且结合他自己精深独到的见解,使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焕发新的光彩。同时,他将这种艺术理想融于艺术创作之中,写下了风格清新、意境深远的诗集《流云》。理论与创作的互证互释,使宗白华的艺术世界成为他审美人生的一种最好的印证和诠释。  相似文献   

13.
陈复礼先生的摄影艺术以及他对摄影事业的卓越贡献为世人所公认。在其艺术探索的道路上,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其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不断汲取西方的艺术精华是其所取得的成就不可或缺的部分。陈复礼先生通过对西方艺术的构图形式、选取题材和创作方法等方面的理性汲取,在摄影艺术上找到了东西文化艺术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4.
我们透过卡夫卡生命和艺术创作关系,可以看出他心灵的构筑,对精神的权限追求,以及他遁入艺术牢笼的必然性。卡夫卡一方面在艺术上成就非凡,另一方面他又想通过不断超越自我达到穷尽艺术的最大可能。然而就是在这种内省的启动下,他将自己关进艺术这座无形的牢笼中。他的想象让他找到了诗意的栖息地,那是生命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5.
马拉美在《一个牧神的午后》中通过梦境、乐境、语境三种艺术方式的合而为一,充分表现了他对诗歌"纯粹的本质"的刻意追求,显示了他捕捉的艺术之美是一种流动的、不确定的、转瞬即逝的心灵境界。  相似文献   

16.
鲁迅从童年起就对绘画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与他日后参与美术活动大有关系。鲁迅的美术思想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的,他早期比较看重美术的审美因素,而晚年则转向反抗斗争的一面,但其核心是强调对人的内在生命力,即人格精神的表现。鲁迅的美术评论富于强烈的主体精神,能将自己的生命体验投入其中,以强烈的情感体验震撼读者。  相似文献   

17.
康熙帝早期中式肖像艺术思想主导了宫廷肖像艺术活动,探究其早期肖像艺术观是深入研究康熙朝宫廷肖像艺术史的基础。 从文物和第一手文献史料出发,分析康熙帝早期中式肖像艺术观的内容、特点与影响。 首先,康熙帝的早期肖像艺术观以满族文化为本,通过宫廷肖像艺术传达巩固满族文化传统的信号。 第二,青年康熙帝借肖像艺术强化政治联姻、荣宠臣子、宣扬教化,以巩固其政治统治。 第三,康熙帝年轻时追求正面肖像构图的庄严感,喜欢写实性强的肖像画,支持宫廷肖像艺术风格多元化发展。 康熙帝的早期中式肖像艺术观包含文化、政治和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8.
关于奥斯卡.王尔德和文学理论的关系,大家津津乐道的是他的唯美主义和生活模仿艺术的观点,然而王尔德的理论体系不仅仅是这么一点,吴刚教授所著《王尔德文艺理论研究》,作为国内第一部综合专门论述王尔德文艺理论思想的专著,从王尔德理论中批评及批评家的功能和位置,艺术和道德,艺术和自然,艺术和社会的角度深层次地分析了王尔德的理论体系。这种研究角度和方法为王尔德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论爱伦·坡《黑猫》的叙事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伦·坡非常重视小说叙事技巧,《黑猫》是体现他高超娴熟叙事艺术的短篇小说代表作.《黑猫》是他叙事艺术的典范.例如:冷静的叙事态度,离奇和引人入胜的故事内容,对人性恶的深度挖掘,等等.  相似文献   

20.
海明威的叙事艺术无疑是作成功的重要基础,由此而形成的独特艺术风格在20世纪西方坛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海明威在小说创作中对故事和事件的因与果处理的叙事技巧,并分析它们对形成海明威叙事风格的美学价值,阐释其所孕含的超越艺术层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